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起源史:马背上形成的黑茶

  黑茶有着悠久的历史,每一种黑茶的背后几乎都有一个甚至几个故事传说,让人能更深地了解这些黑茶,同时还为其赋予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为了方便运输与储藏,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摸索,古代茶人制作出了饼茶,即呈团块的青绿茶,唐宋时期又叫团茶或片荼。
  最早的湖南黑茶是由湖南安化县生产的,安化素有加工烟熏茶的习惯,茶叶通过高温火焙,色泽变得黑褐油润,故称“黑茶”。
 
  黑茶也是利用菌发酵的方式制成的一种茶叶。2009年,安化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早的黑茶生产地。
 
  清代集黑茶生产工艺之大成而问世的“千两茶”,被近代人誉为“世界茶王”。现今故宫仅存的一支“千两茶”已成为无价之宝。
  最初的饼茶主要是供给达官贵人们的,所用原料都很细嫩。
 
  后来,随着民间饮茶风俗的兴起,特别是唐店宋时期茶马互市的开通,边疆少数民族对茶的需求量大增,饼茶的原料也开始由细嫩逐渐变得粗老。
 
  在未运至销区时,饼茶不仅滋味粗涩,而且青味重,饮用起来口感并不是很好,但是遥远的运输路途却在无意中给了这些粗老的饼茶一个改变品质的机会
 
  当时,四川雅安和陕西汉中是两个主要的茶叶集散地,从这两地出发,人背马驮抵达西藏至少要2~3个月,至一年半载的时间。
  当时的茶叶多用篾篓包装,运输途中,人们路风餐露宿,且天气多变,又没有遮阳避雨的工具。
 
  雨天茶叶常常被淋湿,到了天晴时又被晒干,在这种干、湿交互变换的过程中,吸湿性强的茶叶极易回潮变色,湿热的环境又给了微生物个极好的生存环境,粗老的茶叶开始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慢慢发酵。
 
  当终于到达销区后,原本翠绿的茶叶完全变了一个模样,变得乌润、油黑,形成了一种品质完全不同于起运时的绿茶的新茶品,当时人们称之为“乌茶”。
  发生变化的不仅仅是颜色,乌茶的滋味也由粗涩变得醇和,泡出来的茶汤也变得红艳亮丽,藏民、牧民们加奶饮用时反倒比原本的绿茶滋味更佳。这种茶因此受到了边区各族人民的极大欢迎。
 
  久而久之,人们在制作茶岛交易所用的茶叶时,就在初制或精制过程中开始增加一道渥堆互序,黑茶由此正式产生。因此,后来人们在说到黑茶时,就有了“马背上形成”的说法。
责编: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