走进双陈普洱|李暖冬:做幸福的人,做幸福的事——双陈普洱在锦州

  “2006年年底我到云南出差,遇到了一个做普洱茶的朋友,我第一次从他的口中知道了陈永堂和‘双陈普洱’”,李暖冬说。之前他是锦州一家暖通工程公司的老板,“做工程的天天要喝大酒,特别是在东北,这你知道的”,讲起那些年的工作和生活,李暖冬直摇头,“也喝茶,瞎喝,喝过普洱,不好喝,后来才知道那是湿仓茶”。那一次,朋友请他喝了“双陈普洱”,“的确不一样,很干净、很真实的味道”。

  2007年,他去广州开会,会后组织去香港,他没去,而是去了东莞。“其实到东莞真的没什么事要做,就像鬼使神差一样,想去找一年前在云南喝的那种味道,说不清是什么味,就是忘不了。还有就是想见见陈永堂这个人,我对他很好奇”,李暖冬说。

  他很容易就找到了双陈东莞体验平台,里面的人热情地招待他喝茶,他坐在那里一喝就是一天。第二天又去了,又喝了一天。就这样,李暖冬连着在那里喝了八天茶。八天中,里面的人换着样地给他冲茶喝,向他介绍每一种茶的性情,教他如何藏茶、如何品茶,从没有问他是不是买茶。第九天,他回到了锦州。

  “喝了八天‘双陈普洱’后,感觉有三:一是的确好喝,和以前喝的所有茶都不一样,越喝越爱喝;二是看到有一群那么幸福的人在做着那么幸福的事,羡慕;三是陈永堂当时在云南,没见着面,失落”。然而正是这八天的东莞之行,改变了李暖冬后半生的事业和生活轨迹。

  他要办个茶会所,感受茶带给他的别样人生。一位懂易经的朋友给会所起了个字号:东堂茗人会所。“‘东’与我名字里的‘冬’字谐音,‘堂’寄意‘朋友济济一堂’”,李暖冬说。

  会所正在紧锣密鼓筹办之中,“双陈普洱”负责北京市场的专员苏阳到了锦州。真的是天作良缘。这位苏阳是沈阳的茶界名人,两年前是李暖冬介绍她去“双陈”的。此次回乡见李暖冬只是为了表示感激之情。看到他正在筹办茶会所,苏阳就把这一消息和会所的名号发了封电子邮件给陈永堂。

  陈永堂对着这封邮件思索良久,吩咐人联系李暖冬:“请他去北京,我要和他见面谈谈。”此时已是2008年秋。

  “那一天天高云淡,风清气爽。简单交谈之后,我和他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李暖冬说。两个男人之间的合作就这样敲定了。陈永堂从店面装修,到发展会员、市场理念,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暖冬,不要急于卖茶”,陈永堂特别强调说。

  “东堂茗人会所”择吉日开张,当天宾客如云。李暖冬知道,这是朋友来捧场,要真正赢得锦州茶客的心,路才刚刚开始。“但是我一点都不着急,在东莞喝了八天茶,那种感觉是我心中的定海神针。我坚信‘双陈’的品质和服务理念一定能征服锦州,征服辽宁。”

  此后每天都有人来这里喝茶。来的人都带着自己的茶,大红袍、铁观音、西湖龙井、金骏眉,名头一个比一个大,请茶艺师冲泡后大家轮流品。“凡是带来的茶我们都精心冲泡,最后我一定泡一壶‘双陈普洱’请大家品尝”,李暖冬说。

  PK就这样持续了差不多一年,来喝茶的人越来越多,自己带茶来的人越来越少,“现在没有人带自己的茶来了,凡是来PK过的基本都成了‘双陈’的会员”。

  “现在的感觉如何?”记者问他。

  “俩字:幸福。”李暖冬的眼睛望向了窗外,“首先,我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加入了‘双陈’幸福一族;其次,我知道明天、明年、将来做什么;第三,我把幸福传递给了周围的人。最重要的是,脱离了呼朋唤友喝大酒的氛围,老婆不担心了,家庭更幸福了。”

  李暖东的“悠闲”生活

  李暖冬是那种很Man的东北男人:豪爽、热情、坦诚;但明显地被注入了普洱基因:细腻、温润、内敛。他说以前从没有想到,有一天会成为茶人。

  李暖冬说:“东北人有个特点,干什么都一窝蜂,赶时髦。那些年辽宁的‘娇衫现象’后来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喝茶也是如此,老辈子人多喝茉莉花、红茶,现在东北各大城市的茶叶市场上,绿茶、乌龙、铁观音、普洱,都可以买到,人们品茶的习惯慢慢多元化了。但是因为东北不产茶,所以对茶文化的理解、对茶的品鉴能力总体落后于江南地区,喝茶的习惯依然是‘跟风’,前两年时髦的是铁观音。”

