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茶,PK,去了茶山你就懂茶了?

  昆明有位茶友,总想着别人赚了他的钱,老想着自己去麻黑做茶收茶去。

  前几日,从易武回来了,兴冲冲的装了一袋跑到我这里来试茶。

  并再三强调,这是他自己守在山上,守着茶农做出来的茶。

  为求安全,没在下边压饼,直接拉回昆明来加工来了。

  个中优劣,空口无凭,且拿我的半坡作为PK对象。

  光看干茶茶样,似乎都差不多。区别不是很大。

  但仔细看,上面一个,似乎青绿的条索居多。下面一个更显墨绿。

  有茶友会觉得,那是否是掺了台地茶

  我想,不会,包括后来喝下来的感觉也是,古树无疑。

  那,是什么原因呢?谜底,看后面。

  这是开头几泡的叶底。

  上面的麻黑,红褐间杂,什么原因?

  摊晾出问题了,没摊晾开,鲜叶堆的过厚。

  或摊晾时间过长,没及时炒制,就出现了这种状况,闷到了。

  而下面的这个叶底,黄绿油润,才是工艺掌握得极精到的成品。

  再看继续泡开以后的叶底。高下立判。

  上面一个,不但摊晾出问题了,而且炒制时,锅温不够,炒的时间过长,闷红又加重了。

  喝起来的感觉是,熟汤气太重。

  再看叶底,过青过绿的,则是炒制的过程中,火候不到,时间不到,又杀得过青了。

  品饮的感受则是,青味,新味过重。

  这批茶总体的问题就是,摊晾首先出了问题。

  而在炒制时,锅温,火候,时间掌握不均,每一锅都是不稳定的。

  所以整批茶就出现了熟汤气、青味,红绿花杂的内外感官。

  而下面的半坡,则黄绿匀整,油润明亮。是经过反复摸索和经验的积累。

  滋味上的感受,当然也是完全不同的,鲜爽回甘,古韵十足。

  同是古树茶,就市场价而言,麻黑还远高于半坡。

  但,一个技术层面的差别,一批好茶就这样废掉了。

  是的,你到了茶山,你亲自见证了,监督了。

  但,你收到的就是好茶了吗?

  所以,我告诉这位朋友,别人赚你点钱,是时间、经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更是专业积淀的投入,只要不是太黑,只要不是暴利,理所应当。

  不知他听进去没有。

活跃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