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茗鉴山】芳香镇沅之"罐罐茶"

  普洱市镇沅县地概哀牢山、无量山,是个典型的山区县。生活在高寒山区的原住民,自古学会用茶来保健,用茶来抵御严寒。最常见的方式是把自制毛茶放入罐中,用火烤香,加入沸水熬成浓汤,就热饮用,药效极佳。因为所用工具多为地方土罐、陶罐。所以都称为罐罐茶。

  喝罐罐茶,一般用自制毛茶,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晒青毛茶。时间多是晚饭后。一大家人围坐于"火塘"边吹牛谈天,边看家中长者烤茶,烤时勤闻香,勤翻抖,火温不能太高。抖动次数多、烤制时间长,待茶焦香四溢时加入沸水,水位要满缸,以便碎小的茶末和糊片随水而满出,确保茶汤香醇。熬涨至浓汤,根据人数的多少决定汤量,确保分汤时在火塘边的人人有份。众人就热饮、酣快淋漓,提神驱寒、解疲劳。之后熬的二道茶,三道茶,可自酌自饮,不必人人有份。注意喝"罐罐茶"时,人手一个杯子,不可共杯。(喝火笼酒时多是大杯共饮)。先老后幼,先男后女(年轻女子一般不让喝)。听听老者的远古传说、勇者的离奇故事、智者的茅塞顿开,其乐融融渐渐步人梦香。

  山里人的“谷仓”

  茶瘾大者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烤罐罐茶,中午也还要来上一罐,早晨一罐醒得快,中午一罐口不渴,晚上一罐驱寒好入眠,一天三罐,只喝头汤,被人称为"XX三罐"罐是他生活必需品,新罐养罐、老罐护罐,无罐不成欢、无罐不得眠。有调皮之孩,会故意把罐藏起,捉弄老者,看他四处寻找,漫天叫骂,而窃喜不语,暗暗偷欢。

  山里人的“石板房”

  我小时常喝。头汤小孩不能喝,二道三道也轮不上,只能喝喝淡汤。淡汤香中带苦,香是那样的诱人,苦却让人怯步。所以小孩经常往里加糖加蜂蜜增加甜味;大囍之日必有"糖茶",这也是主人展示罐罐茶手艺的大好时机。他会加入足够的糖,把罐罐茶变成"糖茶",以示新生活甜甜蜜蜜,让人尽饮尽兴。当时在乡里是"逢席必罐、逢囍必糖",小孩们是样样必到。

  后来条件改善了,茶多了,会往淡茶加糖在熬,置冷后随孩子们喝。那时候我总央求大人多加点糖或多加给点蜂蜜。茶的药用价值在当今已得到充分的肯定,烤茶时也不都是土陶罐,但烤时饮时、仍是一群人围坐于火塘边,仍是要不停的抖翻,所以有的地方又把它称为"火塘茶"、"百抖茶"。滇西南的高寒山区都有此类饮法。有时为了提高药效,会与其它中草药合熬,为增加香味提高汤质感会加米合烤。喝时还会加入用炭火烤的,本地熬的"锅盐"等等调饮,方法种种,品种多多,效果棒棒。

  开茶楼时,应客之邀,我也常制。记忆中制作罐罐茶的多是粗枝大叶或隔年老茶,为了提高品质,用云南最好的绿茶"五一茶"制,可实践证明绿茶不适合制"罐罐茶"(原因已明,在此不多讲)。之后还把罐罐茶碾磨至细后冲泡,能达到类似咖啡的效果,更受客人欢迎。我把罐罐茶碾磨成粉后储存,随要随泡,快捷方便。还会加糖加冰加奶加果,调而饮之,口感上得到相当大的满足。

  经更大范围的了解,其实中国多地都有类似的茶,其中口味与它最接近的是"珍眉茶"。但火香远没有它高、制作上没有它原始、味道也没它浓。"罐罐茶"重于药效。当今社会发展,这罐罐茶也随着一个个"火塘"的消失而消失,很多人仍恋恋不忘,这逝去的味道,今天镇沅已开发出专用的"罐罐茶"、"火塘茶",让你得以感受家的感觉,但超微颗粒速溶型、便捷化的高香型罐罐茶还少,不能了却游子的思乡之情。

  [作者简介]

  李琨

  笔名“品茗鉴山”、普洱镇沅人,多年来持续关注并研究古茶树保护,普洱茶储存,台地茶升级改造(也即“藤条茶采养法”)。从1994年开始,关注并挖掘“冷水泡茶”、“太和甜茶”文化,现已系统总结并掌握太和工艺,冷水泡茶方式,传统采养方法。2010年成立“鹿鼎茶业”,担起太和甜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使命,培养云茶晒红产业。个人微信;15925289659。

责编: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