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茶的味道

  众所周知,西湖龙井茶的口感是非常高的,一直以来西湖龙井口感是具有,香气清高鲜爽,滋味甘甜,茶汤清碧,悦目动人之感。品饮欣赏,齿颊留芳,沁人肺腑,是一种非常值得饮用的茶叶,具体如下!
龙井茶的味道
  龙井茶的味道
 
  1、豆香
 
  泛指豌豆香、炒豆香、豆花香
 
  豆香是市面上较为常见的一种香型,很多茶农作的茶大都以豆香来描述,其香气特征类似于嫩豆香,有人认为类似于豌豆芽的香气,有人认为类似于炒豆子的香气,还有人称为豆子开花的香气。这种龙井茶外形偏翠绿。
 
  2、栗香
 
  泛指板栗香、炒栗子的香味
 
  龙井茶中的“栗香”多指熟栗香,或煮熟的栗子的香气,或是炒熟的板栗香,这种香气的说法只为寻求感知的明晰,却并不能作为香气的标准。而龙井茶当中,相对比较低的等级中会偶有这种香气,这种在高锅温下炒制出的绿茶以这种香气居多。
 
  3、清香
 
  泛指比较清爽、馥郁的香气
 
  龙井茶中的清香型香气特征比较明显,尤其是在制茶工艺考究、手工炒制的龙井茶中,清香更加浓郁、持久,其香型特征以丰富、饱满,浸润于茶汤之中,转为浓厚顺滑,回甘迅速且持久。这种香型在龙井群体种老树茶青、手工炒制的龙井茶居多。
 
  4、兰香
 
  指兰花香、幽兰香
 
  龙井茶中的兰香是茶叶品质高贵的象征,目前来讲,少数的群体种、龙井43手工炒制,头春头采的嫩芽会略显兰香;第三代的龙井茶中茶108则兰香明显,尤其是手工精制的中茶108,其兰香入水,尤为浓郁。
 
  遗憾的是,目前龙井茶之中“中茶108”的茶园面积不大、产量不高,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龙冠龙井出品的中茶108茶品,堪称兰香典范。
 
  5、草香
 
  泛指青草气、缺乏内涵的青香
 
  乌牛早加工的“龙井茶”最典型的香气特征就是这种青草气,亦称为草地的臭青气,而正宗龙井群体种、龙井43、龙井长叶或鸠坑种加工的龙井茶,较少会出现青草气。
 
  而一旦出现类似于青草的香味,则可能是因为在加工过程中,过于追求成茶色泽的绿度、外观漂亮,刻意降低了火候,或是杀青过轻造成的。这并不是一种好的香气。
 
  6、火香
 
  泛指龙井茶的高火香、熟香
 
  火香意即指为了刻意追求茶叶的香味,而用高火温干燥或提香形成的香味。高火香闻起来稍有火气,是一种并不好的香气,类似于炒糙米粉、炒黄豆的香气,但要注意的是,高火香主要是炒制过程中,对温度把控不到位,使芳香物质在高热作用下反应过度产生。
 
  火香味重的茶一般香气很难持久,并会快速消退,茶叶也往往会皮焦里嫩、含水量大,因此初期火气大,后期宜变质,香味失得快。
 
  7、陈香
 
  泛指因加工或存放不当产生的陈味
 
  龙井茶的加工工艺成熟度、含水量是决定茶叶是否耐储存的关键,大多数情况下,龙井茶一旦产生了类似于“陈香”的陈味,大多就已经接近变质,或是陈茶翻新,或是以次充好。
 
  龙井茶多数是要喝新鲜,做工良好的龙井茶可以存放2年,但建议在一年半左右饮掉,而做工不好的茶,存放不当,可能半个月、一个月就已经味道尽失。
 
  8、霉味
 
  就是发霉了的味道
 
  茶叶吸附性强,无论是对于其他的气味还是水分,干燥度不够的龙井茶更易吸附水分,一旦茶叶中的含水量超过8%,发霉是早晚的事,尤其是在南方的梅雨季节,打开包装的龙井茶,如果储存不当,很快就会因吸附过多水分而发霉、变质。
 
