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宋朝时期的斗茶之风

  斗茶,是宋代的一大特色,又称"茗战"。顾名思义,就是比赛茶叶质量的好坏,有人认为,斗茶是中国古代茶艺的最高表现形式。
 
  斗茶大约始于五代,最早流行于福建建安一带,至北宋已颇为盛行。
 
  北宋大文学家范仲淹曾作《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一诗,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斗茶情景。
 
  苏辙《和子瞻煎茶》一诗中有“君不见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之句,说的也是该地的斗茶之风。
 
  北宋中期以后,斗茶逐渐向北方传播,并很快风靡全国。上自达官贵人,中及文人墨客,下至平民百姓,无不热衷而着迷。
 
  北宋晚期,上层人士更乐此不疲,南宋时人们对斗茶仍有兴趣。至元代斗茶已渐衰,到明代则基本绝迹。
 
  宋人斗茶所用的主要是建安北苑所产的饼茶,且选择十分讲究。这种茶饼在碾磨以前,须用干净纸包起来捶碎,然后立即碾磨.碾后的茶末要放在茶罗上过筛,筛得越细越好,这样茶末入水后便能漂起来,汤花也能凝结,从而“尽茶之色”。
 
  衡量斗茶的效果,一是看茶面汤花的色泽和均匀程度,二是看盏的内沿与茶汤相接处有没有水的痕迹。
 
  斗茶虽然始于民间,但由于它的技巧性强,趣味性浓,所以迅速地被文人士大夫所接受并加以发展。
 
  他们自煎自斗,从中得到消遣,也在对世事的厌倦与无聊中,找到一种精神上的自我调节方法,为生活增加情趣。
 
  这种庄严肃穆,一丝不苟,全身心投入的斗茶活动,也许与那个时代所强调的内省功夫有关,但与陆羽茶道的那种炉中火红,釜中水沸,澄心静虑,面壁参禅式的万物冥化,天人合一的境界相比已相去颇远。
责编: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