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梦石解读茶文化

  口渴喝水,心渴饮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茶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如今已融入社会各阶层,茶文化不仅仅只是茶俗、茶艺等,其更多的是表现人与茶、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各种理念、信仰和思想情感。天津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王梦石一直从事茶文化研究及教育传播工作,本期王梦石将与读者分享他对茶文化的理解。

  如果说喝茶是生理的需求,那么品茶则是精神的需求。怎样才能品饮出不同茶的韵味?

  王梦石:茶的品饮方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先观赏茶汤颜色,再有就是闻茶汤香气,最后是茶汤滋味。品茶不仅是人们生理上的需要,而且还是艺术享受,是精神需求。所以品茶需要静下心来,用心泡茶、用心品茶。不仅品尝茶的滋味,还要品出茶的韵味来,如普洱茶的“陈韵”,乌龙茶的“观音韵”,大红袍之类岩茶的“岩韵”,绿茶的“兰韵”(清雅之气)或太平猴魁的“猴韵”、花茶的“香雅”之韵,台湾乌龙茶的“炭韵”等等。品茶到了最高境界,那就是品“茶外之味”,品茶如品味人生。看到茶叶在杯中翩翩起舞,沉沉浮浮,聚聚散散,联想到人生沉浮、百般滋味。所以说,品茶能品出淡泊名利的心境来,从一杯清茶中感悟到人生真谛。人生就是茶叶,生活就是泡出来的茶,有苦有甜,有浓有淡。小小的一片茶叶如明镜般映射出人生。

  从诗词到书法、从戏曲到歌舞,历朝历代关于茶的文学艺术不胜枚举;从百姓到帝王、从文人到政客,人与茶的故事传说比比皆是。人们为什么对茶有如此浓厚的兴趣?

  王梦石:茶的物性中有真、和、静、淡的一面,茶味清苦,茶性平和,能醒脑提神,涤烦静心。由于茶具有的这种茶性和功效,使得历代爱茶之人对茶有了特殊的感情,利用各种文学艺术形式来表达对茶的热爱。茶圣陆羽一生致力于茶学研究,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著作《茶经》;大诗人白居易,一生嗜茶,曾在庐山香炉峰下亲手开辟园圃,植药种茶,自称是“别茶人”,意思是会鉴别茶叶;苏东坡精通茶道,不但善于品茶、烹茶,还亲自栽种过茶,他在宜兴还设计过一种提梁紫砂壶,被后人称为东坡壶,流行至今;北宋皇帝赵佶以帝王之尊大力倡导茶事,对宋代茶业的发展兴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茶学著作《大观茶论》为后人了解宋代的茶史留下了珍贵的文献。此外乾隆皇帝也是一位评茶的行家,他曾经多次巡游江南,几乎每次都到西湖龙井茶的产地。

  茶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你认为茶文化的精神在于什么?

  王梦石:最早把精神理念方面的内容融汇到饮茶艺术中去的,是被称为茶圣的唐代茶人陆羽,他在《茶经》里提出,饮茶“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强调茶人的品格和思想情操,把饮茶看作“精行俭德”。茶文化精神里面蕴涵了儒释道各家的思想精髓,三者有着相通之处,即处处贯穿着雅静、平和、淡泊的精神。儒家的中和之道以茶励志,以茶养德;佛家的茶禅一味,以茶修身;道家崇尚自然,天人合一,都对茶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中国茶文化精神的核心是“俭、清、和、静”,如果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和”,茶能导和,“和”意味着天和、地和、人和,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当今社会物质相对丰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那么当下茶文化的社会功能是什么呢?

  王梦石:茶文化的社会功能,就是弘扬茶文化对创建和谐社会的贡献。茶文化具有陶冶个人情操,净化社会风气,增进身体健康等社会功能。在现代社会,人们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浮躁等不良情绪。弘扬茶文化精神,就是把茶的自然属性与中国传统美德联系在一起,把人们追求的道德情操、高尚品质及人格魅力,在品茶生活及各种茶事中不断培养和完善,不但有益于身体健康,还可以修身怡情,以更好的心态和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因此提倡茶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茶始于中国,传播世界,那么国外的茶文化又有哪些特点?

  王梦石:饮茶是中国的一大发明,也是中国对世界的一个伟大贡献。目前全世界有50多个国家种植茶叶,150多个国家有饮茶习俗,约30多亿人饮茶。但根据各国民族风情不同,饮茶习俗也不相同。除了中国以外,国外影响比较大的茶文化,当数日本茶道、韩国茶礼、英国下午茶了:唐代日本的留学僧人从中国将茶引进到日本,通过饮茶对人们进行礼仪教育和道德修炼,日本把茶道视为修身养性、提高文化素养的一种重要手段,精神是“和、敬、清、寂”;韩国的茶文化被称作“茶礼”,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韩国茶礼的宗旨是“和、敬、俭、真”;英国人非常重视下午茶,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过,“一个破落的英国绅士,一旦卖掉了最后一件礼服,那钱还是要用来喝下午茶的。”可见英国人是多么重视下午茶。英国下午茶是英国红茶文化的代表,其对茶品有着无与伦比的热爱与尊重,体现出一种“贵、雅、礼、和”的红茶文化精神。
来源:每日新报
作者:程旭亮 田菁 
 

责编: 深水鱼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