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苑暮秋,千年一梦长

  北苑,一个曾在历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

  一千多年前,这里出产的茶被“茶官”们碾成茶膏压成饼,并饰以龙凤、花草等吉祥图案进贡给朝廷,博得了龙颜大悦,尤其是当它遇到一位爱茶胜过爱江山的皇帝——宋徽宗赵佶时,它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赵佶用他独创的瘦金体在纸上为它写下了“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欧阳修因为获得一饼御赐的小龙团而激动地“清血交零”、陆游啜茗后亦激赏“建溪官茶天下绝”,还有不少文人雅士嗔怪茶圣陆羽不识宝,“不第建安之品”……

  就这样,建州与北苑因茶辉耀了四百多年,而与北苑贡茶如影随形的点茶法亦东传日本、朝鲜半岛,影响了日本茶道、韩国茶礼的形成,直到今天这两个地方的茶人都没有忘记这里曾是他们本国茶文化滥觞的祖庭。于是,韩国《茶的世界》杂志社社长崔希焕带着一批韩国茶人,选择在这样一个碧空如洗的深秋,不远千里从韩国辗转上海、厦门、安溪来到福州,没来得及多作停留,就匆匆踏上北行建瓯的旅程,去昔日的北苑找寻千年之梦。

  官焙与“龙井”

  在高速路上飞驰了3个多小时后,建瓯市农业局副局长叶海鹰打电话来叫我们不要把车开进建瓯市区,那样会很绕。我们在南雅镇下高速后,驶入205国道,没开多久,就远远看见叶海鹰向我们招手。吃过简餐,我们便直奔此行的目的地——位于建瓯市以东约24公里处的东峰镇。

  约20分钟的车程,我们在裴桥村一户农家的门前下了车。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人迎了上来,他叫游利生,是东峰镇农技站站长。“后面这座山叫林垅山,从这里进去就是御焙遗址了。”他指着农家旁边的一条小路说。正要动身,随行的韩国曹溪宗法轮王寺住持禅慧法师却忙着在收拾大包小包,他要把这些都背上山,此举令当地人颇感不解。

  在我们脚下迤逦延伸的是一条碎石子铺成的山路,踩在上面,感觉还有点硌。游利生说,这条山路全长约1.8公里,是今年市政府刚刚花钱铺的,若换作以前的土路,一下雨就很难走了。路旁蓁莽丛积,溪流淙淙,几株狗尾巴草在风中摇曳。此季虽已深秋,秋阳却很灿烂,山问依旧是郁郁葱葱。

  行至半途,游利生在前方的交叉路口旁站住:“喏,这是当年的三十二焙之一。”我们循着他指的方向望去,这是一个低缓的丘陵,周围裸露的土壤,不难看出这曾是一片梯田。官焙遗址早就不复存在了,只有稀稀拉拉的几株橘子树苗,再往上则是一圈密植的橘子树。不过,山顶上几行齐整的茶树,还是让韩国茶人们兴奋了一阵子。游利生转过身,把我们的视线又引到路的另一边。他说,在这杂草中有一口五角形的“龙井”,也就是“北苑御泉”,北宋督造北苑贡茶的蔡襄之诗中所描绘的“山好水亦珍,清切如甘醴”(《北苑十咏御井》)便是它。至今仍有水从井底不断流出,因而这里的草长得特别茂密,但足足有一人多高的草却早已把井严严实实地遮蔽起来,而且草丛下面井水漫流,踏进去会有危险。怎奈难睹“芳容”,只好继续前行。

  “凿字岩”

  又走了近15分钟,我们在途中还经过几处“官焙”,但无一例外地都被橘子园所代替。望着成片的橘子树,纵然是树上沉甸甸地挂着许多快要红了的橘子,心里却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涌上来。禅慧法师亦有同感:“书中记载的北苑曾有官焙私焙‘一千三百三十六焙’,我原本以为会看到一派很壮观的景象,想不到却并非如此。”他有点失望地掏出手帕,轻轻擦了擦额角的汗,默默地向前走。

  不多时,前方蓊郁的林子里露出“一点红”——一座六角形的橙色琉璃瓦亭榭“藏”在半山坡上。我们沿着小径,来到亭前。亭中立着一块巨大的岩石,当地人称之为“凿字岩”。游利生介绍说,这块碑系福建转运使柯适(生卒年不详)于宋庆历八年(1048年)所记,迄今已有963年的历史,而这座亭子正是15年前日本京都茶道资料馆馆长林屋晴三先生为保护这块碑而捐资兴建的。在他的影响下,此后的十多年里,先后又有20多批日本茶人慕名而来寻根问祖。

