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普洱茶历史的光辉岁月——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的起源
 
  汉人“以茶易马”,藏人“以马易茶”,有需求就有供给,古今往来,莫不如此。
 
  即使那时车马很慢,一生只够走一程,没错,这就是“茶马古道”产生的原因:茶马互市!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西藏不产茶,对于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的藏人来说,这无疑是致命的。
 
  所以很早的时候,藏人就已经养成了喝酥油茶的习惯,茶从何来,来自内地;
 
  在封建社会,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
  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
 
  这样,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
 
  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的历史发展历程
 
  据史料记载,中国茶叶最早向海外传播,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
 
  当时中国商人在与蒙古毗邻的边境,通过以茶易物的方式,向土耳其输出茶叶。
  隋唐时期,随着边贸市场的发展壮大,加之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茶叶以茶马交易的方式。
 
  经回纥及西域等地向西亚、北亚和阿拉伯等国输送,中途辗转西伯利亚,最终抵达俄国及欧洲各国。
 
  从唐代开始,历代统治者都积极采取控制茶马交易的手段。
 
  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至千年元年,在蒙古的回纥地区驱马茶市,开创了茶马交易的先河。
 
  北宋时代,茶马交易主要在陕甘地区,易马的茶叶就地取于川蜀,并在成都、秦州(今甘肃天水)各置榷茶和买马司。
  元代时,官府废止了宋代实行的茶马治边政策。
 
  到了明代,又恢复了茶马政策,而且变本加厉,把这项政策作为统治西北地区各族人民的重要手段。明太祖洪武年间,上等马一匹最多换茶叶120斤。
 
  明万历年间,则定上等马一匹换茶三十篦,中等二十,下等十五。
 
  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茶马》诗中这样写道:“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足见当时茶马交易市场的兴旺与繁荣。
 
  至清代,茶马治边政策有所松弛,私茶商人较多,在茶马交易中则费茶多而获马少。
 
  清朝雍正十三年,官营茶马交易制度终止。
 
  茶马交易治边制度从隋唐始,至清代止,历经岁月沧桑近千年。
 
  在茶马市场交易的漫长岁月里,中国商人在西北、西南边陲,用自己的双脚,踏出了一条崎岖绵延的茶马古道。
  所谓茶马古道,实际上就是一条地道的马帮之路。
  茶马古道三条线
 
  茶马古道历史线路主要有三条:即青藏线(唐著古道)、滇藏线和川藏线。
 
  滇藏线茶马古道出现在唐朝时期,它大致与今滇藏公路相近似。
 
  即从今云南大理出发,北上至剑川,再北上到丽江,过铁桥城继续沿江北上,经锛子栏至聿赉城,前行到盐井,再沿澜沧江北上至马儿敢(今西藏芒康)。
 
  左贡,分两道前往西藏:一道经由八宿邦达、察雅到昌都;
 
  一道径直由八宿至波密,过林芝前往拉萨。
 
  茶马古道经过临沧的那些地方
 
  临沧段“茶马古道”主道以缅宁(今凤庆)为中心,西走镇康出缅甸老街(今果敢)腊戌、丹阳、瓦城等地到缅甸海岸,再通向世界各地;
 
  北过澜沧江至鲁史(古阿鲁司)蒙化(今巍山)云南驿昆明东进中原,往巍山、下关、丽江、中甸进西藏。
 
  此外,以缅宁(今临沧)为中心,连接周边县区,过邦东澜沧江昔归渡口达景谷、普洱、以茶易盐,是临沧思茅最重要的盐茶古道。
 
  历史上在茶马古道最繁忙时期,由2000多匹骡马常年穿越在这些茶马古道上驮运茶叶,驮起茶乡的希望,驮起茶叶的希望。
 
  旅人,商家、探险者跟随着马蹄印记,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青石板、羊肠古道、青龙桥串联起天绝地险,流传下关于茶的故事。
  临沧市历史上的茶马古镇,它是伴生在茶马古道南道和支道而存在的。
 
  是各县城中心成为茶叶交易的场所,一批茶商屯集茶叶后,就必须将货物向茶马古镇集中,以外运获得更多的利润。
 
  时至今日,茶马古道给临沧留下的隐秘岁月仍然影响着后世,留在那些曾经被马帮岁月深刻雕刻过的城镇里。
 
责编: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