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万里茶道,武当道茶美名扬

  ——写在中俄“万里茶道”走进武当暨首届武当道茶博览会举办之际

  中国茶叶博物馆展厅前摆放的前言中明确标注:“茶,自最初发现和利用以来,在中国历史上已吟咏了几千年之久。”古老而神奇的鄂西北秦巴山区,以其独特的地理区位,独特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历史渊源,成为我国茶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17世纪初,茶从产地收购后,经汉口水运樊城,再用车马驼队经河南、陕西运至张家口,再运呼和浩特,穿越戈壁滩,至中俄边境恰克图,继而抵达莫斯科、圣彼得堡,连通亚欧,这就是著名的中俄万里茶道。十堰是中国重要的茶文化发源地之一,同时也是中俄“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17世纪初,秦巴山区的茶叶,就曾通过汉水,下襄阳、进内蒙,翻秦岭、进西安,分别由中俄万里茶道与丝绸之路,进入俄罗斯和中亚等国家及地区。

  “中俄万里茶叶之路”,从17世纪持续至19世纪,繁盛了近300年,为推动中俄经济贸易关系以及对我国内地的种茶业、茶叶加工业和运输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它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中原地区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加深了中华文化与俄罗斯文明的交流。这条曾繁荣一时的文化与商贸之道,是中华文明与欧洲文明的一条重要的交通线。今天,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古老而沧桑的“中俄万里茶道”必将迎来新的机遇,焕发新的活力,承载新的使命。

  循茶道,重放异彩不是梦

  历史上,俄罗斯的第一片茶叶由中国传入,中俄万里茶道更为两国经贸往来开辟了重要商务通道。1567年,茶叶由中国传入俄国,受到上层贵族的宠爱。1638年,莫斯科沙皇的使者瓦西里·斯塔尔科夫奉命出使奥伊拉特蒙古阿尔登汗,回国时带了200包茶叶,这是中国茶叶首次公开出现于俄罗斯首都。17世纪初,中国驻俄使节曾以茶叶为礼品赠送沙俄皇帝。1689年签订的《尼布楚条约》,标志着中俄长期贸易的开始。自此,由张家口经蒙古、西伯利亚至俄国,贩运茶、丝为主商品的俄罗斯商队日趋活跃起来,茶叶输出量不断增加,茶叶迅速普及到俄罗斯各个阶层。

  1727年,中俄签订《恰克图互市条约》,开始中俄边界以茶易货。1857年马克思在《俄国对华贸易》中说:“在恰克图,中国人提供的主要商品是茶叶。俄国人提供的是棉织品和皮毛。以前,在恰克图卖给俄国人的茶叶,平均每年不超过100万箱,但在1852年却达到了175万箱,买卖货物的总价值达到1500万美元之多……”据史料记载,17、18世纪,中国茶在俄国,乃至整个欧洲,培养起了固定而庞大的消费群,尤其是西伯利亚以肉奶为食的游牧民族,到了“宁可一日不食,不可一日无茶”的地步。19世纪中期以后,俄国茶商直接进入中国腹地以至南方地区,他们不仅直接收购茶叶,而且建工厂制茶。1891年4月21日,俄国皇太子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造访汉口时称,万里茶路是伟大的中俄茶叶之路,汉口是伟大的东方茶港。

  漫漫万里茶道,悠悠中俄友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作为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十堰市,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加速推进湖北茶叶走向世界,将在6月12日举办“中俄‘万里茶道’走进武当暨首届武当道茶博览会”,届时将有国家农业部领导,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湖北省农业厅、内蒙古草原茶路协会等单位领导、专家,俄罗斯茶商、中俄万里茶道沿线城市茶叶经销商、全国知名茶企负责人等近300人参会,60余家茶企参加展销。

  市农业局局长芦汉国表示,借助中俄“万里茶道”这一国际化平台,将会强力推进“中国第一文化名茶”武当道茶挺进俄罗斯,走向全世界,让全世界人民分享中国茶的上乘内在品质和独特的文化魅力,让茶成为“一带一路”的文明使者,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力量。

  创品牌,武当道茶美名扬

  据史书记载,中国古时植茶、制茶、饮茶多在道观寺庙风行。其历史可追溯至2500多年前的道家鼻祖老子。《道经·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记载:“老子出函谷关,令尹喜迎之于家首献茗,此茶之始。老子曰:食是茶者,皆汝之道徒也。”老子第一个将茶作为道家待礼之物,并纳入道的范畴、礼的规范,道茶由此而生。