  石碑是用工楷刻成的,全文80字,共10行,每行8字,记载了北苑三十二官焙作坊的名称、方位以及重要茶事,因长年累月地受风化剥蚀,有不少字已斑驳不堪了。为了看清碑文,几位韩国茶人拧开矿泉水瓶,从上往下、从右至左缓缓浇淋,朱红色的字才渐渐显现了出来:

  建州东,凤皇山,厥植宜茶惟北苑。太平兴国初,始为御焙,岁贡龙凤。上东、东宫、西幽、湖南、新会、北溪属三十二焙。有署置亭榭中曰“御茶堂”,后坎泉甘宇之曰“御泉”,前引二泉曰“龙凤池”。庆历戊子仲春朔柯适记。

  他们凝望着碑上的残字,嘴上默念着,就好像在端详一张布满皱纹与沧桑的脸。

  祭茶

  “凿字岩”左侧面亦有碑文,为隶书阴刻,记载了宋嘉定庚辰(公元1220年)游人到此“摩崖赋诗”之事。禅慧绕着石碑看了几遍后,解开大背包,取出一块布席铺在左侧碑文下的空地上,脱了鞋,席地而坐,旁边两位身着韩服的女茶人协助他把茶具、茶粉、茶食等物件准备好。“原来他们是要拜祭这座碑!”这下,中方人员才恍然大悟禅慧负重登山的真正用意。

  禅慧小心翼翼地用茶巾将一只只茶碗擦拭干净,一字排开。随后,他打开茶粉罐,用茶粉勺舀了几勺放进一只乳白色的茶碗中,冲入开水,并拈起茶筅搅匀。当茶粉变成糊状时,他又倒了些水进去,继而再周回转动茶筅。很快,茶碗中翠涛泛起,沫饽涌动。

  一会儿,他轻轻地放下茶筅,端起茶碗,放进一只木茶盘中,接着起身走到亭下台阶前。他闭上眼,低下头,虔诚地“举盘齐眉”,一步一步地往上走。行至碑前,他把茶盘放下,后退三步,向碑深深地鞠了一个躬,然后屈膝跪下,把茶盘周围的枯叶清理干净,低头三拜。祭茶全程的气氛十分庄严肃穆,在场所有人都专注地凝视着禅慧,静得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只有山谷里偶然传来几声啁啾鸟鸣。

  祭拜后,禅慧又如前法冲点了2碗茶,1碗自饮,1碗递给大家传饮。他双手捧着茶碗,微闭双目,每啜一口都要在嘴里停留一阵子,再一小口一小口地咽下。他说,“只有这样才能品出每一滴茶的滋味。”我们接过茶碗,亦是细啜慢饮后再传给离自己最近的人:翠绿的茶汤,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入口苦涩,却转而回甘。喝过茶,几位女茶人,拿起茶点盘,把茶点一一分给众人。啜着茶,吃着茶点,大家脸上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度,说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是碗中的茶却是完全相同的——因茶而结的茶缘。

  山林依然寂静,夕阳返照入亭,碑上剥落的字迹似乎愈发苍老,碑下的那碗茶寂寂不动,仿佛在仰望一段流转千年的时光。一位头发花白的女茶人,端起碗,虔敬地把茶泼洒在亭子四周的地上。一碗茶,还酹先人。

  礼拜茶神

  从茶事石刻保护亭下来,我们沿原路返回,来时的风景不差毫厘,心情却感到有几分沉重。一路走走停停,欣赏着此前未曾流连的景致,不知不觉地到了路口。路对面有一大块耀眼的亮色跳进视野,原来是农家旁的球场上晒满了谷子,在阳光下显得金灿灿的。“莫嗔茶焙烟暗,却喜晒谷天晴。”此情此景这不正是唐代诗人张继《山家》中的真实再现吗?不过,这里早已没有了茶焙,也没有了焙茶时袅袅升起的茶烟,只有碑上一行行冷硬的文字。

  “下一个地方是去凤凰山,对面的那座山就是了。”走在最前头的游利生说。从远处望去,凤凰山果然不枉虚名,山顶微微隆起,两边走向近于平行,好似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凰。不出10分钟,车子在山脚的一片茶园前停下。茶园管理地颇为完善,一条条整齐的茶丛依山势而植,前景是林垅山,背景是凤凰山,农舍厂房俨然,层次感分明。叶海鹰说,这里是茶企“凯捷集团”收购的茶园基地,茶神祠就在里头。

  其实,茶神祠很好辨认,满山皆绿,唯独它露出了鲜艳的朱檐。东峰镇文化站站长吴金泉早已站在庙门前等候,一见到我们,就很热情把我们迎进庙里参观,如数家珍般地给我们介绍这座庙的来龙去脉。他说,茶神庙又叫“恭利祠”,系北宋初年为纪念北苑茶园的创始人张廷晖而建,原址仅剩几块石头庙基,如今我们处的位置是在原址旁一座名为“凤翼庙”小庙的基础上新修的。

