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邑永泰福记一段传奇

  安邑永泰福是黄沙坪茶叶的一个历史见证,也是该镇52家茶号历经板荡后独枝一脉传到今天的茶号,其硕果仅存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永泰福是由道光年间黄沙坪的一个南杂食品店三泰福分出来的茶号,创办于道光9年,主营引茶(官茶)、千两茶,同治年间,增加红茶箱包经营。其间,兼营土纸、桐油等物产。永泰福茶号到第四代传人李梅森手里发展到鼎盛时期,有自己专门的茶码头,专门的脚帮负责从山高路险的高家溪、马家溪担脚运输毛茶与货物的上船下河,民国初年,该号年收益达10万银洋。解放前夕,仓库里剩放的千两茶就有2000余支,土纸2000余担,箱包花香荞茶等更不胜其数,全部付予公私合营,1952年企业停产。

  永泰福老板李梅森开明、洋派,茶号有母亲王太夫人掌管,自己常常兴起就随货船北上武汉听梅兰芳唱戏,当时大上海时髦的三枪牌自行车、无敌牌缝纫机,李梅森都购置了回来,解放初李家的阁楼上还可见到。杨开慧的兄长杨开智解放初在安化办茶叶(任中国茶叶公司安化茶场第一任场长),到李家住过3年,和李梅森结下了不浅的交情。历经一次次运动,李梅森并没有吃多大苦头,是因杨开智信至黄沙坪区公所,称李为“茶界名人”、开明人士,对革命有贡献。这封信是李梅森的“护身符”,也使得李家在文革中免遭抄家之祸。李梅森过世后,为后人留下了一只2米见方的楠木箱子,里面有一支百年千两茶和永泰福当年所产各种茶叶样品,为后人恢复生产留下了宝贵的资料。这其中,杨开智可谓功不可没。但,这背后也有一段沉痛的故事:早年留学倭国九州大学的农学士彭先泽当时担任安化最大的砖茶厂白沙溪茶厂厂长,和杨开智相交甚稔。彭先泽写过《安化黑茶砖》、《西北万里行》等名著,是现代中国茶叶史上为民族茶业振兴做过重大贡献的爱国之士,1951年被错杀。当时杨开智已调到长沙省茶叶进出口公司任职,闻彭先泽被押,赶快写信给安化县要求放人,但信未至而彭已被枪毙。

  1958年,白沙溪茶厂试制出花砖茶,采用机械压制,得到销区认可,千两茶逐绝产。一直到近年,由于台湾和海外市场的需求,千两茶才重新恢复生产。李梅森的后人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恢复永泰福茶号,踩制千两茶。目前“永泰福记”四个字在广东市场很响,一些精选原料的优质产品销往台湾、韩国和倭国。此茶号现存一块年久的木制招牌,楷书“永泰福”三字,为张岳珊题。此人系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同盟会员,曾用全部家产支助发动武昌起义。清末著名书法家黄自元欣赏他的字迹,收他为代笔。永泰福大招牌为黄自元所题,已经遗失。目前李梅森的旧居旁仍有一条通往资江的石板路。到得河滩,有一块大的石碑做洗衣板。石碑沾有青苔和泥沙,擦干净看,有“安化县前知事朱恩湛奉民政厅批准立案厘定黑茶章程十则”等字样,落款是“民国八年已未岁七月初一九乡公立”。

  近年来,韩国釜山茶商崔洛亭、台湾台北茶商李志明等专程到茶沙坪寻找“永泰福”茶号,求购传统千两茶。今年9月,一台湾客户千里迢迢寻访到黄沙坪永泰福茶号,激动地称:“我又看到了正宗的本号千两。”

活跃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