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峨眉派茶艺学校

  
  四川省峨眉派茶艺学校
  文章为你介绍四川省峨眉派茶艺学校的基本概述,学校业绩,学校成就,学校历史渊源,学校历史渊源,学校精神,学校资质年表,历史进程和学校暂时存在的问题等情况!

  四川省峨眉派茶艺学校基本概述
  四川省峨眉派茶艺学校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学校设城东分校、城西分校、城中分校、蒲江分校、广元分校、自贡分校、峨眉分校、六安分校、北京分校、杭州分校、上海分校、西安分校、绵阳分校、遂宁分校和马边分校。


  四川省峨眉派茶艺学校是文化部直属艺术类考评学校和教育部主管的写实性高等艺术学业教育培训基地,是目前我国茶艺术教育类规模最大,学科覆盖面最广,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茶艺术专业学校,也是我国写实性教育中惟一批准为行业单项学科的名牌院校,是当代中国最早成立的茶艺术类专业写实性教育事业重点保护单位,为全国茶艺术教育培训基地中心,是文化部“非遗工程”第一批整合重点建设、研究、开发、挖掘的知名学校,通过国家“物联网”、“先驱文化”、“卓越计划”和“艺术创新工程”审核的重点名牌学校,为教育部批准组建的“艺术学科”信息备案注册的15所非学历大专以上院校之一,全国首批建立“艺术研究中心”的高校会员单位,国际茶道研究会全世界33所“茶道大师”和“茶艺大师”入学考试自主划定分数线的中国区惟一高校。

  该校是原四川省茶艺表演艺术家协会、原四川省峨眉派茶艺表演队、原成都市民间艺术专业委员会、国际茶道研究会和四川省峨眉山佛学研究中心五个全国重点文化艺术机构于1996年5月、1999年3月、2001年9月,分三次并构、重组而成。


  2003年全世界茶文化贡献力排行榜位列第11名,2004年列第9名,2005列第3名,2006年列第5名,2007列第6名,2008年列第15名,2009年列第1名,2010年列第5名。
  四川省峨眉派茶艺学校在全国写实性艺术教育中,其合格率总榜高居全国第一,为文化部定点艺术类考评机构之一。是目前我国国内惟一一家获得教育部批准自行编写教材,独立拥有考试资格和定级的专业学校,于2008年取得教育部批准为本校发证资格,从而率先脱离劳动部门代发资格证书的学校。

    

 

  四川省峨眉派茶艺学校业绩

  四川省峨眉派茶艺学校于2001年正式取得国家工商总局的批准,并改组和重组升级为中国第一所茶艺表演艺术专业学校。自成立至今,推出了十六组不同种类的茶道教学和表演艺术专业:如佛家茶道、儒学茶艺、道家茶道、长嘴铜壶茶艺、台式工夫茶艺、英式茶道、日式茶道、韩国茶道、俄罗斯茶道、茶养生保健等。


  学校长期展示着“从茶中感受平和、追求宁静,享受茶所带来的怡然自得、体会人生的真谛”。演出时,举手投足中表达优雅,冲泡茶时准确到位、讲解时生动有趣、意境深远,使茶文化得到广泛传播。


  英国BBC、加拿大TEASOE(周刊)、香港文汇报、美国侨报、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上海东方卫视、人民日报、北京日报、晨报、新民晚报、南京晚报、陕西日报、中国文化报、羊城晚报以及各地电视台、新浪、搜狐、网易、等全世界上百家媒体或专题或新闻或记录片分别对峨眉茶道作了各项报道。


  在各政府机构内,四川省峨眉派茶艺学校的表演艺术作品,先后代表成都市委市政府、四川省委省政府、北京市委、中宣部、外交部、文化部、全国对外友协、云南省政府、厦门市委、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委宣传部、成都市游游局、湖南省委宣传部、沈阳市商业局、香港特别行政区行署、泰国国家皇宫、日本大阪市府、芬兰国家体育局、德国杜赛尔多夫市政府、印度尼西亚外交部、菲律宾马尼拉市政府等近1000处各地区的文艺演出。学校出版有教学教材3套,申请通过的专利技术和非专利技术25项,刊登艺术学术论文11篇,茶道茶艺影视版权和文字版权80项,获国际和国家、省、市艺术成果奖651个,学校先后被评为“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优秀企业型学校”和文化部“新文化特色艺术”学校。

