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团队之力促发展,用品质之心拓市场

  聚焦茶企新模式系列报道

  策划:中国普洱茶网编辑部

  本期人物: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邹广田

  稿件采写:罗春燕

  手中,是一饼云南中茶的新品“红印铁饼”。正面包装的下方,一个编号:CP19035。这个“字母+数字”的编号,除了“非卖品”,没有相同的两个,每一饼茶都有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编号。

  打开两层的棉纸包装,里面是一小本的“检验报告”,这样的检验报告,2013年下半年以来,中茶的每一款产品都有。云南中茶致力于产品的标准化,在每一款普洱茶上市前,给每一片普洱茶办理了“身份证”,实现从茶叶到茶杯的可追溯。

  提起“中茶”,它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在大半个世纪以来,一直主宰着中国近现代茶业的命运。尤其是对于云南普洱茶茶业来说,更是意义非凡。从1951年就诞生的“八中茶”商标,伴随着云南绝大部分的普洱茶产品走过了半个世纪,甚至远渡重洋。也曾有过低谷,最后进入中粮集团。

  如今,曾陷落低谷之中的明珠,随着企业机制的完善,团队构架的清晰,以及对产品品质的坚守。又携着熠熠光辉,重新回到了消费者的视野之中。

  邹广田在与记者交谈(中国普洱茶网摄)

  2013年,崛起,创新

  2013年,可以算是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中茶)历史重新起航的一年。时任福建茶叶进出口副总经理等多职位的邹广田,2月份起正式出任云南中茶总经理一职。面临一个迫切需要新活力注入的企业,邹广田面临着许多方面的挑战。

  “从市场来说,云南中茶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受损,需要及时恢复消费者对云南中茶的信心;其次是公司体制需要创新,团队需要重组,这也是当时面临的两大问题”。

  “攘外必先安内”,在分清形势,明确任务之后,邹广田开始着手公司体制创新,以及团队组建等工作。

  云南中茶由多个部门组成,大致可分为昆明茶厂和其他非生产型部门,其中,昆明茶厂主要负责产品的生产以及仓储等,在职能上相对简单、明了;而其他部门则涉及到产品研发、销售、推广宣传、质量安全、采购等多方面。

  因此,邹广田自上任后,在沿用之前公司管理体系为基础的同时,开始着手梳理各部门之间的内容分工、以及权责明晰等,务使各部门的每位员工,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工作内容及范围,以及如何配合其他部门工作。

  同时,简化管理结构,实行机构扁平化,从总经理、经理人、再到员工,形成三级管理结构的简化,以提高效率。

  现场冲泡的熟茶(中国普洱茶网摄)

  其次,云南中茶遵照中粮集团市场竞争激励机制,从基层到高层的晋升,加入了绩效考核,无论是普通员工的升职,还是中层管理的晋升,都需要“业绩”说话,真正实现“多劳多得”;同时参考中粮集团的考核系统,实现人才的高质量选拔。

  再有,即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基础,实行“全面预算管理”。通过“龙头”部门——销售部、产品部对市场进行全面调查与分析,从而提出“预算目标”;再根据这个“预算目标”,公司从上至下开始“分解目标”——“比如,今年要完成一个亿的目标,那么产品部门应该推出哪些产品?销售部门应该做针对相应产品做哪些推广销售?财务部门应该怎样调配资金?质量安全部门应该做哪些安全保障?等等,各司其职,相互配合。”

  而且,为了应对市场的变化多端,在“分解目标”的实行过程中,云南中茶还建立了一个“应急机制”,以便及时针对市场变化,进行调整。

  2015年,完善,发展

  如果说,2013年代表着云南中茶这架“航班”重组完成,正式开始起航。2014年到2016年,云南中茶则真正完成了从跑道到空中的过程。

  鉴于前期奠定的坚实体制基础,以及随着团队的组建完成,云南中茶开始将重心逐渐转移到以产品为主,构建产品体系,打造品质产品上来。

  在产品结构上,云南中茶规范了整个产品体系结构。团队梳理了云南中茶的整个产品体系:首先,从1951年成立至今,三个主要阶段的经典产品——印级茶时代,比如大红印红印铁饼等;七子饼时代,比如七三青、八八青等;现代普洱茶时代,比如便携装Y562Y671等。然后,根据市场的行情,逐步再现经典产品,重塑市场竞争力;其次,打造明星产品,开发符合消费者品饮的大众产品;最后,打造行业形象产品,提升品牌影响力。

  每一款产品都有自己的可溯源编码以及“身份证”(中国普洱茶网摄)

  随着企业机制的逐渐完善,以及公司团队力量的增强,今天的云南中茶,不时“丢”出一款产品,都能搅得市场热气腾腾,迅速引发热议、追随。

  问及原因,邹广田向中国普洱茶网(www.puercn.com)介绍说,为了保证产品品质,云南中茶开始为每一款产品量身定制“身份证”。在每一款、每一片产品的产品包装中,都附带有一个8P的小本。这是由第三方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出具的“检验报告”。

  小本前面4P是一份完整的检验报告,包括有农药残留及铅稀土等25项检测结果。

  接下去,完整的介绍了原料来源、制作工艺、茶饼外形、条索、口感等基础资料,之后还附带有详细的冲泡方法,投茶量、水温、茶水比都清楚明了。

  最后,是质检部出具的合格证,以及云南中茶的服务热线。

  详尽的“检验报告”里,对该款产品的来源路径、制作方法、安全卫生以及内含物,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标准。

