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茶讲究火候

  在座的茶客一阵笑声之后都有共识,泡茶煮水对火候的把控历来了得,“活水还须活火烹”,这个“活”字就是“度”的把握,水煮到什么程度?适可了,泡出来的茶汤是鲜活的,这茶还会沁出一种你从未意想到的香气呢。

  近日品茶,偶然耳闻电视上报道,“度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正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并发挥良好效果,近年更有学者对此学科研究兴致正浓结出不少成果。忽有一茶客响应,泡茶煮水讲究火候也可列入这“度学”研究呀。在座的茶客一阵笑声之后都有共识,泡茶煮水对火候的把控历来了得,“活水还须活火烹”,这个“活”字就是“度”的把握,水煮到什么程度?适可了,泡出来的茶汤是鲜活的,这茶还会沁出一种你从未意想到的香气呢。

  茶既为饮,爱茶人便开始了煮水时对火候的讲究。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说:“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古人认为水煮到锅边上冒出的气泡增多,既像摇曳上升的泉珠,又像比鱼目小的蟹目,这是投茶的最佳时刻,即“凡用汤以鱼目蟹目连绎迸跃为度”(宋徽宗《大观茶论》)。此时煮出来的茶汤色清纯、味浓甘鲜。

  唐代的煮茶到了宋代发展成煮水点茶。由于水在锅中煮是无法直观水沸的过程的,宋人用“声辨”创造了煮茶的又一乐趣,靠耳朵来听声音判断水的温度,“飕飕欲作松风鸣”正是恰到好处。当然这听声断水温确是难事一桩,就连茶学家蔡襄在《茶录》中都叹息道:“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谓之蟹目者,过熟汤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曰候汤最难。”至明以降,人们废弃了团茶饼茶的饮用方法,兴起了散茶的瀹泡法。

  潮汕工夫茶对煮水的要求也甚为工夫。纵观历来茶人煮水方法及火候掌握对于工夫茶煮水的影响极大,可谓一脉相承。烹潮汕工夫茶,炉必红泥小火炉、锅必小砂铫、壶必孟臣小罐、杯必若深,此称为“四宝”。对火候的追求更在“活”字上下足工夫,炭要用“焰活火匀”、“焰色浅蓝”,由坚木烧成的绞只炭或橄榄核烧成的橄榄炭;所用的锅要用薄砂锅,水沸时薄薄的锅盖在水气作用下发出“嘀嘀嘀……”的响声,听声就知道水开了;同时,煮水处与泡茶处要相距七步,水沸离火走七步,水温下降刚好是冲工夫茶的最佳温度;冲泡时,茶与水相处多久更是灵活掌控,非要刻板行事……由此可见,潮汕工夫茶煮水既承古法又工夫独到。

  办事需要度,茶事讲究火候,这一切都需要自己去体会去领略,一杯香气四溢、汤色鲜活的茶尽在掌握中。

  饮乌龙茶的“三忌”

  铁观音茶既具有绿茶的醇和甘突,又具有红茶的鲜强浓厚,同时还具有花茶的芬芳幽香。

  不同品种的乌龙茶冲泡后各有特色。铁观音茶冲泡后,香气高雅如兰花,滋味浓厚而微带蜂蜜的甜香,且十分耐泡,有"七泡有余香"美誉。武夷岩茶冲泡后则香气浓郁青长,滋味醇厚回甘,茶水橙黄清澈,其他乌龙茶冲泡后,也各有特色。

  但专家同时提醒,品饮铁观音茶有三忌:一是空腹不能饮,否则就会感到饥肠辘辘,甚至会头晕眼花,翻肚欲吐,即俗称的"茶醉";二是睡前不能饮,否则会使人难以入睡;三是冷茶不能饮,乌龙茶冷后性寒,对胃不利。专家特别提醒,这三忌对初饮乌龙茶的人尤为重要,因为乌龙茶所含茶多酚及咖啡碱较其他茶多,品饮不当易伤害身体

责编: 彼岸花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