    

  四川省峨眉派茶艺学校成就
  四川省峨眉派茶艺学校下属四川省峨眉派茶艺表演队是拥有访问世界70多个国家的历史;拥有中宣部最佳艺术团体、文化部最佳艺术贡献奖、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四川省旅游形象大使、成都市人民政府最佳演出机构等100多个荣誉称号。是迄今为止中国茶艺界惟一与日本茶道能在世界上共用平台的中国茶道组织。现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各国茶道的标志性学校和演出团体的代表,“峨眉茶道”四个字已是一种新的标志性艺术类别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而不是一种单一的艺术品牌形式。峨眉茶道(前身为峨眉派茶道)的历史已达1100多年,是我国目前组织形成最早、组织传承相对最全面的茶道流派之一,在世界各国茶道组织中有着相当的地位和权威。


  日本、俄罗斯、英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茶道组织,分别200多次访问过四川省峨眉派茶艺学校。品牌以其特有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理念,独创中国茶道很多文化内涵和表现手法,现已被世界各国广泛接受并认可。同时,峨眉茶道还是一个长期以自成一家的方式进行布道的组织,与大众理解的国家劳动部职业资格考试的茶艺师组织完全不同。通常是高于国家相关茶艺的教学和考试原则。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办学基础和以校训“精艺、精文、创新、不争”为准则,独创中国茶道复原工程这一重大文化里程碑。四川省峨眉派茶艺学校的“峨眉派”和“峨眉茶道”品牌名是由佛教界书法大师、峨眉山高僧演哲亲笔题写,由中国首位国际茶道大师金刚石(敖歌)出任校长。郑金龙、周平、杨兰、阿杜、程宝琳、牛放、魏飞、程清、夏龙、黄自聪、朱江、宏山、徐伟、罗远海、王菲、陶姝言、叶亮、黄文、郎俊杰、王小飞、张建蓉、胡英、唐丽娟、陈韵竹、周晓芳、曾万峰、成先勤、刘成栋、陈军、郭琼、徐菲菲等等位处中国一线的茶艺人物都在此求过学或接受过洗礼。全国普及性茶艺茶道中,有六成以上的茶艺组织出自四川省峨眉派茶艺学校毕业学员组建,全国有近九成的茶艺组织或观摩学习,或偷偷模仿,或通过学校毕业学员在外传授获得学校茶艺表演的技术。在2009年全国茶艺表现艺术考评中,最一线的中国茶艺师有193人,无一例外地使用了峨眉茶道的全部或部分表演艺术风格,而其中只有32人是正规的从本校毕业学员,其余161人全是偷学、通过网学或毕业学员外教而成。这就是四川省峨眉派茶艺学校对全国茶艺组织最大的贡献,也是对中国茶道的发扬光大最好的诠释。特别是中国长嘴壶茶艺这一专业,在四川省峨眉派茶艺学校开发长壶表演艺术之前,中国长壶无一例外不是硬招式,死板,没有舞台台风和艺术表现力。经学校研发中心耗时三年,于2002年打造完成,才变成了今天人人可看见的行云流水般表演。后来者,或之前从业者,都开始想方设法跟进偷学或报名学习。

    

 

  四川省峨眉派茶艺学校历史渊源
  要了解四川省峨眉派茶艺学校,首先要对“峨眉派”和“峨眉茶道”的由来开始了解,更要对峨眉山各大宗教的形成以及形成之后所产生的各种流派进行了解,在有史实的情况下作一些介绍。有一些传说的流派也在此列出,供读者参考。

