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书记杨善洲当年蹲点处 如今万亩茶飘香

  “西河呀,茶山呀,实在呀好;采茶呀,姑娘呀,凤庆呀来……”30年过去了,如今西河村老人们唱着采茶歌仍然无限欢喜。
 
  从隆阳区北庙水库一路向北,绿绿葱葱的茶山地一直延伸至瓦窑老营。“我们西河村能有现在连片的茶园地,全靠杨善洲老书记。”
 
  原来,30多年前,时任保山地委书记的杨善洲来到板桥镇西河村蹲点,鼓励当地干部群众发展茶叶产业。正因为老书记当年的蹲点驻村,才有了如今隆阳区万亩茶园连片。
 
  上世纪80年代,杨善洲老书记从板桥到老营,一路实地察看,发现沿线零星种植着茶叶,但不成规模。他了解到,这一连片的海拔、气温、雨水、土壤等条件非常适合种植茶叶,并且茶叶的收益可以帮助老百姓脱贫。
 
  为了打造“万亩茶园”基地,1983年,老书记驻村蹲点西河,召开了保山地区茶叶种植工作现场会,从西河村开始连片发展茶叶种植,并把“保山地区茶办”搬到了西河村办公。同时,通过市直部门挂钩联系西河村,实行“分块”责任制,每个单位负责5亩左右茶园,从而打造了西河茶叶样板地。
 
  “有一次,老书记从瓦房步行走路到我们西河,披着那件蓑衣,裤腿高一只低一只呢,突击检查我们茶叶种植情况。”当时西河村的支部书记,今年已64岁的刘加保老人谈起老书记驻村蹲点,至今仍记忆犹新。“你们瞧,这一片坡地就是当年地委办的‘责任地’。”他指着眼前的这片茶叶地说道。
 
  在采访中获悉,1983年至1984年,老书记在板桥镇西河村蹲点,每一两周就会去村上住上一两天,察看茶叶种植情况,和群众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老书记真是一点不讲究,我们当时也没什么可以吃的,住在村公所,吃的也就是点青白小菜,干劳动时,一点不比我们少。”今年75岁的西河村村民刘加贵,在村上任了35年的治保主任,杨善洲老书记艰苦朴素的作风给老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蹲点期间,为了让群众掌握更多的种茶技术,老书记让茶办的干部带着西河村干部、13个大队长“走出去”,去西双版纳大渡岗茶厂参观学习种茶、采茶、加工等技术。通过20多天的学习,村干部带着技术回到村上,传授给群众,慢慢地,茶叶的长势一天比一天好,待到茶叶采摘时节,老书记又把周边临沧凤庆的采茶技术“请进来”,让凤庆的采茶姑娘教西河村的群众采茶。“采高不采低,采里不采外……”在村民刘加贵老人家里,他的老伴至今还记得当年凤庆姑娘教她们的采茶“口诀”。
 
  在技术的带动下,从最初的零星种植到初见规模,从最初效益低到效益初显,让当初的“万亩茶园”不再是梦想。记者从区农业局茶叶站了解到,1986年,隆阳区形成了南起板桥孟官,北至瓦窑阿石寨,东至板桥秋山,西至板桥李家寺的1.2万亩茶园。
 
  种植的丰产,催生了加工业的发展。1987年,在老书记的鼓励、支持下,西河村建立了小西河和大西河两个茶厂。“老书记帮助我们协调了20万元,购买了两套机械用于两个厂的茶叶加工。”刘加保说道:“有了厂,我们从种植到加工就形成了一条线。”
 
  30多年的种茶经验,推进了全区的茶叶深加工,茶叶龙头企业初具雏形。在凤溪玉叶茶叶生产基地,现代化的种植技术,成熟的管理模式,推动了全区茶叶产业向前迈进。截至今年12月,全区共有茶园面积6.32万亩,投产茶园面积4.2万亩,建成茶叶初制所24个,茶叶企业3个,共产干茶2622.1吨,实现农业产值8742.5万元,工业产值10028万元。
责编: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