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抵茶的由来

  “牛抵茶”产于石门县二都乡境内,品质上乘,内质丰富,除了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之外,还与它精细的制茶工艺分不开。而关于牛抵茶的由来,想必大家都不是很了解,下面我们就简单的来了解看看。
牛抵茶的由来
  牛抵茶的由来
 
  牛抵茶早在宋代已被列为贡品。元、明以后,每年茶季前,朝廷都要派员到牛抵茶产地监督采制,制后全部运至京城。
 
  武陵之尾,澧水之滨有夹山,山之西坞有茶园,善会禅师手植也。唐咸通十一年,善会赴上海秀州华亭吴江畔,受船子德诚衣钵,后辗转湖南石门夹山,创立夹山大同禅院。时茶汤之礼已成禅林清规,禅僧人自怀挟,到处煮饮,转相仿效,遂成风俗。善会卓锡夹山十余年,日与寺僧以茶参禅,人皆呼为“夹山”。
 
  夹山禅师首倡“茶禅境味”之说。《五灯会元》载:夹山吃茶毕,自烹一碗,递与侍僧。侍僧正欲接碗,夹山缩手而问:“这一碗是什么?”侍僧一时语塞。夹山于是在禅房之侧树碑立碣,题额“茶禅一味”,众僧醍醐灌顶,恍然而悟。
牛抵茶的由来
  一日,夹山禅师于西坞茶园采掇新芽,但见半坡茶园云蒸霞蔚,鹰嘴雀舌,绿闹茶山。园之外,又有两牛抵角相触,难解难分。夹山见之,忽发奇想,于是尽选园中一芽一叶者,将其杀青炒压、理条造形而成牛角形状,泡入碗中,但见那茶,叶柄朝下,芽尖向上,不落碗底,不浮水面,叶叶相碰,宛如两牛抵角,奋蹄争先。禅师饮之甚喜,遂将此茶名之曰“牛抵茶”。自此,夹山法嗣不绝,“牛抵”代代密传。
 
  石门牛抵茶获得荣誉
 
  2008年,“牛抵”首次参加北京茶叶博览会,即获第五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茶界专家好评如潮:形似牛角媲银针,香赛洞庭碧螺春,味压龙井更深长,美倾峨眉竹叶青。有诗赞曰:“千年贡品不失传,一代茶痴勇争先。炒就灵草似牛抵,誉满五洲扬夹山。”
牛抵茶的由来
  牛抵茶的制作工艺
 
  1、摊叶
 
  鲜叶采回后,光摊放在篾盘上,防止鲜叶发烧,同时让鲜叶失去部分水分(大约15~20%),促使其内含物转化、味醇、回甜。
 
  2、杀青
 
  杀青锅要磨光,洗净。锅温要掌握在130~150℃之间,茶叶落锅发出响声。锅温过高,易炒焦茶叶,过低叶中水分蒸发慢,杀青时间拉长,易引起不良的化学变化。每锅投叶量为750~1000克,过多不易杀匀杀透,过少操作不便,而且容易炒焦。茶叶落锅,先用双手将茶叶翻动,手势要轻,动作要快。
 
  然后,手持炒手将茶叶滚炒。要及时抖散,抖闷结合。每锅杀青时间3~4分钟,直到茶叶为暗绿,直草气消失,开始发出茶香即出锅。
牛抵茶的由来
  3、初揉
 
  将杀青叶放入篾盘内,迅速用手抖散,让水分迅速挥发。约3~4分钟后,双手在蔑盘中由轻到重,前后揉搓,直到茶叶汁溢,初步成条为止。
 
  4、炒坯
 
  目的是让水分进一步蒸发。锅温保持在75~80℃之间,每锅500~750克。茶叶落锅后,先将茶叶擒开,火温升高后,用抛炒低炒相结合的方法反复交叉进行,炒6~7分钟后,用手捏茶若稍有粘性,及时出锅摊开,抖散茶团,摊3~4分钟。
牛抵茶的由来
  5、复揉
 
  在篾盘中进行。用力较初揉重,主要使茶条紧细。
 
  6、初干
 
  使茶条水分继续挥发。锅温在60~65℃之间,方法与炒坯相同,不过手势要轻,防止芽尖打断。炒到茶条无粘性时出锅(约干到60%)。
牛抵茶的由来
  7、摊凉
 
  摊25~30分钟,然后用双手握茶条于手掌心中,运用掌力,轻轻地进行回转搓揉,使茶条整直显白毫,防止产生黑色。
 
  8、烘茶
 
  在烘盘中烘,温度为40~45℃,翻动2~3次,茶叶烘干为止。
牛抵茶的由来
  本文就介绍到这里。牛抵茶是汉族茶农创制于唐代,属于湖南全省审评确定的名茶之一。不仅品质佳,口感滋味也不错,长期品饮对身体还有益处,是值得品饮的一款佳品。
责编: 红豆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