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明前茶品时 体验雅安蒙顶茶文化

  明前茶是清明前采制的茶叶,明前茶由于芽叶细嫩,香气物质和滋味物质含量丰富,被认为是茶叶中的上品。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物以稀为贵,所以又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清明小长假,记者跟随逸茗轩茶艺培训中心专程奔赴四川雅安,走进茶园,走访茶艺专家,品尝蒙顶甘露,实地感受着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明前茶饱有茶的品质
 
  明前茶是我国南方茶区按节气对不同阶段春茶的称呼,在清明节前采制,细嫩品质好。据四川省茶艺术研究会会长何修武先生介绍,因为清明节前采摘的茶经过了一个冬天的滋养,饱蕴天地精华,茶芽细嫩娇美,滋味清纯,因此特别珍贵。他还告诉了大家鉴别明前茶的简单方法,外观碧绿新鲜,带油光,白毫多,形状扁直,尖端不弯曲,干茶香气清纯。叶底茶香呈天然清香,幽雅飘逸。全叶淡绿清翠,形状整齐。同行茶友李冰品了一杯后赞叹,难得尝到这样清香的茶。
 
  何谓“蒙山顶上茶”?
 
  蒙山在川西名山与雅安之间,横贯南北,上下千米,山势巍峨,五峰交叠,重云密雾,宛若苍莲,风景如画。古人称为“仰则天风高畅,万象萧瑟;俯则羌水环流,众山罗绕,茶畦杉径,异石奇花,足称名胜。”因这里常年降雨,水量丰沛,自古就有“西蜀漏天”之说。雨多升云,云腾成雾,雾漫则生烟与霞。置身山中层峰交织烟雾环抱,如梦似幻好似仙境。正是如此的雨雾弥漫,才得名“蒙山”。
 
  有句广为流传的俗语,“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可见蒙顶山茶久负盛名了。唐代诗人白居易也有吟咏蒙山茶的诗句:“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李竹贤是旅游专业的教师,游走蒙顶山后她说,读万卷书,还得行万里路,到这里后才有接地气的感觉。
 
  蒙顶山是中国茶文化发源地
 
  盖天寺中供奉这一位名叫吴理真的汉代茶人,史载,西汉甘露年间(公元前53年)吴理真为了把野生茶树培植推广,他亲手将七株茶树种植于此,此树“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吴理真为了种茶,在荒山野岭搭棚造屋,掘井取水,开垦荒地,播种茶籽,管理茶园,投入了自己的全部身心。吴理真把茶叶熬成汤,施舍邻里,普济世人,许多人祛疾去病,不少人健体强身。他的行为写进了我国人工种茶最早的历史,蒙顶山也被誉为“茶文化圣山”。大学教师刘雪久久站在那里,心中默念着,仿佛在悠远的历史中穿越。
 
  茶文化有赖代代传承
 
  在雅安,记者见到了三位研究茶文化的老者,有的研究茶树种植,有的从事茶文化推广,有的致力打造制茶品牌,被当地人尊称为“公”,他们是成先勤,蒋昭义、徐金华。在与当地茶艺专家的学习中,逸茗轩茶艺培训中心张雪然老师不无感慨地说到:一个地方有几位本土文化老人,就像拥有几棵有着悠久历史的珍贵古树,是那里的一笔财富。此话深得何修武会长的赞同。蒋昭义生活在山村小县城里,“开门香满室,天天见茶山”。从此生活工作离不开一个茶字。在48个年头里,不但见证了名山茶业的发展过程,而且参加种植、策划建厂、支持名茶开发、茶树良种选育。为了宣传蒙山、蒙茶文化,他在1986年编辑出版《中外人士赞蒙茶》,2003年参与茶叶专家杨天炯主编《蒙山茶览》工作。成先勤先生是成都人,老知青,他来到蒙顶山带领大家成立茶厂,后来又把种植改成扦插,茶园不断扩大。徐金华先生现为四川茶文化协会副会长,出版了茶艺专著《徐公茶品》。他带领青年人致力把品牌做大,做出精品,先后推出了大甘红、春江花悦、碧潭飘雪等优质产品。
 
  记者短语:雅安、蒙顶山、吴理真,“龙行十八式”茶技,一个个鲜明的茶符号让人走近,“闻道蒙山风味佳,洞天深处饱烟霞。冰绡剪碎先春叶,石髓香粘绝品花。(唐.黎阳王)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离我们的生活如此之近,又那么的深邃。走了一程蒙顶山,回来后,作为北方人,我们又多了些爱上茶的理由。
 
责编: 语笑嫣然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