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松针历史渊源

  在唐代就有记载,清代乾隆年间已有名气。其品质特征:外形紧直,圆润光滑,呈翠绿色,内质香气清高,汤色嫩绿,滋味醇厚,叶底肥嫩饱满。保康松针鲜叶一般在清明节前后五六天开园采摘,要求原料为一芽一叶。抢晴天采,不采虫伤、冻伤芽叶、鱼叶及蒂把。鲜叶随采随制,其加工方法分杀青、锅揉、拍汗及烘干四道工序。保康松针,以湖北采花茶业集团公司投资打造,在保康县店垭镇兴建加工园,用中国驰名商标“采花”命名,茶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远离工业污染,终年云雾缭绕,如轻纱薄雾散于茶园上空,形成了保康松针茶园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保康松针历史渊源
  保康松针历史渊源
 
  保康自古以来为游览胜地,其所产保康松针茶在唐就很有名气。唐代斐济《茶述》中列出了十种贡茶,保康就是其中之一。相传,王昭君当年出嫁西域,曾带去保康茶。“保康”二字虽属颂美吉祥之词,可是保康之域系襄阳的边远山区,又称“川陕楚老林地带。土地空旷,烟村稀疏,是省内外流民逃荒避难之所。移民来自四川、陕西、河南、江西、山东、山西等地,他们索取荒山老林中的处女地,挽草为记,搭棚而居,采掘以食,垦荒度日。这些五方杂寓和当地土著不时结伙同心,抗捐抗粮,甚至揭竿起义,官府为防其“聚众谋反”,四处张贴禁令,不准流民进山,对违令者予以大肆捕杀。谋生无路的流民去而复来,被害者血案如山。如此恶性循环,官民矛盾愈演愈烈
保康松针历史渊源
  。朝廷见禁山的措施未能挡住流民涌人山区的洪流,镇压也不济于事,宪宗帝才于成化十二年(1476年)五月,遣左都御史原杰来荆襄巡视,以便另施良策。原杰视察后认为,对山区众多流民不能继续镇压,应编户抚治。使其“附藉耕种,纳粮当差”。鉴于保康县辖境辽阔,县令鞭长莫及难以施治,原杰具本上奏朝廷,提议分置田地,坡地种桑养蚕,洼地植茶种粮。朝廷采纳其建议,至今已有500年的历史。北宋范致明《襄阳风土记》载;“保康诸山旧出茶,谓之保康松针茶,唐人极重之。见于篇什,今人不甚种植,惟店垭歇马有千余本,土地颇类此苑。
保康松针历史渊源
  所出茶,一岁不过一、二十两,土人渭之腊梅茶,味极甘香,非他处草茶可比并,茶园地色亦相类,但土人不甚植尔。”明代黄一正辑注的《事物绀珠》列出了今茶名99个,古制造茶名101个,其中保康出的松针茶,店垭出的腊梅茶属古制造茶名。唐释齐以松针茶诗一首云:“松针为上贡,何以惠寻常,还是诗心苦,堪消蜡梅香,碾声通一室,烹色带残阳,若有新春者,西来信勿忘。”保康松针发源于店垭,因位于五道峡以南而得名。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每初早春清晨,山中云雾冉冉上升,低空缭绕,经微风吹拂,如轻纱薄雾尽散于茶园上空。茶园地势平坦,土质肥沃,酸度适宜。
责编: 木坤小宝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