  峨眉山最早为我国道教布道名山,比佛教来到峨眉山修行约早1300年时间。我国史书《山海经·西山经》、《五符经》、《魏书释老志》、《汉书·地理志》、《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列传第九》、《天尊老君名号历劫经略》、《云笈七签》、《峨眉山志》、《明·峨眉道人拳歌》、《中国武术史》、《四川武术大全》、《乐山志》等书均有详细记载。自东周显王22年(约公元前370年前后),峨眉山隐士和后来的道家信徒合成,正式在峨眉山形成第一大流派“道家经学学派”,其方术和神仙思想也在全国形成核心地位。史载开创人为天师张陵,称号为“正一盟威之道”,老子为道教教主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提出的。著名的道家经书《五符经》、《三皇经》、《九仙经》、《飞弦羽经》等经书随之在峨眉山诞生。而同一时期诞生的另一武学流派“峨眉通臂拳”也由武术道人司徒玄空创立,并渐渐壮大。


  道家经学学派的形成和发展,影响了相当一批授众,张陵死后,其子张衡,孙张鲁在原学派基础上创立史上最大规模的道教流派“五斗米道”,本派弟子多至数万户。到了汉灵帝熹平、光和年间,五斗米道在巴蜀地区广泛传播开来,峨眉山便在此期间成为仙道界最为核心的地方,该教义后改为我国正宗道教名称“天师道”。其流派经典《丹经》一书和《想尔注》一书也在张鲁时期全面修整完成。


  公元477年南朝顺帝时期,据《义传》和《剑道》载,峨眉山道教历经本教争权夺利,发生三次较大规模的教派冲突。为保一方安定,于公元484年由太药道长创立三门剑术,合称为“峨眉剑仙派”。(一说为陕西全真派王重阳创建,但无史考。)峨眉剑仙派醉心于剑术、气功、养生三大方向,与峨眉通臂拳重于防身不同。与此同时,另一剑术门派越女剑法术也渐渐形成一个峨眉山道家防御性武术集体。
  隋开皇杨坚(公元586)年间,药王孙思邈到峨眉山习炼药膳,著书《千金要方》。修道人与孙思邈一同常年研习百药,以茗载道,形成我国较早的一种茶药人群组织,这便峨眉道家茶学学派的起始。


  据《五灯会元》载,自唐朝文宗(公元827年)时期起,我国佛教南宗大系临济宗门派,曹洞宗门派相继登陆峨眉山,大兴佛教思想,道家学派随之衰弱。佛教为世界最大的拿来主义宗派,凡是优秀的,符合佛教事业发展的,都一一收入教义全书。原峨眉山道家思想和创立的各大流派几乎六成左右被佛教临济宗门派收入其中。公元835间,峨眉山佛教临济宗门人灵龛和尚等人将临济气功、峨眉通臂拳术、峨眉剑仙术三合一,创建了我国最完整的“峨眉派武术”宗源。公元845由昌福达院禅师将原峨眉山道家药茶概念、道家养生经法和佛教禅悟思想融合,创立《峨眉茶道宗法清律》,形成最早期的峨眉派茶道宗源。


  至此,峨眉山修身和修心的文武两派于唐王朝时期起,正式支撑起了峨眉山道教和佛教两大教义的平衡点,并发展至今。另外,目前关于峨眉山最为权威的地方志《峨眉山志》还对峨眉山历代重要人物作过较为全面的描述,如赵公明、三霄娘娘、白莲仙姑、东岳大帝等,虽然说过于神化了,但因这些人在峨眉山所创的一些门派或取的地名,至今还能一一见证。


  惟一遗憾的是,今天的峨眉派武术和峨眉茶道,没能在峨眉山设立起宗源观瞻之地。峨眉派武术已分解成了四支不同的支系门派,他们分别在峨眉山市、乐山市、成都市和夹江县各自营生。峨眉茶道现已迁居成都,因“峨眉”字商标不能直截注册,只能更名为“峨眉派”而申请商标注册,并成立四川省峨眉派茶艺学校。这种遗憾是国内少见的现象,与我国河南少林武术、浙江径山茶道的保护力度相比,这无疑是四川省相关政府部门的大意或严重失职。


