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到底应该怎样储存才好?

  茶叶保管是一个问题么?大概的确是一个问题!很多人知道绿茶应该怎么保管,黑茶应该怎样储存,但是黄茶、白茶、青茶、红茶呢?
  从加工角度来看,黑茶制成成品后,还要在后期自然条件下继续发酵,因此它的品质是在动态中发展完成的,它的储存也因此只是要求自然环境的—阴凉、通风、干燥、无异味。
 
  而其它五类茶呢?加工完成后,它们的品质状态就定型了,我们对它们的保管,就是创造条件—低温、无氧、无异味,尽量不使它们发生任何品质变化。
 
  总体而言,如果我们不遵照这些原则,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行不行?为什么?
 
  一、含水量的影响
 
  水分是促进茶叶成分发生化学变化反应的溶剂,水分越多,茶叶中的有益成分扩散移动和互相作用也就越显著,茶叶的陈化变质也就越迅速。
 
  那么,茶叶的含水量控制在多大范围内最有利于存放呢?研究结果表明:茶叶储存的最佳含水量为3%。当茶叶储存的含水量在6%以上时,茶叶的变质相当明显。
 
  以绿茶为例,随着含水量的增加,与茶叶品质有关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叶绿素下降明显。红茶也同样如此,含水量越高,茶黄素、茶红素、茶多酚、水浸出物下降也越多,与此同时,对红茶品质不利的茶褐素却随之而增多。
 
  要防止茶叶储存过程中变质,必须将茶叶干燥至含水量6%以内,最好控制在3%-5%。茶叶的含水量一般可凭触觉大抵估量出来,如果抓取一撮茶叶,用手指轻轻一搓,立即成粉末状,表明茶叶含水量在6%以内,适宜保存。
 
  若用手搓茶,只能使茶叶成片末状,表明茶叶的含水量在10%以上。这种茶叶一般不宜选购,要么立即进行干燥处理,否则,不出10天,茶叶就会变色。
 
  二、接触异味的影响
 
  由于茶叶含棕榈酸和萜烯类化合物,使得茶叶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它就像海绵吸水一样,能将各种异味吸附在自己身上。
 
  如果将茶叶与有异味的物品,如烟草、油脂、化妆品、腌鱼肉、樟脑等混放在一起,无需多时就会被污染,从而严重影响茶叶的品质。
 
  三、高温的影响
 
  温度的作用在加快茶叶的自动氧化,温度愈高,变质越快。除开黑茶,其它类别的茶叶适宜低温冷藏,这样可减缓茶叶中各个成分的氧化过程。
 
  据试验,将茶叶储存在-5℃以下,茶叶的氧化变质非常慢;贮存在-20℃以下,可久藏不变质,几乎能完全防止品质劣变。
 
  作为茶馆或家庭,茶叶储存如果温度控制在0-5℃,则效果更好。
 
  四、光照的影响
 
  茶叶的自动氧化的快慢,与茶叶本身的含水量的高低、外界温度、光照密切相关。
 
  光线除了促进茶叶色素氧化变色以外,还能使茶叶中的某些物质发生光化反应,产生一种令人不愉快的异味,即通常所说的“日晒味”。
 
  有的人为了驱除茶叶中的潮气,把茶叶摊放在太阳下晾晒。这种做法有损茶叶品质,特别是对于高级绿茶更为不妥,因为绿茶在经阳光照射之后,温度逐渐升高,茶叶的内含物便会发生强烈的光化反应。其色素脂类和多酚类化学成分发生变化,致使茶汤变红、滋味苦涩,不仅失去了绿茶原有的新鲜风味和清香,还会产生一个令人讨厌的鱼腥气味,从而加速了茶叶的陈化,使品质变劣。
 
  因此,茶回潮后,切不可在日光下暴晒,应及时将茶叶放在锅中烘干或焙笼烘干。火温掌握在40℃左右,最高不超过50℃,并不断用手翻动茶叶,炒至捏茶条成末状即可。
 
  五、自然裸放的影响
 
  在光和空气的作用下,茶叶内含物质发生自动氧化分解、挥发和缩合等反应,使香气散失、品质变劣,甚至吸附各种异味。由于任何空间都存在相对湿度,干燥的茶叶自然会吸湿还潮。
 
  根据茶叶的特性和造成的茶叶陈化变质的原因,从理论上讲,茶叶储存时以干燥(含水量在6%以下,最好是3%-4%)、冷藏(最好是0℃)、无氧(抽成真空或冲氮)和避光保存最理想。当然,黑茶则另当别论。
 
  但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以上这些条件往往不能兼而有之。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抓住茶叶干燥这个必须的要求,根据各自现有的条件,设法延缓茶叶的陈化过程,或再采用一些其他措施。
责编: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