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安茶的历史

祁门安茶的历史 
 安茶起于何时,目前已无从考评。在安茶产地的祁门县南乡一带,民间有将安茶又称“软枝茶”,“软枝茶”兴起较早,在明成祖永乐年间编撰的《祁阊志》(祁门县地方志)中就有“软枝茶”的记载。但据现存的民国时期的安茶茶票(类似现在的商标),有多家安茶号均与“六安”有关,“具报单人安徽孙义顺安茶号,向在六安采办雨前上上细嫩真春芽蕊,加工拣选,不惜资本。……”也有标“六安贡品”的安茶标。六安茶出名甚早,明代黄一正的《事物绀珠》(1591年)中,其所辑录的“今茶名”就有六安茶。在《金瓶梅中》有“这蕙莲在席上站了一回,推说道:“我后边看茶来,与娘们吃。”月娘吩咐道:“对你姐说,上房拣妆里有六安茶,顿一壶来俺们吃。”而在《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中也有“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的语句。到上世纪初,六安茶仍是我国茶叶中的一种主要茶类。据杨进发所作的《新金山——澳大利亚华人1901-1921》(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一文记载:1918年悉尼中华商会从国内购买了四千箱恒美茶(每箱五十磅)和两百箱六安茶(每箱六十磅)。而在民国时期的祁门安茶报单中仍以“六安”为荣,可见安茶起源要远晚于六安茶,应在清朝中晚期。
 
  历史的六安茶是什么样无从得知,但肯定不是今天的六安地区所产的“六安瓜片”、“霍山黄芽”“金寨翠眉”、舒城“小兰花”等茶,从杂于各种古籍及古诗词中的只言片语,古时的六安茶在明清以后应是一种外形条粗壮紧结的茶,其外形可能与现在所见的安茶的篓包压型相近。粗看我国茶叶发展史,明清以前我国茶叶主要为蒸青绿茶(压制成型的团茶),明清以后炒青绿茶才大行其道。由此可以推断出,明朝以后六安茶应是炒青绿茶后或用炒青绿茶为原料进行压制成型(或篓包成型)的茶叶。由此可见,安茶为仿制六安茶或出自六安茶之说可以为信。
责编: 杨洋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