  同时,每款产品的外包装上,还独有自己的一个编号。且进入市场销售环节的每款产品,编号都不一样,有些是字母+数字,8591是YN,红印是CP,7541是CY……有些是纯粹数字,每一款茶的每一片茶,有且仅有一个唯一的编码。除这个所有人都能看到的编码外,还有隐藏的编码。

  有了这个唯一可识别的编码,每一片茶是谁在喝?是从哪个渠道怎么流到他手上的?评价如何?云南中茶对其都可实现终端可追溯。

  “虽然牺牲了生产效率,但云南中茶做到了终端的可追溯性;另外,这也更有利于对市场秩序的维护与管理。”邹广田对中国普洱茶网说。

  “这一整套标准的出炉以及执行,也是云南中茶对于自我的一种约束。“如果原料未达标,即使市场行情很好,那也坚决不生产;如果碰到产品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我们也不会盲目选用原料以此增加产量。”邹广田也间接对中国普洱茶网(www.puercn.com)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市场反响很好的茶,量却不大的原因。

  “绝不因为市场利益驱使改变标准。现在消费者越来越懂,越来越理智,不能做欺骗消费者的短视行为。”

  2016年,组拳,腾飞

  无论是市场活跃,走上坡路,还是最近两年,整体经济呈下滑趋势,云南中茶都在保持持续增长。“这不是单一的原因就能达成的,而是产品、价格、渠道、推广、市场每个方面的‘一套组合拳’,然后由云南中茶整个团队共同执行完成的结果。”

  如果说前两年,是云南中茶这套“组合拳”的蓄力阶段,那近几年便是其“组合拳”的出击阶段。

  近年来,云南中茶通过品牌推荐会、茶博会、品鉴会、路演、客户联动、微信联盟等方式;以及,通过包括中国普洱茶网(www.puercn.com)在内的一些媒体平台,传播产品信息,宣传其品牌;打造云南中茶的内部刊物、公众平台等多种传播渠道,使得云南中茶的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正逐渐提升。

  同时,按照消费者、市场需求来定价,实现厂、商命运共同体的结合。“八个大区,不同的消费习惯和需求,一款产品打天下的时候已经过了。在开发产品的时候,我们不是单一的按照成本定价,或者单一的以品质定价,而是根据市场竞争,以及根据消费者需求来定价。”同时,通过“限量供货”,保证产品良性流通,维护市场秩序的同时,避免了对经销商的压货,保障了其利益。

  也正是因为这套“产品+推广+渠道组合拳”的出击,加之执行力强的团队,共同发力。三年多来,云南中茶授权专卖店从20多家,增加到现在到的500余家,辐射全国的各个省级直辖市。

  而随着采访的接近尾声,邹广田还专程向中国普洱茶网(www.puercn.com)提出一个倡议,普洱茶消费市场的潜力远远没有挖掘出来,希望普洱茶行业每个参与者,能摒弃成见,抱团取暖,强强联合,资源互补,把整个普洱茶产业做大。

  2016年中茶红印铁饼(中国普洱茶网摄)

  编辑题记:在今年的上体量的普洱茶企业中,中茶普洱茶是为数不多的逆势增长很快和市场扩张能力很强的品牌,作为中国普洱茶网的编辑,这几年看着中茶普洱的发展速度和市场表现,非常佩服。

  中茶普洱介绍:中茶普洱一直都是普洱茶的一线品牌,1951年12月15日,“中茶”商标经中央私营企业局核准专用权,是新中国最悠久的商标之一。2006年中国茶叶有限公司(注册商标:中茶)经过国家商务部的审批,被认定为第一批“中华老字号”。绿色“茶”字,表达“对自然与健康的向往和追求”;红色“中”字象征生机勃勃的中华大地及“金色中华,精品中茶”的产品定位和追求,蕴含了中茶“根植中华大地,奉献自然与健康”的理念。“茶”字笔划平直,“中”圆润有流动感,“茶”居中而“中”在外,寓意“刚正平直,流转自如”的人文传统;“中”字互相连接成齿轮状,意指传统茶叶的现代化,并蕴意“中华茶文化,饮誉世界、弘扬八方”。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一箱箱中国茶叶漂洋越海,“中茶”品牌获得了海外经销商和消费者的高度认同和信赖,成为中国茶叶的象征。目前,“中茶”系列茶叶,在国内市场拥有广泛的市场号召力,“中茶”牌普洱茶也拥有了当之无愧的市场影响力。

  云南中茶,前身是成立于1950年的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分公司,主要负责云南产区普洱茶、红茶、绿茶等特色产品的生产与加工。1951年12月15日,“中茶”牌商标注册,中国茶叶行业第一个具有影响力的茶叶品牌诞生。1973年,以云茶公司及其下属昆明茶厂为主体,在吸收、借鉴粤港茶叶加工工艺基础上,首次在昆明研制成功普洱茶“熟茶”人工渥堆发酵工艺,实现了普洱茶产业的革命性创新。1978年,昆明茶厂组织制订普洱熟茶加工工艺并推广全省,再次推动了中国普洱茶产业的发展。“中茶”普洱已经成为经典普洱茶的代名词,成为中国普洱茶传世经典的里程碑

活跃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