  9、发酵味
 
  泛指类似于红茶、熟普的味道
 
  龙井茶在炒制时遇有鲜叶出现红边、红梗等情形,或因茶叶摊凉时堆叠太厚、堆叠太久导致的鲜叶发酵,都会使茶叶产生发酵味。
 
  而在后期的储存当中,龙井茶也最好隔绝空气、避光、密封储存,否则,茶叶很容易发酵。尽管这种发酵不会形成像红茶、熟普那样的程度,却可能因为茶叶的过度氧化而滋味尽失、茶汤由黄绿明亮变得昏黄。
 
  10、杂味
 
  泛指各种本不应属于茶叶的香气、味道
 
  茶叶的吸附性很强,对空气中的异味尤其敏感,只要是有异味的环境,茶叶在受潮之后就极易吸附,比如化妆品、肥皂、樟脑球、木质味、鲜肉或是味道比较重的调味品的味道,一旦茶叶在非密封的条件下吸附了这种味道,茶叶就可以直接丢弃了。
龙井茶的味道
  龙井茶的特点
 
  龙井茶的特点是香郁叶醇,非浓烈之感,宜细品慢啜,非下功夫不能领略其香味特点。清代茶人陆次之曾赞曰:龙井茶,真者甘香而不洌,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之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仍至味也。为益于人不浅,故能疗疾,其贵如珍,不可多得。上等龙井茶,以黄豆为肥,所以在冲泡初时,用你浓郁的豆香。
 
  龙井茶的制作工艺
 
  1、鲜叶摊放
 
  “摊放”是炒制西湖龙井茶不可轻视的一道重要工序。茶鲜叶会在摊放过程中内质发生一系列有利于西湖龙井茶品质形成的理化反应。如减少青草气、水分蒸发、叶子柔软利于做形、减少苦涩使茶汤甘醇鲜美。
 
  2、青锅
 
  西湖龙井茶的“青锅”目的是杀死酶的活性,散失水分,初步整形做色,为接下来的“辉锅”打基础。每次“青锅”时投叶量一般越是特级茶越投放量少,级别低些的茶投放量相应增加,一般是100克~150克,稍低档的茶一般是150克~200克。锅温也是随茶叶等级降低而锅温增高。炒制“青锅”过程时,手法灵活运用,开始是轻“搭”,然后逐渐加重用力与锅温配合。开始的轻,避免茶叶过早的被做“熟”而色泽暗和闷。
 
  3、回潮
 
  青锅炒好后的茶叶称为“二青叶”。青锅过后,一般是多锅集中在一起,在龙井村会见到用清洁布盖好“回潮”,而在龙坞镇却少见到这样做法,这也是师傅们自己根据不同山头、树种、季节的鲜叶经验积累而灵活使用。目的在使芽、叶、茎各部分水分重新均匀分布,以便做形,减少断碎,保持芽锋,有利于成品茶色泽和干度一致。
 
  4、二青叶分筛
 
  此工序阶段一般很多师傅会因为制作时间考虑而节省掉。尽管茶采摘要求精细,但难免由于茶叶生长的不一致性、芽叶大小不够均整,再加上“青锅”阶段会有茶叶断碎,因此二青叶分筛能更好的使茶叶分档,多是分为两档或大中小三档。再利用软簸箕除去片、末,更利于接下来的“辉锅”成形美观。有了二青叶的分筛,也更加利于师傅灵活做茶,大的“辉锅”时做小一些,小的“辉锅”时做得大一点,这样外形更整齐,更好的品质。
 
  5、辉锅
 
  西湖龙井茶的炒“辉锅”,是整个茶的炒制技术的关键。这就是为什么茶友们在源头见到西湖龙井茶炒制时杀青锅时多能用机械代替了人工,而“辉锅”阶段目前基本还全是手工的原因。
 