  由于峨眉山还有大量各类门派的历史遗迹和文物,于历史、政治和文化都是一个重要的标志。了解峨眉山各派的历史,只为更好地了解峨眉山各宗派本身的发生发展或消亡。作为现阶段峨眉茶道的传承人,金刚石先生编写了一部峨眉茶道的专用书籍《中国茶道大师赏阅》,作为四川省峨眉派茶艺学校的主要教学图书。

    

 

  四川省峨眉派茶艺学校精神
  峨眉茶道的精神应分为三个时期来列出:
  第一个时期为昌福禅师创立的参禅悟道习茶法时期,昌福禅师在《峨眉茶道宗法清律》中明确提出峨眉派的茶道精神是“智”,他在律书开篇律言中讲道:“茶全禅性,禅全茶德。理究三通、四才、五天、六地、七人、八悟。学人得失均同,则无何。得上苑之风,落上东之水,取下仪之器,集下沉之礼,再无何。学苍生而爱苍天,习凡尘而助众物,明无何。人水合一,学人初道;人茶合一,学人能道;人壶合一,学人会道;天人合一,学人明道。”,这种概述表明昌福为峨眉派首先提出了好学之人为道的基本原理。


  接着昌福禅师又在分律立法一中讲道:“初为水,晨练一草。次为茶,晨练一劳。三为壶,晨练一事。四为人,晨练一了。序式一:问茶,通虚则悟,也道。序式二:静寂,清戒则还,也道。序式三:焚香,忘心则入,也道。序式四:鸣乐,凡尘则去,也道。序式五:涤壶,冥思则为,也道。”这一节为参禅悟道明确了首要的标准茶法思路。


  在分律立法二里,昌福禅师十巧妙地将修法之人的各种心态摆出,便于洗净身心,他讲道:“气,生气不生,则动。神,来神不解,则问。韵,承韵不着,则补。定,世定不平,则安。

  分律立法三为昌福禅对峨眉派的茶道精神集中体现地方:“智生于智,法式曰:智中大智还有智。智长于智。法式曰:智育成智再积智。智功于智。法式曰:智多养智放还智。智传于智。法式曰:智能哺智化众智。


  在《峨眉茶道宗法清律》的最后一章的第六节里,昌福禅师将世间万物的性格包罗其中,表达茶道始于人道,还原于人道,他讲道:“修及人物,厚人。修及草木,厚天。修及凡心,厚世。人有道,法有道。茶法,静佛静清也,还道乃人终。茶中品,人清静,参禅悟,千古文。”


  昌福禅师创立的《峨眉茶道宗法清律》精神在佛门中广为使用,得法者很多。其人水合一、人茶合一、人壶合一、天人合一的四大茶品、茶人、茶道、茶事理念,揽天地山水、人文性情于一体。昌福禅师说:“得上苑之风,落上东之水,取下仪之器,集下沉之礼”,这应该是茶道的最高法境。有“合天地而惟一,成佛者之灵光”的特征。从这一观点上看,昌福禅师对茶道理解是大气而又现实的,只有得天地人和,才有格律谈茶道,这个本位的法理都没有,谈茶可能就是一种小器。


  再则,用昌福的观点来看,要求别人怎么处事为人,不是茶道讲的,教人怎样用茶也不是茶道讲的,评述自己静心也不是茶道所要表达得全面的,佛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八个字让多少人学到老死都没有学通,那么茶道应为什么理念呢?昌福禅师说:学苍天而爱苍生,习凡尘而助众物。这里说到“学苍天”和“习凡尘”其意重在包罗万象,所以昌福禅师在其宗法立五里指出:“习茶,大庸者不能,大学者则为之”,按他的意思应理解为:茶道,不是谁都能学,也不是谁都能做到,好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一样,不是用来做摆设好奇,不是喊出来标榜自己用的。