  新庙很宽敞,房顶、柱、梁等无一不是漆成视觉冲击力很强的朱色。身穿宋朝官府的张廷晖神像,右手执玉如意,左手抚须,正襟危坐,头顶正中悬挂一金字木匾,上书行楷“北苑茶祖”四字。神像前的香案上,还有一尊小型的张廷晖木雕神像,他手执茶杯,作敬茶状。吴金泉说,张廷晖系五代时闽国人,祖祖辈辈都是种茶制茶,因排行老三,又叫“张三公”。他勤勉且善于经营,很快就成为拥有凤凰山方圆三十里茶山与茶焙的首富。后来,张廷晖在闽国为官,便把这片茶园送给了闽王王审知,成为“御茶园”,且建瓯地处闽北,“北苑”之名便由此而来,又经南唐的发展,入宋至鼎盛。张廷晖辞世后,张家后人以及茶农为了纪念他,集体请愿北宋皇帝为之立祠供奉香火。每逢明前采茶之际,当地茶农都要到祠中进香礼拜,祈求“张三公”保佑风调雨顺。

  翠耸凤凰山北苑芳名千古誉,烟萦恭利庙茶神业绩万民传。张廷晖已不仅仅是护佑一方的“茶神”,更是北苑茶辉煌时代一个厚重的注脚。

  百年乌龙茶

  此次行程的安排可谓是“急管繁弦”。礼拜过茶神,已近下午5点,天很快就要黑了,时间并不允许我们在凤凰山“解鞍少驻”,无奈只好与“御茶堂”、“龙凤池”、“红云岛”等北苑遗址擦肩而过,径直去桂林村参访百年矮脚乌龙茶园。

  这片约15亩的矮脚乌龙茶园,三面环山,茶丛之间栽植得很紧密,茶蓬上爬满了藤蔓,几乎不容一人侧身而过。“这一片矮脚乌龙的树龄至少都在150年以上。”吴金泉俯下身,用手拨开茶树底部的枝叶,指着树干说:“它又叫软枝乌龙,村里茶农还称其为‘矮亭仔。上面的苔青很厚,特别是树根部比较粗壮,有很多‘结结’,而且干枝较多且有较多的花斑纹。”按照他指示的线索,我们也钻进茶丛观察:树干上披满了一层厚且致密的苔藓,呈现出类似于青铜器上的铜绿色,大致与武夷老枞水仙相类。

  茶丛前立着一块“百年乌龙”的石碑,系1991年6月福建省南平地区行政公署、建瓯市人民政府、福建省茶叶学会为保护茶园而立。碑上还记载这么一桩往事:“1990年9月,参加闽台茶叶学术研讨会的台湾代表吴振铎教授等一行,为台湾乌龙寻根问祖,经考察证实桂林村的百年矮脚乌龙老树正是台湾的青心乌龙品种。”另据吴金泉回忆,2008年11月,台湾茶协会的茶人亦曾率团到此寻访,见到这片茶园时,亦不无感慨地说:“(台湾冻顶乌龙与矮脚乌龙)花儿一样香,叶片一样大!”韩国茶人们听了吴金泉的解说后,纷纷围到石碑前合影留念,流连了很久。太阳西沉,染红了天边,百年茶园沉浸在晚照中,安详地目送我们离开。

  后记

  返程了,我们又回到高速路上,与“御焙”、凤凰山、“北苑”背道而驰。夜幕一点点在天边拉开,我的心却还未归位。禅慧法师亦然,他在途中即兴创作了两首诗:《北苑踏地》与《望北苑》,诗句中毫不掩饰地流露出他的哀婉叹息。

  望着窗外四垂的暮色,我的脑海中不停地浮现出古籍、诗词中所记载、描绘的北苑繁华胜景,而先前的目之所见却是今非昔比。“北苑贡茶”的荣光,宛如梦幻,千年一梦,随着一个越来越远的时代背影,走到了时光的尽头。然而,离它并不远、曾与它共享过光彩与荣耀的武夷山,“旧时容颜”却历久弥新,重新焕发了生机,“奇茗冠天下”。

  “北苑贡茶”这场既短暂又漫长的千年之梦,什么时候才会醒来?

