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茶艺艺术——“茶百戏”

   茶百戏并非“创新”的茶艺,而是拥有着上千年历史、曾一度失传的中国传统茶艺。

  “咦?我只见过咖啡拉花,还真没有见过茶也可以拉花的!”在微博上,一位网友对一个名为“茶百戏传承人”的博主发上来的“山水画”惊叹不已!这并非普通的画作,而是一种名为“茶百戏”的茶艺。

  不过,看到这样的评价,这位博主赶快出来解释:“咖啡拉花是利用牛奶比咖啡轻可以浮在咖啡表面的特点,在浓咖啡的表面注入牛奶,即可在咖啡表面形成图案。而茶百戏仅用茶和水,便可使汤纹水脉分成不同层次、色差对比,从而形成各种文字和图案,是纯物理手段,不用掺杂别的东西。”

  而专栏作家金志原则从艺术表现力的手法对二者进行了对比:“茶百戏作品形神俱备,极具立体感。咖啡拉花显得流于表象。”

  几乎每一个初见茶百戏的网友,都会惊呼“好美!”“好神奇!”而最近,很多茶百戏作品的图片,也在网上流传得越来越广。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茶百戏并非“创新”的茶艺,而是拥有着上千年历史、曾一度失传的中国传统茶艺。而那位“茶百戏传承人”的博主,就是将茶百戏“还魂”的茶学专家--章志峰。

  千年茶百戏:从兴盛到衰败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陆游的这首《临安春雨初霁》可谓家喻户晓,但很多人将其中的“分茶”理解为“品茶”或“鉴别茶的等级”,甚至很多书籍也都这样注解。“这其实是一个大误会。”章志峰说,“分茶”其实是茶百戏的另一种说法而已。除此之外,茶百戏还有“水丹青”“汤戏”“茶戏”等别名,“在宋朝时候,用茶百戏作为消遣已经很流行了。陆游的这首诗,正是体现了他报国无门,只得以分茶遣忧的真实心境。”

  茶百戏兴于宋朝,而出现的时间则更靠前。“唐朝的刘禹锡在《西山兰若试茶歌》中写道‘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章志峰解释说,诗句中的“白云”“花”就是对茶汤泡沫的形象描绘。而制作茶百戏的主要原料团饼茶在唐朝也开始流行起来:所谓团饼茶,是将茶叶磨成茶粉后再调制成膏状,最后烘焙成饼。唐代诗人徐夤的《尚书惠蜡面茶》就生动描写了团饼茶采制的过程:“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而存在于唐代闽北一带的习俗“斗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茶百戏的产生。所谓“斗茶”是一种切磋茶艺的活动,促进了各种新茶艺技法的产生,茶百戏便是其中之一。

  到了宋代,茶百戏受到皇帝和朝廷以及文人的推崇,将茶百戏做到了极致。特别是“艺术家皇帝”宋徽宗,不仅撰《大观茶论》论述茶百戏,还亲自烹茶赐宴群臣:“宣和二年十二月癸已,召宰执亲王等,曲宴于延福宫。……上命近恃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沸。少顷、白乳浮盏,而如疏星淡月,顾群臣曰:‘此是布茶。’饮毕,皆顿首谢……”皇帝的推崇自然导致上行下效,许多文人如陶谷、陆游、李清照、杨万里、苏轼也都对分茶十分钟爱,留下了许多描述分茶的诗文。杨万里在《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诗中云:“银瓶首下仍尻高,注汤作字势嫖姚”。诗中描写一位茶百戏高手“显上人”在分茶时不但能使茶汤中出现种种奇异物象,还可使茶汤中出现气势磅礴的文字,令人惊叹。