  昌福禅师在借鉴原峨眉山道家学派的观点上,更深度地将天视为诚,将人视为明,“因诚则明,因明则智”,这正好是的道文化的经脉之一。在总结和综合当时中国各家学派的文化精神基础上,将峨眉茶道的精神立足于——智。这符合破除唐朝大量的道教神学——玄。


  第二个时期的峨眉派精神应为果德和尚时期,果德和尚提出了动态的茶道精神,更易于修习和传承。果德和尚在《茶之缘》一书中强调:“精神之道,贵于行,伤于停。动为武形,停为静始。有形为下,载形为上。茶法无动无形,载之难却。”果德和尚虽没有直接标明他这一时期峨眉派的茶道精神,但我们多少能分清他是提倡以动载形,才能达到静坐参禅的境界,如形都没有了,何来静心悟道的思想。其实,昌福禅师也提出了形的重要性,只是没有这么明确。那么果德和尚的峨眉派精神应该是“造型”。


  第三个时期的峨眉派精神是演哲大师时期,拥有书法绘画大师称号的演哲,对于茶道美学更是有相当的发言权,他说:“峨眉派,一年系日风彩,二年武艺夸张,三年舞蹈柔美,四年美术视野,五年茶叶气息,六年书法神韵,七年众生亲切。”演哲为当代高僧,他理解的茶道精神体现在唯美方面很是突出。1987年,他对峨眉派的接班人宽轻提出:“峨眉派要发展成绿色的、健康的、生态的、传统的、专业的、艺术的和有身份色彩的队伍。最终达到一门个性鲜明而又独具匠心的茶道流派。”


  演哲大师曾问他的茶友:“揽尽三千佳茗,谁解个中真味?”茶友无言以答。后来演哲大师在修正《峨眉茶道宗法清律》时,将自己一生的品茶心得补了进去,他说:“古往今来,因茶生道而多能;因茶生佛而多善;因茶生心而多缘。正所谓静心者——智、平心者——德、修心者——才、养心者——健、问心者——达。”这是演哲大师对茶与人之间的悟语。他还在《茶之缘》一书中写入了“问茶与上与中与下,共聚一统时隐时现,忘家什、淡衣帛,出形入境,问得三春满人间。”的品茶哲理。他提出的茶道精神为:智、德、才、健、达五元素。后来金刚石将峨眉派的“造型”精神改为现代语言:“峨眉派茶艺表演艺术,讲求法度严谨,手眼一气呵成,形神一脉相通,表演以形影相随为第一境界;以得心应手为第二境界;以得意忘形为第三境界。观者需心平气和、意无杂念、屏声静气、调和呼吸,于一招一式中体悟行云流水的杯中谒语,表演以配合精巧而至上,以动作连惯而至心,以群英共舞而至尊。”

    

 

  四川省峨眉派茶艺学校资质年表
  1996年8月:获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批准成立茶道研究资格。
  1999年5月:获国际茶道研究会中国区定级授权资格。
  2001年3月:获成都市教育局批准为成都市茶文化发展基地。
  2001年9月:获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002年10月:获四川省教育厅批准为非学历制教学示范学校。
  2003年6月:获国家工商总局批准为省级资格学校。
  2003年7月:获文化部“先驱文化”授权工程资格。
  2003年11月:获文化部艺术司批准为全国艺术类考评定点机构。
  2004年3月:获国家“卓越计划”定点项目开发资格。
  2004年5月:获成都市政府批准为成都市休闲文化重点研发单位。
  2006年2月:获教育部批准成立非学历教学认证评级资格。
  2006年12月:获教育部教师协会批准成立非学历师资考试中心。
  2007年3月:获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艺术创新工程”惟一单项资格。
  2007年6月:获成都市文化局艺术培训中心表演艺术终审发证资格。
  2008年10月:获教育部批准取得本校独立发证资格。
  2008年11月:获国家工商总局批准国有资产改制,取得独立法人资格。
  2009年7月:获教育部批准,取得由本校自主核发“写实性学业证书”资格。
  2010年5月: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全套茶道技艺产权保护资格。
  2010年9月:获教育部信息中物联网认证资格。

