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早茶,香港的红茶文化

  香港是大陆茶叶的重要消费地,是岭南茶文化和西方茶文化的对接点,是普洱茶文化保存、升华的堡垒,也是日本、英国、斯里兰卡茶商争夺的重要阵地。了解香港茶俗和文化,体验它的消费观念,无论对茶叶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有借鉴或现实意义。

  香港的红茶文化

  香港是一个以华人为主要居民,受东南亚文化影响严重,又被英国统治过的地区,再加上香港的免税政策,导致世界各种文化在这里碰撞。香港有自己独特的茶文化,喝茶是香港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种港式茶文化反过来又传播给大陆、台湾,影响了众多的茶友和普通大众。
        

  香港茶文化的一个来源是英国的红茶文化。英国人统治香港近百年,将他们喝红茶的习惯也带给了香港。在上流社会、高档酒店,喝下午茶(精美的点心是必不可少的)是很流行的活动,在下午茶的带动下,西式点心越做越精。精明的香港商人改良了上流社会的时尚,开发出各种红茶的新饮法,比如丝袜奶茶(一种用丝袜或类似丝袜的材料做滤网过滤出来的奶茶)、鸳鸯奶茶(咖啡和红茶的结合)、冰红茶等等,并将红茶引入餐厅,成了快餐店的主要饮料。全港的六千家茶餐厅、两千家快餐店每年消耗掉大量的红茶。

  从一些数字我们可以看到香港茶风之盛:香港每年消费茶叶一万五千吨以上,人均2千克(内地为035千克/人);香港每年进口红茶五千多吨,这些茶大多以茶包——也就是袋泡茶的形式销售,香港人一年要消耗九亿个茶包。

  香港的早茶

  香港的茶文化是一种务实、实用的文化。当内地还在呐喊茶为国饮,鼓励茶叶消费的时候,香港人早已把茶变成了生活本身。

  在香港,吃早餐常被称为喝早茶,最传统的早茶是一盅两件,受广式早茶的影响,也就是一壶茶,两份点心。香港有像陆羽茶室、莲香楼这样的老字号餐馆。每天上午在陆羽茶室,你能看到来客们穿着相当正式,上了岁数的服务生身着白大褂、黑裤、懒汉鞋,端茶到水上点心,既有中式服务的表象,也有英式管家的傲慢。而在莲香楼和各种酒楼,喝茶则是早饭到中餐的简称,当然,喝茶时无论你点多少蒸炒煎煮烘的菜品,一壶茶是必不可少的。这种餐茶以普洱茶(不一定是云南产的呦)、白茶、乌龙茶、菊花茶为多。

  香港一些酒楼的早茶特价品比较多,消费相对比较便宜,比如在湾仔的几家比较有档次的海鲜酒楼,来一壶茶,点上七八个点心(包括钵钵饭、青菜等),一锅粥,四五个人可以吃得饱饱的。一般也就一百多一点,这在香港来说是相当实惠的消费。难怪很多香港老人一大早就坐在里面,点壶茶,点一桌子点心,一份报纸熬半天,走时还打包,连中午饭甚至晚饭都带了。香港的茶庄文化

  在香港,茶叶的销售主要由几大块组成:茶行,主要负责批发和进出口贸易,又称为头盘商;较大的茶庄,可零售,可批发,他们往往是进出口贸易的二盘商;二盘商中的一部分还是加工商,他们有自己的加工厂或者作坊,加工一些特种茶,这些茶庄也是与普洱茶、六堡茶交集最大的。小茶庄都是到茶行进货销售的。百货商场,新式的茶叶销售场所,销售外国舶来品较多;茶馆、茶餐厅、饭店是茶水的直接消费场所。香港的这种分工,很类似于大陆60年前的茶业经营方式。笔者几次和老茶庄的主人们聊天,他们都会提到,文革时期,大陆茶叶进入香港只有一个唯一的渠道,那就是交给华润集团的德信行(商行),德信行再按对中国大陆的态度好坏发货给大的茶商——头盘商、二盘商,二盘商要在头盘商选完后才可以挑选。由于茶叶是由德信行垄断的,它就可以提一些附加的政治要求,如,茶商们必须每星期三到德信行“读报”,也就是唱革命歌曲,读毛主席语录,以及学习左派的《大公报》社论等等。

  在头盘商、中小茶庄、酒楼之间,还有一类人叫“经纪”,目前在港九茶叶商会正式注册的茶行经纪还有8人。他们负责在各处打探消息,在茶行、茶庄和终端销售商之间搭建桥梁,为各终端销售商找货,每单生意成交后,收取2%的佣金。因此,“经纪”是香港茶叶界的百事通,他们往往对每个茶行的存货、甚至每一单茶的去向了如指掌。在老茶价格飞涨的今天,茶经纪的大脑和成交纪录就变得像古董鉴定师一样珍贵。

责编: ahao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