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漳平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4个建设机制创新探析

  龙岩漳平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4个建设机制创新探析,这4个创新分别是:土地创新,金融创新,用人创新,服务创新。

  被誉为“大陆阿里山”的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目前已落户台资农业企业56家,汇聚了480多名台农在此“深耕”,开发种植5万多亩的台式高山乌龙茶,建成大陆规模最大的台湾高山茶生产基地。偏居闽西山区一隅的永福,缘何成为台农台湾岛外青睐的投资首选之地?带着疑问,7月底,记者走进漳平永福,探访台湾农民创业园16年来走过的点点滴滴。

  土地创新:“小茶农”变“职业农民”

  7月30日,我们来到台商陈天洲的茶山上,只见他正在指导工人们对茶树进行修剪。“如果不是永福,我仍然会在台湾做一个小茶农,因为台湾的土地限制了我们扩大规模。现在我虽然还在从事茶叶生产,但可以称得上是职业农民了!”面对800多亩的高山茶园,陈天洲颇感自豪。他说,茶产业被称为台湾精致农业的“旗舰产业”,规模和质量是两大核心,在台湾,一般茶农如果拥有10到20亩的茶园,就已是算得上规模了。而在永福投资的台农拥有的茶园面积最少的都在500亩以上,“能做到在台湾根本不敢想象的规模,这都是土地创新的结果!”扩大规模靠的是土地集约化经营的创新。永福镇镇长李文彬介绍,改革开放以来,以种花、种菜而著称的永福镇,在土地流转上先人一步。政府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和政策引导机制,鼓励和支持农民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进行土地流转,并大胆创新流转模式,采取租赁、招拍挂、转包、转让、互换、股份等灵活多变的形式创新土地流转模式,使得农民参与农业结构调整、创建农业产业化基地的热情高涨,目前全镇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万亩,占耕地面积4.33万亩的46%。而高山茶种植主要利用山地,它借鉴耕地方式,土地流转自然而流畅,为当地台农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奠定了土地资源基础。

  金融创新:破解台农融资难

  “一段时间以来,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内的高山茶因为‘喝豆浆、牛奶’更加深入人心。其实,这只是我们高山茶管理的一个方面。在质量的保障上,高山茶有一套完整的管理系统工程,而这说到底还是一个资金的投入问题。”1996年就到永福创业的谢东庆说。“高山茶的品质非常高,但高品质,也意味着高投入。7年间,我们已投入5000多万元。”鸿鼎茶业公司总经理林宜德说,高投入就意味着要有资金保障,这对于大多数来永福投资的个体台农来说,无疑是最大的问题。针对台农融资难题,漳平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先行先试,多方寻求突破。2009年8月在省农行的支持下,漳平在创业园开展茶树抵押贷款业务,制定全国首个《台商林权证贷款管理细则》,发放低利率贷款1550万元,并在全国率先为创业园台农发放30多张“惠农卡”,截至2011年4月底,累计向创业园区发放贷款2.47亿元。2010年5月,当地又在全省较早组建成立民泰村镇银行,全力破解台农融资难题,实行台农企业联合互助担保的办法,大大方便了台农贷款,深受台农称赞。目前已组建3个联保小组,发放贷款640万元;出台贴息贷款政策,目前创业园内5家茶企业共获得额度1000万元的贷款贴息扶持,年获贴息资金近100万元。

  用人创新:从“从业者”到“管理者”

  在农业的运转模式方面,必须有一套台农们自己习惯的方式,这样运作起来才会更加得心应手。今年6月1日,祖籍漳平永福、2005年起回漳平投资茶产业开发、热心闽台交流工作的台商李志鸿获聘成为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率先聘请台湾专才参与台湾农民创业园管理,这是创业园在用人创新方面作出的一个新尝试。“永福的成功在于科学运用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行先试的政策利好,大胆改革,大胆尝试,为两岸农业交流合作、破解农业发展瓶颈起到积极示范作用。”台湾嘉义大学教授吕明雄在参观永福后,对创业园区创新用人机制表示肯定。

  服务创新:从“创业”到“安居”

  创业园不仅是一个能让台农台商创业的发展园,还是他们在永福快乐生活的安居乐园,越来越多的台商走出了一条从创业永福到安居永福的路子。林勇是最早一批到永福投资的台农之一,目前有600亩的高山茶园。尽管他的规模在创业园中不是最大的,但他在永福的生活却最为让人津津乐道。早在10年前,林勇就将他的儿子从台湾带来永福管理茶场。而今,他儿子找了永福的媳妇,并生了2个可爱的孩子。而漳平市公安局也于去年11月在永福镇成立福建省首个乡镇级台胞出入境服务窗口,方便在永福投资创业台胞的往来签注。免除了原来需要二甲以上医院出具的健康证明,推行专办员代办制度和上门服务制度,为符合条件的台胞代办相关签注手续。同时,各基层所站突破常规,积极作为,为台商提供优质服务,如成立了台商维权审判合议庭,在全国率先实现台湾居民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首次申办居留签注可免予提交健康证明,在全省成立首家乡镇一级的外商投资企业远程核准登记受理点等。

责编: isundust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