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琳工夫红茶发展史

  "白琳工夫"是福鼎工夫红茶,以主产地福鼎白琳命名,其以高超的纯手工制作技艺和独特、优秀的产质,在海内外享有盛名,曾与福安县"坦洋工夫",政和县"政和工夫"并列为"闽红三大工夫茶"而驰名中外。而白琳工夫茶制作技艺是创制工夫红茶的中心工序,也是茶芽原料到制作成品的关键环节,且传承久远,独具制造魅力,是福鼎历史的极其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工夫红茶发端于福鼎白琳,工夫红茶制作技艺传承至今有250多年的历史。据清乾隆己卯年(1759)任福宁知府李拔编撰《福宁府志》载:"茶,郡、治俱有,佳者福鼎白琳".可见,至少清乾隆时期,白琳就以产茶而着称,并受到地方主要官员的关注而载入史册。福鼎早在唐代就有记载种茶的史料,唐代陆羽《茶经》记载:"永嘉东三百里有白茶山。"据考证,这里所称白茶山即指福鼎为白茶产地,主要分布在白琳、点头、磻溪、巽城、店下和桐山等地。其中白琳、磻溪和点头是福鼎境内三大茶叶主产区,自清代以来,以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等为原料,产制红茶,取名"白琳工夫",名声大噪,远销东南亚及西欧各国。

  白琳工夫经过发端兴盛、由盛转衰、由衰转盛和兴盛式微等四个时期。清代至民国之前为发端兴盛期。据相关资料记载,清光绪年间,福鼎出境红茶2万箱,每箱50市斤,远销上海等地。民国初期,茶业由盛转衰,年产值不到百万元。民国中期至解放前是由衰转盛时期,福鼎工夫茶主产区白琳、点头等地茶业十分兴旺,茶商贸易繁荣,茶栈茶馆林立。茶商向洋行或大茶行承包精品工夫茶在指定港口、码头交货,再由洋行、茶行外销港澳及欧美各国。在白琳本地,已经出现不少资本雄厚的茶馆,摆脱外地茶行、洋行的控制,将工夫红茶水运至营口,转运满州里销往苏联。解放后至六七十年代是工夫红茶兴盛式微期。五十年代末,国际形势发生变化,国外对红茶需求下降。七十年代初,红茶改制。

 

责编: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