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过无数红茶乌龙茶,但你见过这样的茶叶么?


  ▼
  乌龙茶龙须
 
  据茶叶专家姚月明考证,龙须茶早在清初即有文字记述。
 
  龙须茶又名“束茶”,系用条形茶叶以彩色丝线捆扎成一束一束的茶条。它的外形壮直墨绿,很像龙须,因此而得名。
 
  清陆廷灿在《续茶经》中记载:“武夷茶在山上者为岩茶,水边者为洲茶。洲茶名色有莲子心、白毫、姿毫、龙须、凤尾等茶。”并简述其采制之法云:“摘初发之芽一旗未展者,谓之莲子心;连枝二寸,剪下烘焙者,谓之凤尾龙须。”由此推断,龙须茶至迟在清初就有生产。
 
  龙须茶原产于崇安和建瓯,以武夷山麓八角亭所产品质最优,且为龙须茶集中产地,故而又名“八角亭龙须茶”。
 
  清末民初,崇安茶叶进入全盛时期,龙须茶产量很大,当时主要运销美国旧金山及新加坡等地区。由于龙须茶做工精巧、外形美观、饮用方便,一向颇受海外侨胞的欢迎。
 
  龙须茶具有工艺品的性质,它对外形的要求极高。茶束的外观形状,必须像满蘸墨汁而立的毛笔,色呈墨绿,长约二寸八分,每束周圆约二寸半,不宜过大或过小,四十至五十个干茶束约重一斤。茶束分单束和双束两种,均扎以鲜艳的红、绿丝线。
 
  由于经过萎凋和长时间低温烘烤及多次摊晾回潮,芽叶中多酚类化合物经过一定程度的酶性和非酶性氧化,其内在品质特点介于烘青绿茶和乌龙茶之间。
 
  龙须茶冲泡后,汤色清澈明净,呈橙黄色,带乌龙茶香型,优异者亦带花香,滋味醇厚,极耐冲泡。
  ▼
  红茶龙须
 
  崇安龙须的历史知名及大量产销,亦会可能传播到临省江西,然后在当地改变制法和工艺。
 
  宁红龙须茶,在江西修水县漫江乡于道光年间和“宁红工夫”茶几乎同时创制。只是江西龙须茶,已经不再是乌龙茶的工艺,而是红茶的工艺制作,外形仍然是和束形龙须一致。
 
  宁红龙须茶,又称“宁红束茶”,属于红茶类,特型,工夫红茶。制作时将一枝枝芽叶用彩色丝线呈网状困扎成一束束的茶条,因“身披红袍,形以须”而得名。
 
  “龙须茶”采用独特工艺创制而成的特种工夫红茶,选料特别讲究,制作更精细,风格独特,品质优异。以往在江西漫江乡各茶厂行每年要在出口的第一批优质“宁红”茶箱里放5-24个龙须茶盖面,作为彩头和标记,产品畅销苏俄及欧美各国。该茶亦有以精制的小木盒盛装、单独出口的,每个售价曾达一块银元。
 
  制作之时,对鲜叶原料要求较高,要所谓的“雀舌”和“龙牙”,要采生长旺盛、持嫩性强、芽头肥壮的,以一芽一叶(约占50%)、一芽二叶(约占30%)为主,少量一芽三叶初展。
 
  经采摘、萎凋、揉捻、“发酵”、过红锅(如今已略此工序)、扎把、干燥、扎花而成。难点在于“干燥”过程,用先高后低的文火徐徐烘干,时间长达28-36个小时,温度太高,外干内不干,茶叶易霉变,并且一般都不会一次干燥完成,而是还“回潮”,再烘干等反复工序。所以,其茶具有红茶的浓强鲜滋味之外,更加醇顺甘甜,很少苦涩。
 
  工艺独特在“扎花”,在基部扎白线,茶身用白、黄、绿、红等丝线困扎成网状。所以,冲泡之时,就要从外红、绿、黄、白逐层轻轻去除丝线,只留基部的白线与茶一起冲泡。
 
  宁红龙须茶,形如红缨枪之枪头,挺秀显毫,外披五彩花线,香气鲜爽馥郁,滋味甘醇爽口,汤色橙黄艳丽明亮,叶底嫩匀有光法,可连续冲泡十多次,风味不减。
 
  适宜在盖碗或玻璃杯中冲泡,以欣赏其优美外形。整个龙须茶在茶汤基部成束下沉,而芽叶向上散开,宛若一朵鲜艳的菊花,若沉若浮,新颖美观,因而又有“杯底菊花掌上枪”之称。
责编: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