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中的束河古镇


  束河古镇的清晨仿佛世外桃源

  11月初,去丽江参加“COART亚洲青年艺术”,我第二次到束河古镇,跟2005年第一次去相比,这个古镇正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

  到达束河古镇,已是晚上的12点,丝丝凉意包裹下的小镇宁静安详,由于是淡季,不少客栈门前的红灯笼都灭了,深秋的天空高远而深幽,闪烁的星星仿佛伸手可得。

  第二天清早醒来已是十点钟,我所住的“望月阁”青年旅社,有一个单独的院子,院子里种着石榴,二楼上有一个亭子,里面放着躺椅,周围挂着各种硕大的松球,仿佛一切都是为客人喝茶发呆作的准备。

  “望月阁”所在的仁里路跟青龙河平行,从玉龙雪山流下来的泉水流经古镇每家每户庭院前,古老的小镇也因此充满了灵气。走在古镇青石板路面上,有一种说不出的舒适,它不像江南小镇中那些混杂着潮湿记忆的里巷,让人充满了惆怅和迷茫。束河的阳光灿烂但不毒辣,透着爽朗的气息,让你在一股暖意中不知不觉放松自己,只想坐在清冽的小溪边发呆打盹。

  当天下午两点钟,“COART”的开幕仪式在古老的四方街上进行,这个800多平方米的小广场上很快挤满了人。在广场的中心,矗立着一座艺术家创作的装置艺术。李亚鹏和著名画家叶永青都在开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有几十场各种类型的戏剧、诗歌朗诵、绘画等艺术活动在小镇里举行,旅客们可以随时免费地欣赏到各种类型艺术的表演。

  休憩的心灵与消失的朴素情感

  25岁的罗永优和22岁的郑嘉悦是其中的两位游客,罗永优是一位来自广州的日语翻译,从事外贸行业,她有一个自己深爱的男友,两人即将结婚,这次单独出来旅游对她可谓是结婚前最后的“疯狂”。而郑嘉悦则是西南大学的一名钢琴专业研一学生。两人是在丽江大研古镇相识的,听到束河古镇中有艺术嘉年华活动,于是就临时赶了过来。

  在短短两天中,郑嘉悦对各种艺术讲座产生了浓厚兴趣,几乎是一场不落的去参加,她也对“猫男狗女立场戏剧工作室”的各种先锋戏剧专场印象深刻。

  但对于她们俩来说,来丽江旅行,更重要的目的是找寻一份内心中的平静。罗永优说,自己目前还没有拿到广州市户口,要想在这个城市中买房立足,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这种生活的压力很让她焦虑。

  但来丽江旅行就能找到内心的一份平静吗?罗永优自己都不这样认为,她觉得,即便是平静,也只是暂时的,一旦回到那个喧嚣的城市,一切就会变得跟从前一样。

  我记得在2005年来束河时,这里的旅游刚刚起步,束河里的四方听音广场也正在建设中,古镇入口处的两边还挂满了火红的辣椒和玉米。这个不到四千人的小镇静静地卧在丽江古城西北角四公里的山脚下,安详而超然。

  变化来得太快,几乎可以用巨变来形容。40岁的何丽(化名)是束河古镇巨变的见证者,她是一位瘦小而干练的农妇,在一家客栈中打工,负责做饭和房间卫生。她的家在白沙,离束河有几公里,每天早上她都骑着摩托车来上班。

  她有个姐姐多年前嫁到束河,在她的记忆中,她小时候的束河古镇要小得多,就是一个“小村子”,那时的水更加清,天也更加蓝。
慵懒是束河古镇的气质

  慵懒是束河古镇的气质

  去年,她姐姐的老房子被租了出去,全家搬到了政府指定的居住点居住。现在的束河,几乎所有古镇里的房子都被用作了商业目的。

  在青龙桥边一块叫晒谷场的空地上,工作人员搭了一个舞台,用来做表演场地。艺术节期间,每天下午2点后,这块空地上就站满了人。58岁的王大爷是其中的常客,几乎场场都来观看,他家的院子也已租了出去,十年租金80万,他家花了40万重新建了3间房,剩下还有40万。这样的结果,让王大爷满意,他说自己现在一天的生活就是到处溜达溜达,已经不用为生活发愁了。

