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季,到底要不要“抢”明前茶?

  虽说作为绿茶大户的江浙地区连连阴雨,依然不能阻挡茶客们对于春茶的渴盼之情。
  常言“明前茶”贵如金,每年头采的一批新茶,如同正月初一的头柱香一般受尽追捧。
 
  更别提杭州狮峰、梅家坞一带已有不少茶客驻扎此地,摩拳擦掌,等着抢头批西湖龙井。
  与之相比,清明过后的“雨前茶”倒被衬着像是“将就”喝的。
 
  都是春茶,为何一天一个价,前后十几天的时间差,竟然能导致地位如此悬殊?
 
  明前茶,可追随到宋时,在当时的《东溪试茶录》、《品茶要录》里就提到一些地域气候温暖,茶芽萌发较早,因此:“民间常以惊蛰为侯。”
  不仅如此,宋徽宗在《大观茶论》里亦强调“天时”,需采摘惊蛰之后,清明之前的茶。
 
  故每年春天这个时候所采摘的茶叶便被称为“明前茶”。
 
  此时天气乍暖还寒,茶树发芽缓慢,若是赶上几轮倒春寒,不但采摘时间缩短,茶叶的产量更是大大降低。
 
  正因为产量少而且芽头细嫩,是以,明前茶就显得的特别珍贵了。
 
  仅仅“物依稀为贵”,明前茶就“贵如金”,有些难以服众。
  事实上除了产量稀少之外,对于春茶的要求通常在于“鲜”字。而茶叶中,氨基酸主导鲜味。
 
  明前茶经过一个冬天的积累,氨基酸含量相对于雨前来讲更高,茶叶也就更加鲜爽。
 
  并且在机械制茶发扬光大的当代,一些明前茶因为珍稀,往往采用手工炒制,这也加重了明前茶的珍贵之处。
 
  随着太阳直射点不断北移,气温逐渐升高,降雨量开始增加,此时茶树生长速度加快,这也是雨前茶产量较多的原因所在。
 
  若说明前茶因为产量少导致“贵如金”,那雨前茶似乎由于产量多成了“喝不起”明前茶的性价比之选。
  但事实上,经过清明之后的雨水,雨前茶所积累的内含物更为丰富,滋味往往更鲜浓而耐泡。
 
  正如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谈到采茶时节时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
  并且一味以明前、雨前来界定一款春茶的好坏亦有失公允。
责编: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