莓茶的加工制作方法

  莓茶莓茶的原料是一种在张家界特定的地理、气候环境中生长、繁衍的藤茶品种,属落叶藤本植物(葡萄科)。其黄酮含量最高,故被称为“黄酮之王”。富含17种氨基酸和钾、钙、铁、锌、硒等14种微量元素,并具营养性、药理性,在应用研究上前无古人。那么,莓茶怎么制作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莓茶的加工制作方法。
莓茶的加工制作方法
  莓茶的加工制作方法
 
  莓茶加工方法很多,不同的生产加工工艺,所生产的品质与质量也有好大的差别。
 
  (1)直接太阳晒干法:民间通常采用茎叶全株砍采,直接切成一寸左右的茶段,利用自然太阳晒干,这样加工生产的莓茶,全叶片状,表面无白色结晶体析出,直接用开水泡,色为淡绿色,味淡不醇,无回味,功能效果的较差,需要清煮很长时间才能发挥效果。
莓茶的加工制作方法
  (2)水煮杀青晒干法:同样采用茎叶全株砍采,切成一寸长的茶段,用沸水煮捞杀青后,晒干即为成品,这种加工方法生产的莓茶,半片状,色淡黄绿,有少许白色结晶析出,味带苦涩,这种方法最为方便,但经过水煮捞后,营养物质被大量流失,功能效果差。
 
  (3)炒青摊晒法:选用枝叶为原料,用热锅杀炒青,炒至5成干再手工搓揉,然后在太阳底下摊开晒至全干,这种方法加工的莓茶,传统工艺掌握的难度较大,炒锅的时间和温度以及手法和晒干方法都决定了茶的品质。好的品质为:黑白相间,白色结晶析出较多,且均匀,入口微苦,回味甘甜。
莓茶的加工制作方法
  (4)炒青渥沤生产法:这种加工法有点象红茶的常规生产,选材是嫩枝叶,揉成条状后,进入渥沤间发酵一至二天,再散块入炒锅炒干至成品.这种方法加工的茅岩莓茶,茶形条片状,黑白相间,经过渥沤有效成份丢失也最多,味淡甜,有回甘,且带一定的馊涩味,酸味较重,功能效果交较差。
 
  (5)物理生物工程:采用专用杀青锅在特定的温度,时间与环境下杀青,同时采用生物物理工程进行蛋白酶化转移技术进行有效转化.然后用炒干机二至三次分段炒至全干至成品,这种方法生产的茅岩莓茶,保持了茅岩莓的原汁原味,批量生产成本大大降低,茶味好,色淡黄绿,略带少量茅岩莓结晶析出白点,茶味醇正甘甜,但这种方法缺少手工搓揉,营养物质不容易被渗泡出来。
莓茶的加工制作方法
  (6)现代精加工工艺:是典型地企业化生产方式,既继承了传统手工制作的优点,保留了传统工艺的入口微苦,回味甘甜的特点,利用现代化GMP无菌车间进行隔离生产,采用流行的破壁工艺、专业烘烤、分离配对、紫外线杀菌等一系列国家质量生产规范。用这种方法生产的茶,充分地发挥了茅岩莓的药理性,避免了珍贵原料的浪费,成分用量也得以标准化,食用起来也更安全。
 
  莓茶的发现
 
  1993年专家对湘西南次生森林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林业考察和植物标本的搜集工作。时常风餐露宿于深山野林或寄宿于热情好客的土家山民家中,专家们每到一处山民们都以此茶招待远来的客人,虽然考察工作异常艰辛,时常跋涉于险山大川之间、蚊虫横飞之地。所幸,专家们所到之处,都有热情的村民以此茶相待。专家们惊奇地发现,在这样艰苦的工作环境里,即使是在病菌活跃的梅雨季节里自己的身体都非常好,甚至是偶尔得了重感冒,喝上几天的浓茶感冒症状也不知不觉消失了。回想起走过的村寨,他们惊奇地发现百岁健康老人特别多,这会不会和“神茶”有关呢?
莓茶的加工制作方法
  经过调查,专家们发现常饮此茶的土家山民千百年来很少有三高、肥胖等城里人常见的疾病,且百岁健康老人众多。得此结论,专家们欣喜若狂,便向山民索要一些“神茶”,经送往多家权威机构鉴定,发现“神茶”富含人体必需的17种氨基酸和14种微量元素,总黄酮含量7。5%~8。3%,最低6%,是目前世界上黄酮成份含量最高、营养最丰富的野生植物!
 
  经考证:这种植物是经过第四世纪冰川灭绝性扫荡后,其大部只幸存于我国海拔1500米云凝雾绕的湘西南森林中的一种珍稀物种,为藤本植物,生命力极强,具有“野兽家畜不吃、病毒蚊虫不生”的特点,此植物在《本草纲目》、中国植物学和药典中均无记载(据查证:世界其它任何地方都没有此植物),被称作《本草纲目》遗漏的珍宝。
莓茶的加工制作方法
  1996年经林业专家发现后,并由中国中医研究院、解放军空军医学院等16家权威医学机构化验结果证实,该植物含有亮氨酸、异氨酸、蛋氨酸等人体必须的17种氨基酸(人体自然无法合成),和钾、钙、铁、锌、镁等14种微量元素,另含有高活性黄酮,总黄酮含量>=6%,对生物体蛋白质结构的完整及维护细胞健康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责编: 红豆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