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蛤蟆功还厉害的武夷”蛤蟆背“的妙趣

  “蛤蟆冬眠之期极久,在土中隐藏多时,积蓄体力,一出土便精神百倍。欧阳锋所练蛤蟆功主旨与此相仿,平日练功,长期蓄力,临敌时一鼓使出。”
 
  ——节选自《射雕英雄传》
 
  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欧阳锋以“西毒”称之,凭借其看家本领“蛤蟆功”位列江湖五绝之一,这蛤蟆功虽姿势不雅功力却无比强大,甚至与降龙十八掌不相上下。无独有偶,在武夷岩茶中也有一种专业术语叫做“蛤蟆背”。

 
  和欧阳锋的蛤蟆功一样,蛤蟆背虽然貌不惊人,可在岩茶界的地位那是举足轻重。长时间喝岩茶的朋友,对于蛤蟆背一定并不陌生。在很多武夷岩茶的品评中,有不少“蛤蟆背就一定是好茶”的相关评论。那么所谓的蛤蟆背究竟是什么?又是怎样形成的?它和岩茶品质是否真有直接联系呢?
 
  茶友老铁,速来涨姿势咯!
 
  什么是蛤蟆背
 
  蛤蟆背顾名思义就是蛤蟆的背部,表现在干茶上,是茶叶叶背起蛙皮状的沙粒白点,如在青褐的干茶条索上,肉眼并不容易发现;而在武夷岩茶冲泡以后,特质便会显现出来——叶片上会出现凸起蛙皮状小气泡,且带有沙粒状的小白点,叶片肉眼可辨并不光滑,反而看起来比较粗糙,形似蛤蟆的背部,故而得名。
  所谓蛤蟆背并不是指某种茶,而是一种茶叶特征。虽然武夷岩茶品种奇多,但除了市面上一些清香型岩茶外,像我们平时接触的大红袍、水仙、肉桂等都会具备蛤蟆背的特征。
  蛤蟆背的形成原因
 
  “武夷焙法,实甲天下”,岩茶制作中有一道十分重要的工序叫做焙火,传统的岩茶一般焙火时间前后加起来足有十多个小时,有的还会更长。而“蛤蟆背”就是传统型的岩茶经过漫长的焙火后,使得茶叶内部吃透火气,然后气体就在叶片里受热难耐,顶出一个个的小气泡,相当于受热膨胀的物理原理,和烧开水很像,水在沸腾的过程中,因为温度的不同,产生的不同大小的气泡。
  这一形成条件也决定了“蛤蟆背”大多容易出现在中火及中火以上焙火的茶叶中。不过并非所有岩茶的蛤蟆背都很显眼、数量很多,由于焙火温度不同、焙火时间不同以及叶片局部受热不同,因“蛤蟆背”的大小、数量、分布区域也不同,没有统一的纹路及标准。
 
  有蛤蟆背的岩茶品质一定好?
 
  岩茶经高温水焙和文火慢烤方能形成馥郁的香气,“锐则浓长,清则幽远”。传统型的岩茶,因为强调耐存储、岩韵显等品质特征,所以往往要求岩茶火功达到中火以上甚至足火。叶片受到高温的洗礼,茶叶中的水分蒸发的快,小气泡形成的数量多,就会形成蛤蟆背。
  在历史上,岩茶制造者往往根据茶叶销售地域的路程远近来定夺茶叶需要焙到什么火功。长此以往,茶人们也渐渐形成了一种惯性,有“蛤蟆背”便成了一条必然存在的岩茶品质特征之一。岩茶的蛤蟆背,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款岩茶的火功高低,而火功高低也影响着岩茶品质的高低。所谓“影响”,也就是充分不必要条件。好的岩茶,要经得起山场、采摘、工艺、岩韵、存放等多重标准的考验。蛤蟆背的出现,只能说明这款岩茶的火功较高,焙火工艺较到位,并不足以完全代表岩茶的品质好。
  随着茶叶加工技艺的不断强化,有些品质不佳的岩茶经过“包装”会出现蛤蟆背,以在市面上卖出好的价钱,而论到此类“蛤蟆背”的口感上,商家甚至会游说称“咖啡味的岩茶最正宗最好喝”,事实上这些“蛤蟆背”实属焙火焙过了的病火茶,喝到嘴里,有着浓烈的烟火气,汤质很粗,没有明显的香气,更别提所谓的岩韵了。
  诚然,好的岩茶焙火工艺自然是到位的,但焙火工艺的高深并不直接决定着岩茶品质的高低,如果真有那么简单,所谓的岩骨花香、晾做炒揉岂不没了意义,所以您千万别被“有蛤蟆背就是好岩茶”的言论给忽悠了。
 
  不仅是蛤蟆背,对于岩茶中的很多“真理”切忌偏听偏信,好岩茶是尝出来的。
 
责编: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