  但何丽的看法有点不同,她说,虽然现在的束河更加繁华,但是能明显感受到过去那种人与人之间朴素的情感联系在消失,一切都是向钱看齐。以往每家院子的大门都不上闩,家里养的鸡啊、鸭啊到处跑。有事出门,邻居也都会替自己照看,而这一切,正逐渐远去。前些年村里还丢了一个孩子,一直没找到,这件事情在当地影响很大,大家都心存担忧。

  坚守的茶马王后裔

  但在这个变得越来越庞大的古镇里,也有几位坚守者,王仕堂就是其中的一位。见到他的时候,我正从山上下来,在挑水巷的巷口,突然看到一个与众不同的院落。老实说,这所院落之所以能吸引我的视线,是因为我一回头就看到了院子里一块写着“仁术济人”的匾额,匾额是用木头刻的,没有过度装饰,但字体遒劲挺拔。

  王仕堂把自己这个有着200多年历史的院落取名为茶马王故居纪念馆。院子是典型的纳西族的建筑,两层的木楼,里面的院子里种着棵柿子树。30多岁的王仕堂是这个古镇中为数不多的几位拒绝房子出租的村民,他的祖先是茶马古道上的“茶马王”,当年,王氏家族是茶马古道上的“无冕之王”,现在虽已雄风不再,但是王仕堂的语气中仍然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气势,并认为王氏家族是当仁不让的束河的“灵魂”。由于常年在茶马古道上行走,先祖们懂得医术,也常常带回很多藏药来给村民们治病,这块“仁术济人”的匾额就是由上个世纪初镇里最有学问的人书写的。

  王仕堂全家都住在这个院子里,对于自己的这份坚守,他说,除了自己的特殊身份外,自己也是束河中少数几位先富起来的人,有条件这样做。当然,他也在自家的会客厅中卖普洱茶,已经有3万人喝过了他的茶。由于身份特殊,经常有活佛来拜访他。王仕堂说,曾经有人出价几百万来租他的房子,但他都不为所动,因为他要维护“茶马王”的声誉。

  对于王仕堂家的这所院落,茶马古道博物馆的馆长白志远用“蒙着面纱的少女”来形容,并认为,他家的院子的确是束河古镇里最有价值的老建筑。跟一般人印象中的博物馆馆长不同,白志远生于1982年,今年才30岁,是一位典型的“80后”,如此年纪轻轻就当上了茶马古道博物馆馆长,的确让人惊奇。

  束河见证移民史

  束河的狗都慵懒得不爱叫

  白志远身材高大,性格活跃。他很早就开始做生意,并且颇有天分。2005年束河旅游刚开发时,全镇一个多亿的招商指标中,他一个人就完成了6000多万。这几年中,他参与在丽江举行的活动就有200多场,其中包括雪山音乐节。

  做博物馆,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白志远颇有前瞻眼光,茶马古道博物馆离四方街只有几十米,原来是束河完小的旧址,面积将近70亩。博物馆的建筑原是400多年前木氏土司“束河院”的组成部分,博物馆中最有价值的就是“大觉宫壁画”的壁画了,为江南著名画家马萧仙作品,一直保存到现在,白志远说,这四幅壁画完全够得上是国宝级宝贝。在壁画门口的小院子里,种着两棵树,一棵是樱桃,一棵是梅花。春天时,两棵树争妍吐艳。

