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翠芽茶文化历史发展,《茶经》有记载!

  湄潭种茶历史悠久。唐朝陆羽在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就有湄潭不仅能产茶,而且茶味很美的论述,宋代则有以茶叶为上贡的记载。
湄潭翠芽茶文化历史发展
  湄潭翠芽茶文化历史发展
 
  如今的湄潭,涌有全国闻名的大型茶场和星罗棋布的农村茶园。有创建于三十年代末的贵州省茶叶研究所。海内外遐迩闻名,其地理条件之优越、茶树品种之独特、茶叶产量之大、名优产品之多、茶人传播之广,其面积为全省的十分之一,产量为四分之一、产值为三分之一.为全省之冠,在全国茶界占有重要地位。
湄潭翠芽茶文化历史发展
  湄潭地处“夜郎之间,山无瘅毒”之鄨国。春秋时为、濮(苗、仡佬)集居之地,其野生古茶50年代遍及全境。唐代陆羽著《茶经》载,“黔中生思州、播州、夷州、费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其播州、夷州即今湄潭一带)。北宋《太平环宇记》、明万历《黔记》、清康熙《贵州通志》、乾隆《贵州通志》等史书记述,湄潭当时即是主要产茶区之一;《平越州记》载,“黔省各属皆产茶……得之不易,石阡茶,湄潭眉尖皆为贡品。”此外多有记述湄潭佳茶的方案流传于世,为湄潭茶在明未清初走俏国内,产生了较深远的影响。
 
  古今名茶,无不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优良的茶树品种,精煁的加工工艺,集自然之精华和人的智慧,汇成天然融和的内质外形。除了必须的三个基本条件外,更需要一定的文化含量注入,名茶之所以名副其实,与名茶品牌的文化取向至关重要。
湄潭翠芽茶文化历史发展
  湄潭是当代茶圣吴觉农认定的世界茶树的原生地之一,境内地势西北部较高,中部,东南部较低,大部分地区海拔在800~900米之间,其中丘陵、坝地占80.44%,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00C,年平均降雨量1141毫米,年平均日照1163小时,无霜期284天。其充沛的雨量,温和的气候,理想的日照和属于南方黄壤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且硒含量较多的土质。有机质含量在2.9~3.1之间。
 
  据育种专家刘其志先生考证,贵州全省生长的380余个茶树品种,湄潭境内生长200余个,可谓全省之冠。抗战开始民国中央农业部实验茶场就在湄潭开始了茶叶的科学繁育工作,之后,浙大农学院部分专家加盟科研队伍,为湄潭茶叶创造名优品牌奠定了基础。
湄潭翠芽茶文化历史发展
  60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在贵州省茶科所几代科技工作者和全县数以万计茶农的潜心培育和创造下,党“湄江翠片”“贵州银芽”、条型茶“遵义毛峰”“龙泉剑茗”“湄潭银峰”“清江绿”等在全国享有盛誉的品牌,这不仅是大自然赐与湄潭人民的财富,更是几代科研工作者和广大茶农的心血结晶。
责编: chunwu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