  “道可道,非常道;茗可茗,非常茗”。武当道茶自古有之,由来已久。相传,玄天上帝真武祖师武当修道,玉皇大帝赐茶修性养生,得道成仙。每年农历“三月三”、“九月九”,武当道人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事活动,用最好的茶敬奉真武祖师,并将这一仪式沿传至今。

  武当道茶源于武当道人。初始,武当道人直接含嚼茶树鲜叶,从中汲取茶汁,在反复咀嚼中感受茶之芬芳,清心明目,久而久之,茶之含嚼成为一种嗜好。随着时间推移,生嚼茶叶之习转变为煮服,日久天长,渐渐形成沸水沏茶品茶的习惯。武当道人常饮此茶,心旷神怡,清心明目,心平气舒,人生至境,平和至极,谓之太和,所饮之茶亦谓之“太和茶”,武当道茶也由此而来。

  数千年的沧海桑田,武当道茶由道家以茶为药,追求长生不老,到道教信徒以茶修性养生,然后又进入朝廷作为贡品,最后由道观传至民间,并为茶农广泛种植,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武当道茶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并得以广泛种植。

  “高山云雾出好茶”。位于秦巴山区的十堰市是中国重要的高香型绿茶生产基地。在第一眼看到武当道茶时,全国著名茶叶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鲁成银就忍不住发出惊叹,而细细品尝之后更是给出高度评价——十堰地区的绿茶可谓“绿豆汤、清花香”,茶叶鲜嫩明亮,茶水鲜爽回甘,尤其以形美、香高、味醇、有机茶的内在品质和养身、养心、养性、长寿茶的文化特质,成为中国绿茶的佼佼者,彰显出人与茶的自然和谐。

  十堰的茶叶长在秀水仙山,品质优良上乘。然而长期以来一直是茶业界的无名小卒。没有一个成功的品牌,曾是十堰茶产业巨大的瓶颈。

  2009年是十堰茶产业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这一年,十堰市人民政府与湖北省直单位开展合作共建。市政府与省农业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武当道茶品牌。2009年10月,湖北省农业厅授予武当道茶“湖北第一文化名茶”称号。2012年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中心举办的“中国最具影响力区域公用品牌”评选活动中称,武当道茶荣获中国农产品百强区域公用品牌,在全国24个进入百强的茶叶品牌中名列第一。2014年,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授予武当道茶“中国第一文化名茶”称号。同年,该中心在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中称,武当道茶品牌价值达到40.65亿元,名列全国农产品类第三位。从茶业界的“无名小卒”到“湖北第一文化名茶”,到“中国农产品百强区域公用品牌”,再到“中国第一文化名茶”,跻身全国农产品品牌价值前三强,武当道茶品牌战略成功实现了“三级跳”,争创中国驰名商标的目标也指日可待。武当道茶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茶”。

  随着武当道茶知名度的大幅提高,武当道茶又先后荣获“亚太(国际)低碳农业奖”、“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第八届中国农交会金奖”、“湖北省著名商标”、“湖北十大品牌茶”、“十堰城市名片”等一系列殊荣,市场竞争力也不断增强。目前,武当道茶畅销国内十多个大中城市,远销东南亚及欧美市场,深受消费者青睐。据不完全统计,武当道茶品牌先后吸引本地和外地企业共投资近10亿元,开发茶叶产业。

  600多年前,一代名道、太极宗师张三丰曾预言:武当异日必大兴!历史发展到今天,古老而年轻的十堰生机勃勃,转型跨越发展的势头日趋强劲。武当道茶,作为十堰山区优势特色产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L8J普洱中国

  强产业,四轮驱动惠民生

  作为中国茶叶中的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品牌,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十堰市委、市政府以前所未有的胆识和气魄,带领全市上下发挥山区茶叶产业优势,围绕“基地建设、创新机制、打造龙头、科技创新”,四轮驱动,打造武当道茶品牌,引领山区现代农业发展。

  为此,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武当道茶品牌开发领导小组,并将“武当道茶”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茶叶产业作为全市重点优势特色产业,全面实施以茶叶、中药材、核桃、山羊为主的“四百万”重点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工程。省农业厅倾力支持武当道茶品牌打造工作,多年给予科技、人才、项目支持。