  不过,博物馆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却是皮革博物馆。束河是名符其实的皮革之镇,明朝时,木氏土司从到云南屯军的内地移民中,招募工匠进入丽江。从那时候起,从束河青龙河以西的山脚下便出现了以外来工匠为主的村落,今天的天仁里、松云、文明三个村庄以及中和、街尾之一部分,几乎全是外来姓氏,不少人家存着家谱,如仁里王氏称来自南京,“执艺入滇”;文明村李铁匠称来自河南;尤其是仁里村,紧贴聚宝山脚下,形成一个狭长的居住带,居民历史上主要从事皮革业。

  白志远说,解放前仁里村八成的居民都从事皮革业,最盛的时候日产皮鞋500双。这些皮鞋都销往滇西北和康藏地区。木氏土司相当于把丽江的“经济开发区”设定在束河。目前,在束河古镇中,各种皮革加工的店面仍有不少,但是真正由祖上传下来的只剩下了李铁匠等三家铺面。

  束河的狗都慵懒得不爱叫

  只有800多平方米的四方街,却有5条道路通向四方,边上的青龙桥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站在青龙河的河边上,就能看到晒谷场上的表演,往右边一看,就能清楚看到玉龙雪山上的白雪,在河的对面,一家客栈干脆取名“看雪山的房间。”在束河古镇漫步,有两点印象深刻,一是拍结婚照的人特多,在青龙桥上,在街道的拐角处,随时能见到拍结婚照的新人们,在耀眼的阳光下顾盼生姿,风情灼然。小小的古镇,光是摄影机构就有30多家。

  另一个就是束河的狗。这里能见到各种各样的狗,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不瞎叫。我住的客栈有只叫“木兰”的黑毛狗,平常就是安静地卧着,只有在晚上生人进门的时候,才叫几声。最逗的是在一家餐馆吃饭,我点了一盘“黄焖鸡”,正吃着,店里养的一条狗就过来了,一直坐在我的脚下,眼巴巴地看着我,最后我于心不忍,扔一鸡骨头下去,它却站起来掉头走了。还有一次,同样是吃饭,一只小狗跑到我桌边,一个劲地往上跳,样子滑稽。对于这一点,白志远颇感自豪地总结为一个“懒”字,“连狗都慵懒的不想叫”。

  短短几年,从不到4000人的古镇发展到每年300多万客流量的旅游景点,有些人来了,住下,然后又走了。杭州姑娘田鑫就是其中的一位,早在2005年,她还在一家银行工作,突然有一天,她辞职了,来到了束河,开了一家客栈和一家酒吧,一住4年。2009年,她离开了束河,到长沙开咖啡馆。这次回束河,是以COART工作人员的身份回来。开客栈的几年中,她并没有赚到多少钱,但是这种悠闲的生活却是她一直向往的。但也不是全没烦恼,原来的朋友圈子几乎全部断掉,因为每天要照看店面,出去玩的机会也并不多,最最让她觉得不便的是,不能像城里的姑娘们那样去逛商场。“最重要的是要承受生活的清贫。”她若有所思地说。

  现在的束河,被各种建筑一圈圈地“包围”了起来,因为有了一条永不缺水的青龙河,这个一度被历史遗忘的古镇突然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在古镇的最外围,光是五星级的酒店就达七八家之多。站在聚宝山上往下看,满眼都是建筑。对此,白志远倒不太在意,他觉得,从历史上看,束河本来就是一个商贸中心,跟以前那些来自全国各地的皮匠们一样,与不同文化的融合一直是束河文化中的重要部分。目前的束河也同样面临这个问题,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奔着束河那一汪清澈的雪水而来,他们将作为新的束河移民和原来的居民一起,不断的碰撞,形成新的束河文化。

  2009年白志远结婚时酒席摆了140桌,朋友来自全国,这位精明的博物馆馆长在一片繁华的开发浪潮中,已经把目光投向了那些正在消失的历史资料的整理中,并希望用纪录片把茶马古道的文化传承下去。

责编: isundust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