  其实,在此次建瓯北苑寻茶之旅成行前,早有耳闻“凯捷集团”在福州繁华商圈开了一家品牌形象店,店名就与这个在历史上光彩熠熠的茶一模一样——“北苑贡茶”。然而,它究竟是“攀龙附凤”的噱头,还是这千载辉煌的续写?于是,回到福州以后,我们带着满腹疑问与好奇,走访了这家门店。

  从店门来看,似乎是时尚元素占了上风。不过,在门楣的最显眼位置、店招所用的字体以及店内货柜柜门上的门把都巧妙地运用了北宋宫墙与官帽椅的抽象造型。推开两扇灰色的大门,跨过门槛,进入店内,第一眼就到镶嵌有39枚红铜色“龙团凤饼”模型的背景墙,这无疑是店中最有北苑遗风的地方。此外,在店门的右手边,有一八角形的庭院门,白石铺地,石塔灯掩映几竿翠竹,这是一个模仿宋代园林的造景,通过借景的手法来营造北宋宫苑的气氛。尽管如此,眼见的这一切都只是“表”,那么“里”——北苑贡茶呢?

  “我们所做的‘北苑贡茶’,并不只局限于建瓯茶,还有武夷茶、政和茶、安溪茶。”北苑贡茶品牌运营中心负责人林宇说。“有不少业内人士,因为思维定势,总是认为北苑贡茶就是建瓯茶。不可否认,北苑贡茶的确出自建瓯,但这是千年前的事了,此一时非彼一时。”在他看来,北苑贡茶是福建茶业发展史最辉煌的一座里程碑,换句话说,北苑贡茶的制茶技艺是后世闽茶制茶技艺之“源”。“北苑贡茶的制作技术是最早见于史料记载的,后来的武夷山、政和、安溪等地的制茶技术,虽然较之最初的(北苑贡茶是蒸青团茶)已是面目全非,但是都是它的‘流’。”

  为“北苑贡茶”门店提供品牌形象服务的纵唐品牌设计有限公司资深创意总监陈如山则认为,北苑贡茶只是一个曾经辉煌的基点,或者说曾是“天下最辉煌的茶”,但历史终将成为过去,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他也曾实地走访过官焙,看过“凿字岩”,也同样为充斥着视野的橘子树而感到遗憾不已。“如何去复兴、保护它(北苑贡茶),需要政府的带动,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如何去传承北苑贡茶的‘神’。”他说,北苑贡茶的制法、点茶技法早已失传,若试图去恢复恐怕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毕竟时至今日已过千年。“凯捷集团”建瓯分公司常务副总、建瓯知名制茶师叶建华进一步分析说,北苑贡茶在今天会消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局限性:一方面,它太过奢华,只有皇帝、贵族等上流社会的人才能享受得起,平民百姓几乎难得一见,无法大范围流传开来;另一方面,在制茶过程中,加入了“龙脑”,在品饮时又加入了“珍果香草”,这些添加物会夺去茶的真香。因此,到了明朝,“龙团凤饼”就盛极难继,而朱元璋一道“罢造团茶,改贡散茶”的诏令,便宣告了它的寿终正寝。

  然而,它的精神——“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语出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却永远没有灭失。“它之所以是贡荼,正因为它无论从栽植、采摘,还是加工工艺上都是最好的。传承这样的精神,把‘贡’的基因复制到当代茶的身上去,建瓯茶也好,武夷岩茶也好,或者安溪铁观音也好,就是把最好的茶呈现给消费者。”陈如山说。据叶建华介绍,“北苑贡荼”店内的茶都是产自古茶园的,如建瓯茶出自凤凰山、百年乌龙茶茶园,岩茶出自武夷山竹窠等等。对于一些古茶树,在采摘鲜叶时,就非常注重留养,而制茶也全都采用传统工艺手工制作,如炭焙,以此来确保品质的稳定性。当然了,“北苑贡茶”中的建瓯茶也并没有因北苑贡茶概念的扩大加入了武夷荼、政和茶、安溪茶而弱化。林宇给我们展示了他们开发的4款建瓯茶包装盒,上面除了使用凤冠岩、贡茶院、百年乌龙茶园等北苑贡茶的核心元素之外,每一款盒子上都醒目地印着“御茶”二字。“这是我们产品中唯一的‘御茶’。”他说,“尊重历史”。

  看来,我们的所见所闻与先前的想象还是有比较大的出入。不过,聊胜于无,至少可以让北苑贡茶“作古”千年后的人们,包括我们,知道这个“北苑贡茶”荣耀满身的名字,曾让一个王朝举国上下的人为之倾倒——龙凤盛世,茗战成风;知道它曾泅润了文人墨客的笔底烟霞,铸就了千年诗词风流。据不完全统计,从宋至清,历代吟咏过北苑贡茶的名家三百多位,留下了近千首的诗词。

  临别时,林宇说,下一步公司打算将建瓯凤凰山古茶园中的几处北苑贡茶遗迹、自然景观开发成旅游线路,并和武夷山、政和、安溪等地的古茶园连起来,让更多的人去认识、去体验、去感知这一段令福建人乃至中国人引以为豪的茶史以及北苑贡茶“精神”在千年后的重生。

  也许,反思就是最好的怀念。作者:杨魏

责编: ahao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