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丝路“牵手“南茶道“ 茶产业让基诺族人过上了新生活

  10月20日,“北丝路”牵手“南茶道”“一带一路”兰州“茶马古道”城际推介活动走进云南省景洪市基诺山(攸乐山),了解普洱茶的生产制作过程及当地茶农的生活。

  茶产业让基诺族人过上了新生活

  攸乐山是著名的云南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之一,也是普洱茶的发祥地和滇藏茶马古道组成部分,曾位列六大古茶山之首。新中国成立后,“攸乐山”改称为“基诺山”,基诺山茶业开始恢复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诺山乡党委、政府把茶产业作为优势传统支柱产业之一,持续扶持发展。如今,攸乐茶山上仍有5000多亩古茶树分布在么卓、亚诺、司土老寨、司土小寨、小普希、洛科大寨、洛科新寨、洛特老寨等村寨之中。全乡茶叶种植面积2.84万亩,产量1322.09吨,产值4362.89万元,其中,较好地保存着5000多亩古茶园。

  攸乐古茶山,主要包括亚诺(龙帕)山、司土山、洛特山、帕年(小普希)山、洛科山。当日上午,云雾缭绕的龙帕(亚诺)山宁静祥和,茶农吴应华正在忙于秋茶的采摘。吴应华是从普洱市来亚诺村跟着媳妇种茶的汉族人,除了长得白一点,他和村子里的茶农没有任何区别别,采茶、制茶、销售,样样拿手。他告诉记者,基诺族采茶一般分春、夏、秋、冬四季,2—4月采收春茶,以清明节后15天内采收的春茶为上品,多采一芽一叶,芽蕊细而白;夏茶于5—7份收,称雨水茶,如制作得当,茶质近似春茶;秋茶于8—10月采收,称花茶,茶质次于春、夏茶;冬茶很少采收,仅茶农适量采收自己饮用。采来的茶业根据制作工艺的不同,分为散茶和紧茶,传统品类为干毛茶、粗叶,压制成团茶、饼茶、茶砖售卖。

  “我们家有六七十亩茶山,其中两千余棵古树茶,一年能产一吨左右的茶叶吧!”切微是我国第56个民族基诺族人,他们以茶为伴、用茶入餐、奉茶为神。切微告诉记者,普洱茶不能光看产量,也要看质量,有的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春茶采得过多,夏茶和秋茶的品质就不好。“生活还可以,买车买房是没问题!”一年能挣多少钱切微始终不肯透露,但上好的普洱收购价一斤也能卖到一千多元。

  由于拥有着茶树资源,亚诺寨一直以来都是基诺山上较富裕的村寨之一。早在最为贫困的原始社会阶段,由于攸乐古茶山成为生产贡茶的重要基地,因此作为古茶园面积最多的亚诺寨,数百年前就具备了“物物交换”的条件,成为基诺山上最早“吃上盐巴”的村寨。2003年,村子就成为基诺乡第一个全村修建起水泥路的村寨,随意走进村民家中,则会看到家家户户在楼前的遮阳棚下方建有一个供茶叶杀青时炒茶用的灶台,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

  保护茶文化助推茶产业

  世代以茶为生的亚诺村里,古茶树生长在村民的屋后和与山寨相连的茂盛的自然环境中,构成了一幅“茶在林中,寨在茶园”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古茶园景观,因为茶,这个村寨被誉为基诺第一寨。作为基诺山的茶叶生产中心,亚诺村也是全乡唯一不种粮,不种橡胶靠茶叶生存的寨子。早在1962年、1963年连续两届西双版纳的茶农会议就在亚诺村召开,当时不仅吸引了国内的茶叶专家参加,而且还有国外茶商不远万里赶来参加会议和洽谈茶业生意。

  玉梅是亚诺村的傣族人,一家五口拥有60亩茶园,雨水多的年份茶叶就长势好,一年能采茶三四百公斤,气候干旱的话也会减产,而他们家的茶业,常年销往韩国、北京、湖南等地,均是外商订购,要多少制多少,采茶、制茶全程受厂商监督,标准相当严格,即便散茶也要卖一千多元一公斤。“你们买茶的时候要挑选那种看茶叶的条形完整的,如果茶饼的外观看不出明显的茶业条形,就是次级品制作的。”玉梅介绍说,好茶条索结实,颜色鲜润,油面光泽,劣质茶则条索松脱,颜色暗淡,粗糙且茶叶表面留有绿霉或灰霉。此外,普洱茶还要看汤色,常见的劣质普洱熟茶汤色显黑色、浑浊色,不透亮,劣质普洱生茶汤色显浅黄色、浑浊。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攸乐山都是普洱茶产业的重要产地,茶叶至今是全乡基诺族群众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为了保护这处古茶山,当地政府出台了多项保护措施,禁止对古茶树施用化肥、生长调节剂和农药,在古树茶保护范围500米以内不得修筑对大气、水流、土壤有污染的设施等。近年来,该地乡党委、乡政府还通过举办攸乐古茶文化节、成立茶叶协会、制定茶山保护办法等措施,积极推介祭茶、茶歌茶舞表演、茶餐饮等茶文化,吸引各地的茶商、消费者前来参与体验观赏,进一步提高攸乐山普洱茶品牌的知名度、影响力,让更多的普洱茶爱好者、消费者认知和喜欢攸乐古茶山茶,极力振兴基诺山乡茶产业。

  记者 张万宏

  张亚君 文/图

  注:内容来源兰州日报,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