  截至目前,全市茶园面积已达70万亩,主要分布在以竹溪县、竹山县、房县为主的南部山区,丹江口市、郧阳区、郧西县等地近几年茶叶面积呈加快发展之势。其中竹溪县茶叶面积24.5万亩,是全省第一茶叶大县;竹山县茶叶面积18万亩,位居全省十大茶叶县(市)之列。十堰也因此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优势茶产区,被湖北省确定为全省高香型绿茶基地,是湖北省四大茶区之一,先后获得“中国有机生态茶之乡”、“中国道茶文化之乡”称号。龙头企业实力不断增强,现有各类茶叶企业近30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全省十大茶叶名厂中,十堰有4个;有机茶开发走在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通过欧盟有机茶认证,有机茶品牌28个,占全省1/3强。2014年,全市茶叶总产量近1500万公斤,生产产值24.7亿元,居全省第一,综合产值近70亿元。

  创新“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协会运作、双牌经营、分步推进”的品牌打造运作机制,市政府每年列出专项资金,支持武当道茶品牌打造,激活了企业盘大做强的内在动力。在成功打响品牌之后,2014年武当道茶集团应势而生,湖北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十堰梅子贡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圣水茶场有限责任公司成为集团核心企业。武当道茶实现了由茶生产向茶产业的转变。十堰梅子贡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28亿元在竹溪工业园区建立茶叶精深开发项目,目前项目已正式投产。国家级龙头企业湖北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在茅箭区投资1000万元新建茶叶加工车间,今年3月已投产;投资8300万元建设龙王垭道茶养生山庄,成为茶旅结合的亮丽明珠。湖北圣水茶场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在房县新建分公司;投资3000多万元兼并了竹山多个小茶场,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大。

  为进一步提升武当道茶产业开发深度,市委、市政府组织相关单位制定了武当道茶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并通过省级评审,颁布为湖北省地方标准,用标准化推进系列产品开发。武当道茶产品主要以绿茶为主,共有绿茶、青茶、红茶、茶食品、黑茶、茶工艺品、茶多酚七大系列100多个产品。先后有60多个产品在国际国内农博会上获奖,2个产品获“湖北十大名茶”称号,2个产品获“全省十佳文化旅游名茶”称号,4个产品获“湖北名牌产品”称号。

  “四轮驱动”强有力地推进了武当道茶的发展,同时也让广大秦巴山区的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据统计,2014年全市茶叶产量达到14567.7吨,比2008年增长55%,60多万茶农直接受益。茶叶产业对全市农民收入贡献率达到11%,位居特色产业之首。茶叶主产区竹溪、竹山两县,茶产业收入已占当地农民收入的60%以上,茶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搭平台,中国茶谷谱新篇

  为将十堰茶产业比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茶产业“三百”工程建设目标,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将茶产业培育成100万亩基地、100万名从业人员、100亿元综合产值的支柱产业。副市长张歌莺指出,要通过武当道茶品牌打造,把十堰建成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影响力的“中国茶谷”。

  以“四百万工程”为抓手,切实加大茶叶基地建设力度,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推进规模经营,加大老基地改造,大力建设标准茶园,全面提升茶叶基地品质和效益。

  利用丰富的优质原料资源,在加大名优绿茶生产的同时,适度开发有机乌龙茶和武当红茶,大力开发茶多酚、儿茶素、茶碱、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等深加工产品,促进全市茶叶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

  利用武当道茶的品牌优势,以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为契机,完善利益链接机制,进一步加大品牌宣传营销力度,深度开发茶文化资源,加大武当道茶茶艺、茶诗、茶歌的挖掘整理力度,加强茶艺表演队伍建设,将茶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通过品牌打造,把武当道茶培植成十堰继名山、名水、名车之后的又一张亮丽的名片。

  加速推进武当道茶集团产业园区建设,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让武当道茶集团产值过50亿元,成为全国茶叶企业前三强。

  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利用品牌优势,拓展茶叶市场。鼓励支持茶企走出去设立武当道茶专销店和形象店。加强营销队伍体系建设,鼓励支持企业引进营销人才,组建营销联盟。加强当地茶叶市场建设,建立专业茶叶交易市场,发展网上营销、邮政快递等新型销售模式,促进茶叶流通。完善制(修)定武当道茶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加大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力度,用标准化推进产业化。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重点围绕茶叶精深加工、原料利用和全产业链开发进行联合攻关,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节选) 

责编: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