  上个世纪90年代,谁都说不清因为什么,一种叫“梦特娇”的T恤成为辽宁男人身份的象征,一时间不穿“娇衫”出不去门,这就是李暖冬说的“娇衫现象”。

  显然,消费中的“跟风”源于盲目性,是在某种外部力量左右下,缺乏主观判断的“无厘头”认同,是一种在从众心理推动下思辨精神的缺失,所以很容易从一阵风中被卷入下一阵风。

  时下东北一些城市对“双陈普洱”越来越多的认同,会不会再次成为一阵风?

  李暖冬笑答:“如果在五年前我说不会,仅仅是根据我自己对‘双陈普洱’的理解和信心;今天我再说不会,理由就充分多了。”

  必须承认,李暖冬的理由的确很充分。

  首先,“双陈普洱”为人们所认可,并非像以往那样发生在一夜之间,而是像水银泻地,缓慢而坚定。“我们的会员是从一个人、两个人到几个人慢慢地发展起来的,到现在只有不到100人。但是,每个月都在增加,进来的人至今没有中途退场的,所有的会员都成了‘双陈普洱’的宣传员。”

  其次,大家越喝越明白了。李暖冬说:“这些年东北喝普洱的人数虽然多了起来,但把普洱喝明白不是件容易的事,一段时间里说喝老树普洱要喝纯料的,于是人们到处找纯料普洱。到我们这里喝了配方茶后,都说‘感情配方茶这么好喝’。以前他找不到这么好的配方茶,双陈有不同年份、不同配方的茶提供给大家品饮比较。你现在喝8582,就能知道今天存的茶20年以后就是这个味道,当然,要按双陈的方法储存。”采访时发现,会员们对普洱茶的起源、产地环境、所承载的文化、配制陈化过程、冲泡品饮方法,侃侃而谈,十分专业。李暖冬告诉我,双陈搞了一次“版纳味典”的品饮比赛,组织会员对六大茶山的普洱茶进行“盲品”,锦州有近30人参加,17人全部答对,总分排名全国第二。

  第三,从“口感好”到“心情好”的变化。双陈的每一款茶都独具风味,但又有共同的特点:原始、天然,没有施加任何人为影响。李暖冬说,很多人第一次来这里喝茶就感到双陈的茶味道纯正,和别处的普洱不一样。慢慢地,觉得这种浅斟细品比在餐馆里大杯拼酒的方式要好得多,健康回来了,好的心情回来了,交往的档次提高了,谈论的话题也不一样了。“变化是明显的。开始时,有的有钱人听说这里的茶档次高,进了门就说要喝最贵的。他不是来品茶,而是来显示身份。这时,我们不会把价格最高的茶卖给他,而是招呼他先坐下来,斟一杯茶给他,让他和大家一起品饮,一起交流。过不了几天,他的心态就改变了,行为也收敛了,最后成为双陈会员。即便这时,我们也不会向他推荐最贵的茶,而是根据他的感受推荐适合他的”。

  现在,锦州的一些同行很羡慕李暖冬,说他的生意做得很悠闲,只见他每天都笑呵呵的,从未看到他到处找人推销茶,但到他那里喝茶的人却越来越多。

  李暖冬说,和陈永堂合作既轻松又不轻松。“品牌文化、产品品质、市场布局、销售策略、人员培训、内部管理,这一切都已经很成熟了,这是陈永堂近20年励精图治的成果。我们拿来就可以用,有困难找陈永堂,当然轻松”。“但是事情并非这样简单,要维护好双陈品牌的信誉,要做百年老店,必须兢兢业业,全身心投入。还不能满世界吆喝着说我的茶好,这就意味着要把普洱文化的推广始终置于最重要的位置,要不断提升自己,积淀自身的文化内涵”。

  有一位会员徐先生,是地产公司的高管。不久前,徐先生特意委托李暖冬找人做了几把紫砂壶,其中的一把是送给李暖冬的,他交代,在这把壶上面刻上四个字:造福菩提。他说,感谢暖冬给锦州、也给他本人带来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文/《当代中国画报》记者张永太

活跃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