 

  四川省峨眉派茶艺学校历史进程
  茶道中的峨眉派,始于公元845年间(唐宣宗在位),由峨眉山昌福禅师(今眉山人)创立,创编茶道律谱《峨眉茶道宗法清律》一书。到公元880年授僧人茶法62人,公元881年交由万年寺隆元法师主持茶道律


  法。隆元法师是一名峨眉山本地人,对茶的种植和制作都较为精通,通过他的努力,峨眉茶道又溶入了一些种茶法和制茶法,并获得大量的民间俗家弟子的支持和修习。我们后来的当代人,大多都知道峨眉山历代高僧几乎都会种茶制茶,著名的中国名茶“竹叶青”、“峨眉雪芽”、“峨眉白芽”、“妙品”等,就是峨眉山历代高僧自种自制的极品绿茶之系列产品。


  公元952年秋,隆元法师圆寂,其俗家玄徒多达200余人,纷纷前往参拜逝容,据《单灵名谱》一书载,这是唐朝时期俗家弟子对名僧最多的一次逝容参拜典礼。公元953年,峨眉茶道改由新到峨眉山皈依佛门的长安儒生能明和尚主持,同一时期还有大中律僧和隆达大师习茶授僧,但因佛事过多,终没长久下去。能明和尚在修佛之余,采用他对儒家学派的理解,首次将峨眉茶道的年历按儒家史记方式编写整理出来,用于传承记录峨眉茶道的历代承载人和一些重大茶道事件,名为《峨眉茶法法历》。能明和尚于公元995年获谥号能明法师,时年72岁。公元1016年,仁空法师和圣云禅师两人共同从能明法师手中接过峨眉茶道的主修权,大力提倡全山僧众修习茶法,便于佛教内修,对参禅者大有益处。这一时期应为峨眉山茶法活动最为兴隆的时期,有关峨眉山史册的书籍多有记载。


  公元1071年圣云禅师圆寂,为峨眉茶道中人年岁最高者,享年119岁。公元1080年,峨眉山圣水阁果悟大师接手峨眉茶道。果悟大师原本为峨眉山佛家土建方面的专职僧人,对峨眉山水土十分了解,著名的养生玉液泉就是由果悟大师发掘出来的,后来著名的大词家苏东坡、黄庭坚等名人均在此落下墨宝。峨眉茶道在果悟大师时期进入了一个低潮期,加之峨眉山各门宗法林立,佛教门生从南北二宗分为更细的八宗佛教门派。各个山地都成了争夺范围。峨眉茶道修习者随之减少,果悟大师为峨眉茶道第二位广收俗家弟子学习茶道的主持者,并随俗家弟子前往峨眉山白龙洞(今峨眉山白龙寺院一带)考察地形,最后在这一地区开荒种茶达600余亩,至今这一地区仍是我国惟一最有发言权的正宗“峨眉山茶”主产地,别的地方十有八九为假冒伪劣。


  在果悟大师的努力下,峨眉茶道虽然有所发展,但很难向前推进,佛教僧众大多以习武诵经为主。直到公元1140年,才由武僧果德律僧接手峨眉茶道,还不到22岁的果德无从修习茶法,平常做点记录算是完成任务,他对果悟大师的授法难以达到静寂状态。但就是他这样一名武僧,却为峨眉茶道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动摇的作用,因常年习武,养成了动的习惯,并时常拿起一些品茶器具以武术的方式比划起来。果悟大师见多识广,要求果德将其动作细化成一种规范的表现套路。公元1152年,一本完全有别于昌福禅师以求静为主的《峨眉茶道宗法清律》不一样的书,《茶之缘》诞生了。《茶之缘》以动为修习茶道,结合武术的很多章法,可看性增强,同时对静寂者提供了身心放松的条件。公元1179年,峨眉茶道授徒达400余人,分为动和静两种类别。以至于在果悟和果德圆寂后长达30年时间都是峨眉茶道的精神支柱,也因此而不用接班人人选,大多自然修习,形成一系列茶法形态。其中主要分为峨眉禅茶、峨眉儒茶、峨眉道茶、长壶茶道四组峨眉茶道的根本茶法。


