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将新火试新茶之—试新

且将新火试新茶之—试新
  夫茶之为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王安石《义茶法》

  一杯为品,两杯就是解渴的蠢物,三杯就是饮牛饮骡。《红楼梦》里,贵族家的公子小姐们,说道品茶,有十分的讲究。妙玉请宝黛钗来品体己茶,用的茶具都是世间罕见的珍玩古物。

  黛玉因吃不出泡茶的水是积年梅花上雪水,被妙玉好一阵奚落。连黛玉这样品味高超又牙尖嘴利的人,都暗里落了下风,一时无话,拉着宝钗走开去了。只剩下最知情识趣的宝玉仍在和妙玉缠夹。极写妙玉身为落魄的王侯家小姐,虽然出了家,寄居在贾府篱下,仍是派头撑足,那种清高自持背后的女孩儿家心事,初读觉得可厌,再读就感觉到一点可以理解的凄惶。

  俗话说三代出不了一个贵族。格调与作派,只在细节上看得分明,最是学不来。书中写道妙玉是自向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这是明清时代的茶俗,除了用水与茶具讲究,与今天人们的饮茶方式区别已经不大了。如果妙玉再早生个几百年,这一回“品茶”戏码,不知道更有多繁琐,妙玉一个人是忙不过来了。

  宋代人饮茶,喜欢的是饼状的“团茶”,不是今人所习惯的散茶。团茶的制作,要经过采、拣芽、榨、研、造、过黄等七个步骤。

  采茶的人五更天便得上山去,太阳出来就收工。未受过日照的芽叶才肥嫩滋润,以指尖轻轻摘下,不可使一点受损。

  采得的茶芽必须细细拣取。如针细的小蕊称为“水芽”,是芽中精品。次之是形如小鹰爪者的“小芽”,再次之中芽,而所谓紫芽、白合、乌带者,多被弃去不用。

  拣芽之后,茶芽用清水再三洗涤,去掉灰尘。等蒸笼的水滚沸,放到甑中去蒸,过热则色黄味淡,不熟则色青易沉带有青草气,非常考验茶师的技艺。

  蒸熟的茶芽叫作“茶黄”,茶黄淋水数次使冷却,先放到小榨床上榨去水分,再放到大榨床上榨去油膏。榨膏前要把茶芽用布包裹,再用竹皮捆绑,才放到榨床上,半夜时取出搓揉,再放回榨床,彻夜反复,定要让茶叶干透。

  更费人工的是研茶,就是把茶叶放在瓦盆里用木杵研磨,一杯一杯地加水,每杯水都要等水干茶熟后才可研之,研磨越多次茶质越细,加水的杯数越多,茶的质量也就越高。这个工作得找腕力强劲的人做。不过宋代已经开发了水力碾磨技术,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了,茶叶的质量也变得更好。

  研过的茶,手感细滑,然后放到各种形制的模子中定型,模具做得极其精美,有方形、圆形、花形、大龙、小龙……“团茶”的形态也就基本上出来了。

  最后一步是“过黄”。把团茶用烈火烘焙,再用滚烫的沸水淖,反复三次后,用温火烟焙一次,焙好又过汤出色,随即放在密闭的房中,以扇快速搧动,使茶色光润。最后在茶饼的面上涂一层“珍膏油”,到此大功告成,可以包装上市,或上贡了。

  如此精工细作的茶,不知耗费多少人力和心力。宋代人又普遍爱好饮茶,简直跟米、盐一样日不可缺。整个社会的制茶叶也就兴旺得要命,尤其到了春天,新茶上来,各茶区要争奇斗巧地给皇宫上贡,又要争抢民间市场,整个社会上上下下都在茶香中闹动起来了——要试今年的新茶啦!

  《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苏轼曾在一首咏茶诗中写道:“惊雷未破蕾,采采不盈掬。旋洗玉泉蒸,芳罄岂停宿。须臾布轻缕,火候谨盈缩。”说的便是团茶制作的采、洗、蒸等过程。这位是最享受生活的老手,又有天然一颗活泼的好奇心,自己在家里开药方,酿酒,做墨,制茶这件事,但凡工续简单些,也就自己干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每年的试新茶是必不可错过的。

  此时苏轼正在山东密州当太守,因为不满王安石的新法,自请出外为官,心情是不太舒畅的。但东坡最擅长豁达自解,春日里,跑到城外的“超然台”上望风景,举目四顾,烟雨中千家万户,半壕春水,一城的花开。此情此景,虽不是心中牵挂着的“故国”,却也是自己治理着的一方水土。

  抑郁难伸的平生之志,暂时可以忘怀。酒醒后,叹息几声,开始自我劝慰了。“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思乡的情绪且先放下,寒食禁火的三天过后,灶间都要点起“新火”,且来试一试今年的“新茶”,有诗有酒相伴,好好珍惜享受这眼前的年华。

  风流而超然,人生境界到此全出。

责编: ahao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