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孕育三千年醇厚风雅

  客人临门,泡上一壶好茶,好友来访,斟上一杯香茗。茶馆里一坐,一折纸扇,上下五千年任由评说;二三好友邀邀约约,品茗听书饮茶看戏……宜宾人好茶,由来已久。宜宾种茶、品茶,宜宾的茶谚、茶歌,以及由此而衍生的茶馆品茗的习俗,折射的是这方水土的山清水秀、物华天宝,折射的是这方水土滋养孕育的醇厚风雅。今天,宜宾更是青睐这一片片青葱绿叶,将它打造成造福民生的绿色产业。

  史料记载,3000多年前的宜宾就有产茶记录。历史变迁湮灭了前尘往事,但茶一直留在宜宾人身边。如今,宜宾仍然是四川的茶叶主产区,茶文化在宜宾源远流长,已融入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品茶香

  话茶道沧桑变化

  僰道出香茗,悠悠三千载。僰道是宜宾最早的行政称谓,公元前1022年,僰人助周武王伐纣有功,被封为僰侯,始建僰侯国,其时,人们就开始了茶叶种植业。

  宜宾地处金沙江、岷江、长江交汇处,自古是西南边疆联系内地的交通要冲,宜宾成了四川茶叶流向江南的重要港口。宜宾四季气候温湿、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十分适宜茶树的生长。20世纪50年代,宜宾县蕨溪黄山便发现了上千年的野生大茶树,以后又在高县、筠连、屏山等地发现同类大茶树,经四川省茶科所鉴定,这些野生大茶树与云南野生大茶树一样古老。因此,宜宾也是茶的故乡之一。

  在茶业兴盛的唐、宋时期,宜宾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茶马互市”特别兴盛,宜宾各地大力发展茶业,用以换取马匹、盐及其他日用品,形成了专门的“买马场”和“茶马交易市场”,茶叶的品种逐渐增多,筠连的黄芽茶、雷波的黄郎毛尖、宜宾的明前毛尖等品种,在市场都享有较高的声誉,除大宗的团茶外,还有品质优异的“上用茶”(即贡茶),产于宜宾县蕨溪黄山等地的龙芽茶便是其中之一。

  由于时代变迁、朝代更迭、战争影响,龙芽茶在明代以后便逐渐失传。明代中期以后,四川的茶叶转向加工生产砖茶(黑茶)。宜宾生产的南路边茶,更是成为了朝廷羁縻边疆民族的政治商品。

  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过去的茶庄相继被茶叶公司、供销合作社取代,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茶叶更是成了国家专营的商品之一。市场开放后,宜宾城区经营茶叶的商店更是达到了100余家,呈现出了空前繁荣的景象。

  1986年,宜宾已被确定为四川省十二个出口茶生产基地县(市)之一,标志着宜宾茶叶生产已初具规模。相传,宜宾市境内的百里冲山梁上,以前共修筑了四十八座庙宇,人称“四十八庙到觉华”,如今,庙宇已然不复存在,而当地农民,却依然继承着庙宇种茶的遗风。  

责编: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