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绿茶没有标准难飘香

  来自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的信息显示:目前,全球绿茶增长迅速,供应总量同步增加,我国绿茶和特种茶出口优势明显。

  “江西绿茶”面临再创辉煌的大好机遇。

  然而,记者在采访茶叶专家、企业时,他们的观点令人警醒。“‘江西绿茶’唯有抓住农业部开展的全国标准茶园创建活动契机,提高标准化水平,提高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单产和效益,才能尽快实现将江西做成茶叶强省的目标。”

  标准化程度低,成为提升“江西绿茶”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羁绊

  江西茶叶有“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中外驰名”的辉煌历史。据统计,江西绿茶先后获得国内外大奖达50余个。传统名茶有“婺绿”、“庐山云雾”、“双井绿”、“浮瑶仙芝”、“狗牯脑”等。此外,“瑶里崖玉”、“林生茶”、“靖安白茶”等一批新兴名茶脱颖而出,尤其是“得雨活茶”为人民大会堂专供茶。


  今年,全省茶园面积近百万亩,产量达4万多吨,产值可突破30亿元;建立省级无公害茶叶基地57个,婺源、修水被列为国家级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县和出口基地县;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茶叶企业达43家,产品达139个;培育茶叶龙头企业100多家。客观评述,茶叶已成为部分地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

  如此看来,江西似乎是茶叶强省了!其实并不尽然。

  江西茶叶联合会副会长、浮瑶仙芝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水前分析:“江西自身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没有叫得响的品牌,茶产业弱势地位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归根结底是标准化程度低,这一现状已成为提升‘江西绿茶’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羁绊。”去年,在全国21个产茶省(市)中,我省茶业茶园面积居第10,产量居第12位,出口量则仅为浙江的4%左右。从效益来看,我省投产茶园平均每亩产出不到1000元,仅为福建的四分之一;每公斤茶叶均价只有20多元,仅为福建茶价的三分之一、浙江的四分之一。

  农民组织化程度低,质量控制难度大,成为提高标准化水平的“拦路虎”

  日前,在婺源县举行的全国标准茶园创建活动启动仪式上,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叶贞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我国茶叶产业现在的发展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比、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比,差距还很大。一是单产水平比较低;二是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稳定;三是茶叶品牌建设有待完善。

  全国茶叶生产现状,也是“江西绿茶”的现状。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质量控制难度大,市场过度分割等。江西省茶叶协会常务副会长罗旭东说:“现阶段影响我省茶叶标准化进一步提升的瓶颈,在于许多地方茶叶产品生产以一家一户的家庭经营为基本模式,生产规模小、质量水平不高,采后增值率低,产业的整体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如果再不加以调整,势必走入恶性循环。”武夷源茶叶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明进说:“我们在茶树的品种、技术、加工环节等方面都跟广东、福建的茶商有不小的差距,靠粗放式的单打独斗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了。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标准化之路。

  走标准化之路,创出品牌效益,是江西建设茶叶强省的必由之路

  江西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高,良好的生态环境决定了江西茶叶质量的优势。

  江西省农业厅厅长毛惠忠认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实行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茶叶标准化水平的有效组织模式。从去年开始,我省着手整合江西茶叶品牌、建设亩产万元的茶叶高效标准园,通过财政补贴、扶持企业等措施,特别是通过采取加大对“江西绿茶”的广告宣传、统一包装、开设专业市场等手段,加快推进了“江西绿茶”品牌整合。婺源县林生合作社董事长金林生介绍,2005年以来,该社开始打造标准茶园,茶农的组织化程度大大提高,产品与市场对接,茶农每亩收益平均达到了1万元。

  江西省茶叶联合会会长胡向东说,目前,我省正按照农业部关于标准茶园创建活动的要求,通过集成技术、集合项目、集中力量,逐步实现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产品优质化、经营产业化、销售品牌化。只有走标准化之路,创出品牌效益,才能实现建设江西茶叶强省的目标。(宋海峰) 

责编: apple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