  公元1222年,常申和尚接手峨眉茶道的事务,期间接待了无数从江南逃难到四川峨眉山的文人墨客。在品茗之余观赏峨眉茶道,这为当时元王朝政治打压下的九等人(文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佛家居士王道驹在其作品《言茶记》中收录了峨眉茶道的《茶之缘》全部内容。大词家吴文英虽然在峨眉山停留时间不到一年,但他任然在其词作《天道山月·登峨眉山怀旧》中写道“山月随风冷太白,峨眉茶法古来亲”。公元1260间,喇嘛教传入峨眉山,本土佛教受到很大的冲击,各路宗派相持自保。常申和尚年事已高,无力再为茶道布法,交由常玄师弟主持。常玄和尚本人几乎没有发展几名茶道授众,于1311年转交给常圆大师处理。因常圆大师身份威望很高,山上山下多有僧众朋友,峨眉茶道才得以再度升温。


  自1373年常圆大师圆寂后,峨眉茶道几乎就不需要专人主持服务了。在长达近三百年的岁月里,峨眉茶道已成为峨眉山众佛家人士生活的一个部分,而不是一门专门的法政,用以修习。凡有来客,大都自然而然地使用峨眉茶道的常规泡茶方法,接待访友。最为著名的是,神宗万历元年别传和尚进京受赐紫衣和纯金制万岁牌时,别传和尚就向神宗朱翊演绎了峨眉茶道,并回赠了朱翊皇帝峨眉山白芽茶叶,该茶叶就在当年被列入明朝贡茶册。别传和尚也因此获谥号“洪济禅师”,朱翊还亲笔提写了“圣积寺”牌匾,该匾于1797年间被夹江僧人盗走,放于夹江家中,后不知去向。《明史·列传》中载有明代多位吏使前往峨眉山封牌和赐寺院等记录,这个王朝,应该是峨眉山茶叶和峨眉派茶道最为辉煌的时代。


  康熙年间,峨眉山高僧元亨禅师受康熙帝赐“善觉寺”之匾时,正是元亨禅师对峨眉茶法最热心的时期。如果要说清朝时期的峨眉茶道传人或研究者,那一定是元亨禅师了。他在原茶法的基础上增加了问茶、坐思、听经和乐水四个茶法程序,用以串联整个峨眉茶道动和静的必由规律。公元1862年,峨眉山演有和尚在其散札《生录》中将元亨禅师的茶事茶法先后整理出了三篇茶法理论经训,分别为《参悟茶法》、《明悟茶法》、《缮悟茶法》。该经训于1864年被收录进《禅宗大典》全经的第331卷《六和经》中。1866年,演有和尚再次将峨眉茶道进行了一次最全面的年历推定,并将其编写到自己的《生录》中。


  公元1889年,峨眉山白龙洞俗家居士祥魁为专修茶法而来,于1898年对峨眉茶道各种程序修成,法正无误,并取得白龙寺主持政元大师许可,同意将峨眉茶道传出峨眉山之外设置布道场。从此峨眉茶道正式转由佛家以外的俗人建立起了分支。1940到1949间,中国佛教的前景难以定夺,多数僧众处于观望国事,无心修习佛法,修茶道就更不用提了。直到1968年,白龙寺高僧演哲大师因生性好茶,自接手峨眉茶道的主持事务后,更是总在空闲之余研修峨眉茶道,广为交友授徒,俗家弟子有宽明、宽治、宽云、宽轻、宽海等等,后多为茶道中高手。以至于因这些茶道中人再次授徒,并有了当前我国大名鼎鼎的峨眉派茶艺名师宏尘、宏玄、宏德、宏静等人问世。在峨眉山佛门中的宽灵法师、宏山大师都是演哲培养的习茶高手。