  “除了皇帝和文人,僧人对茶百戏的推广也很重要。”章志峰介绍说,当时文人笔下的福全、显上人就是僧人中分茶的高手。陶谷在“生成盏”中记述:“沙门福全生于金乡,长于茶海,能注汤茶,成一句诗,并点四瓯,共一绝句,泛乎汤表。小小物类,唾手办耳。檀越日造门求观戏。全自咏曰:‘生成盏里水丹青,巧画工夫学不成,欲笑当时陆鸿渐,煎茶赢得好名声’。”陶谷记载的福全便是佛门弟子。福全精通分茶,能同时点四瓯,幻成一绝句。对于幻变一些花草虫鱼之类,更是唾手可得。因此常有施主上门求观,颇有点自负,竟嘲笑起茶神陆羽来……

  然而,到了元代,由于受游牧民族统治,精致儒雅的茶艺在粗犷豪放的性格和肉食乳饮的生活习惯中湮没。特别是大多数蒙古人喜爱饮用散茶,团饼茶的点茶法不占据主流,而明太祖朱元璋甚至直接废除了团饼茶的进贡要求。自此,茶百戏日渐消亡,清代后更是未见有关茶百戏的文献记载。

  失传的茶百戏:重现难,“申遗”更难

  繁华褪尽,千年之后,茶百戏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烟中。

  25年前,就读于福建农业大学茶叶专业的章志峰偶然了解到了宋代茶文化,他便请教老师:“分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却未想到老师的讲解也仅停留在书面上。难道这是古人的幻觉吗?章志峰更加好奇了。

  1997年,几经周折,章志峰终于有了到日本进行为期一年的研修机会。在这期间,他对日本抹茶道采用的点茶法产生浓厚兴趣,但由于时间关系和条件所限没法对日本茶道作更多的研究。2004年,章志峰受外交部选派,作为中国首位茶学专业的国际交流员再次来到日本。凭借一口流利的日语,他与日本的茶道专家进行茶文化交流、讲授中国的茶文化,从日本茶道中学习了日本的点茶法。这次日本之行让他收获颇丰。更令他欣喜的是,据目前的资料考证,茶百戏艺术并未传入日本。“一定要在我们中国恢复茶百戏,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能就这样消失。”章志峰暗自下定了决心。

  2005年回国后,章志峰便一心潜进了茶百戏的恢复研究中。他自筹资金,寻找茶源,“分茶的原料一定要用团饼茶,因为团饼茶与散茶不同,它可以保持茶中有效成分不被破坏。但是要找到合适的原料真的好难。”章志峰访遍了武夷山农户大大小小的茶园,对不同树种进行试验,像一位科学家研制一项新成果,不断试验,却又不断失败……“巨大的经费投入让我喘不过气,我好几次都想放弃了。”章志峰的话语中仍流露出些许无奈。

  两年后的一天,在一次试验中,章志峰偶然间看到了茶汤中隐约的图案,他又惊又喜。可瞬间即逝的图案浇灭了他心中刚刚燃起的希望。“钱已经花光了,只能向别人借钱继续研究。”早已“弹尽粮绝”的他仍没有放弃。终于,在2009年初,章志峰尝到了成功的滋味--这次茶汤中不仅现出了图案,而且足足保持了10分钟!随后章志峰又对原料进行加工改良,突破了古代仅能用绿茶进行分茶的局限,可以用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等其他茶类进行分茶,表现中国风格的山水花鸟图案和文字。图案保留的时间也从古代的瞬间延长到1小时至6小时。自此,消失数百年的茶百戏终于完整地再现于世人眼前。

  “蝶恋花”“喜上眉梢”“相会七夕”“马到成功”……章志峰将一幅幅充满浓郁中国风情的茶百戏作品发到微博上,让网友大呼过瘾,有人看了章志峰的茶百戏后还诗兴大发:“淡淡陶画印一痕,幻似前世早生根。秋波一转迷云梦,众雅温文展才人。”成功恢复再现茶百戏技艺,也给章志峰带来了极大的成就感。但他同时也意识到:可到今天为止,了解茶百戏的人还是少得可怜。“茶百戏还一直被埋没着,希望它可以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关注。”章志峰透露,他一直在致力于为茶百戏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进度极其缓慢,“到2012年才能报上一级南平和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程序繁琐,时间漫长,要逐级申报还要隔年申报,对此我也无能为力。”
 

责编: mother5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