  此“辉锅”阶段,炒制师傅们会灵活运用“十大炒制手法”,进一步做形、固色、干燥,使成品茶达到平、扁、光、直、滑、色泽好、含水率达到6%左右的品质要求。
 
  6、干茶分筛
 
  “分筛”的好坏直接影响成品茶的茶叶质量。而目前大多茶商、炒制卖茶师傅也把它省略了,节省时间、减少损耗、快速销售变现。炒好的干茶经过摊晾,用等级不同孔径的茶筛分出3~4档不同茶。
 
  人龙井村、龙坞镇各村等了解所见多分三档,最长一档次的叫长头、筛头;二档称中筛;三档的称为三筛。西湖龙井茶特级和高级茶一般较短小匀净,因此分筛后筛头少,中筛多,底筛也少。干茶经分筛后,还要根据不同档次情况分别再“辉锅”复炒,称为“挺长头”。
 
  7、挺长头
 
  由于很多茶商、炒制师傅把“干茶分筛”工序省略了,自然茶友们也很少听到这个词语或见不到此炒制工序了。目的是进一步整形、达到干燥程度及统一色泽。特、高级别茶中要挺筛头,中、下级别的茶一般中筛茶也要挺,三筛(底筛)人基本没有见到挺的。挺长头过的茶,经过摊晾,然后再复筛,这样逐步使茶整齐,只筛分出很小部分特别大的和底筛的片末,如此,剩下的中筛成品茶的品相就更统一完整美观了。
 
  8、归堆
 
  把各级各筛号茶按同级筛号的归在一起,并分别标示清楚,如加工日期、等级、茶数量等信息。一般多是连续几日炒制后,将同一等级的茶归堆后的干茶拌均匀,即“匀堆”后才是炒制完成的成品茶,即“商品茶”。虽然此时已经是“商品茶”了,并不是说就能立即销售、上市、品饮了。还有一个很重要很重要且常被忽略的工序。
 
  9、收灰
 
  把成品茶(“商品茶”)放在专用的贮存缸或铁桶内,用茶叶与生石灰之比为5:1的比例,把生石灰用棉纸、牛皮纸两层包住,外面再套上棉布袋,放于茶缸或茶铁桶中间,此为“收灰”工序。收灰的目的是保持龙井茶的干燥,去了火气,同时经过此阶段后,茶品质滋味会有明显的改善和提升。
龙井茶的味道
  龙井茶的饮用方法
 
  1、温杯
 
  将开水倒至杯中1/3处,右手拿杯旋转将温杯的水倒入茶船中。温杯的目的是因为稍后放入茶叶冲泡热水时不致冷热悬殊。
 
  2、盛茶
 
  将茶叶先拨至茶荷中,便于宾主更好的欣赏干茶。
 
  3、置茶
 
  将茶荷中的茶拨至玻璃杯中。
 
  4、浸润泡
 
  向杯中倾入1/4开水(80℃左右的沸水)。放下水壶,提杯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数圈,让茶叶在水中浸润,使芽叶吸水膨胀慢慢舒展,便于可溶物浸出,初展清香。这时的香气是整个冲泡过程中最浓郁的时候。时间掌握在15秒钟以内。
 
  5、冲泡
 
  提壶冲水入杯,用“凤凰三点头”(即将水壶下倾上提三次)法冲泡,利用水的冲力,使茶叶和茶水上下翻动,使茶汤浓度一致。冲水量为杯总量的七成满左右,意在“七分茶,三分情”或俗语说的茶七饭八酒满杯。
 
  6、品茶
 
  品茶当先闻香,后赏茶观色,可以看到杯中轻雾缥缈,茶汤澄清碧绿,芽叶嫩匀成朵,亭亭玉立,旗枪交错,上下浮动栩栩如生。然后细细品缀,寻求其中的茶香与鲜爽,滋味的变化过程,以及甘醇与回味的韵味。
龙井茶的味道
  综上所得,西湖龙井口感是具有香气清高鲜爽,滋味甘甜,茶汤清碧,悦目动人之感。品饮欣赏,齿颊留芳,沁人肺腑。其中具有香气浓郁醇厚,非浓烈之感,宜细品慢啜,非下功夫不能领略其香味特点!

责编: liuzhiyan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