  随着时间的近程和历史的久远,加之历代僧人、居士对峨眉茶道以及《茶之缘》这组动态茶道的观点不一,因而在漫长的历史里也就出现了多重样本的茶法形式,纯粹的峨眉茶道茶法和演绎多有不太统一的一面。于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演哲大师带领其弟子宽轻和尚在峨眉山山上山下的各大藏经阁和实地溯古推今,寻幽访秘。在前贤的基础上发掘出更为系统的一组峨眉茶道(表演性),即峨眉禅茶、太极茶道、儒学茶艺、空中书法、峨眉道家茶道、龙凤茶艺六大篇章和问茶三式、茶缘十三式、龙凤十三式、日月三十三式、飞仙四十四式、朝圣五十五式、圣地六十六式、天地七十七式、太平八十八式、同宗九十九式、盛世一百零八,一共十一组。同时,又在演有和尚的《生录》年历上增补了三名峨眉茶道的传人名单。随之演哲大师将峨眉茶道提升为一个传统茶道流派,并取一总冠名“峨眉派”来一统峨眉茶道中的各种茶法。1985年,演哲大师亲笔提写“峨眉派”牌匾,作为传承惟一标识。


  演哲大师圆寂后,峨眉派的三大分支都因市场经济的冲击波而无法正常布道。于是在1996年夏天,宽轻和尚将整套峨眉派茶道法则交由其弟子金刚石来完成市场开发。至此,峨眉山的茶道之路正式终止,大步进入市场化。金刚石是学中文出身,三年时间内将峨眉派的各种思路和现有市场趋势作了对比,并作出了大范围调整。首先是将一切传统合法化,申请商标注册、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动作专利保护以及注册申办四川省峨眉派茶艺学校等。其次是对峨眉派商标注册名称作出变更,改为“巴蜀峨眉派”,实用名为“峨眉派”,表明专业指向和开发方向。第三是将原有茶道法则语言现代化、多样化。第四是表现方式为纯舞台化、生活化、实用化。


  1999年,金刚石正式成为峨眉茶道的三十七代注册传人,执行峨眉派的一切布道事务。2000年,其峨眉派茶艺表演艺术正式公开演出,在通过金刚石及其龙凤胎子女金刚小石和金刚玉石的长期表演,其知名度也随之而飞向了全国各地。之后跟进的是由金刚石组建的教练班子也不断地在全国各地演出,更加深了峨眉茶道市场化的速度,也得到了观众朋友们的基本认可。

    

  四川省峨眉派茶艺学校问题
  四川省峨眉派茶艺学校因体制问题,而始终与法与市场接轨,错失了很多快速发展的时机,自1996年创办至2008年,在长达12年的时间里,学校一直处于国有体制硬性管理范围,与市场化经营相差实在太远。再者,2001年和2006年经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和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同向国家教委申请学历制大专院校,均未获通过,导致学校招生、发证和就业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尤其是没有取得学校独立发证资格,造成的艺术类教学发证真空,只能依靠劳动部门代发“茶艺师技工证”,这种证书根本上讲,是不能说明表演艺术的专业性和职业性,完全属于超低级别的一种技术工人职业证书。直至2008年10月,学校才改制成功,经各级政府和文化部的共同努力,教育部才批准学校自主核发写实性学业证书,而国家学历证书依然未获通过,只是相比于之前发放“茶艺师技工证”幸运多了。取得了学校独立发证资格后,校长金刚石先生认为,学校大约要花十年时间整合、重组、休整、探索。到2017年才有可能到达建设校园基地和再次申请国家学历制教育资格。在这十年期内,学校还承担着国投三资和艺术培训中心改制后的巨大资金支付责任,这也是学校面临的一个重问题。


  2008年至今,学校主要工作重点放在各地分校的建设上,对于总部的建设完全处于停止状态。金刚石说:要像红军建设根据地的方式一样,只有在各地建设好了根据地,最后才能建设好中央。李治光先生说:好的组织,都是先以地方为主,最后才落实指挥系统是革命的样本。

 

责编: 小吉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