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国礼档案》--中茶黑茶园百年木仓探奇之旅

  2014年,茶行业年度最为热议的话题,莫过于APEC会议上中粮茶业推出的国礼茶品。荣登国际政商舞台,中茶香茗广受垂青,也引来了央视《国礼档案》剧组的关注。近日,摄制组一行深访中茶湖南安化第一茶厂,探寻百年木仓的奇特之处,见证中茶黑茶园百年木仓黑茶的经典之作。
 
  湖南省安化县是中国黑茶的故乡,其地处湘中偏北,倚雪峰山脉,卧资水中游。境内青山秀水,沟壑纵横,云雾缭绕,茶树“山崖水畔,不种自生”。中茶黑茶园的奇特之旅就从这里开始......
 
  长在高山石缝里的鲜叶
 
  微风细雨中,摄制组首先来到了中茶黑茶园产品原料鲜叶生长之境——安化黄金生态茶园基地。地处雪峰山北段的菁菁茶园(北纬28°38′、东经111°22′),坐拥着安化境内的崇山峻岭,鲜叶生长于500米以上的高山坡地,接受丰沛雨露阳光的洗礼。于山头俯视,一江碧透的资水横亘中央,来自活水的滋养便凭添几分鲜叶的灵韵。此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在16.2°C左右,无霜期长达275天,日照1335.8小时,降水1706.1毫米,温润的气候使得鲜叶肥厚、质地柔软。
 
  茶圣陆羽在考究茶的生长时,得出了 “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的精要,而这也正是中茶黑茶】百年木仓黑茶产品原料产地--黄金生态茶园基地的优势所在。此地富集了安化境内80%的冰碛岩地貌,这种颜色灰褐、质量重、坚而脆的土质层,据考证,已有6——7亿年之久。其间夹杂有砂石、小生物化石和丰富矿物质元素,茶鲜叶的根系在此种地质环境中,能汲取有益矿物精华、并易于输送鲜叶生长的水分、氧气。由此,便形成了“茶叶长在高山石缝里”的景观。
 
  茶马古道,顾名思义,就是靠马帮贩运茶叶之古道。几百上千年,如今中国境内就剩两条茶马古道,一条在湖南、一条在云南。安化茶马古道起源于洞市老街,此地由一色的三华里木屋串联,是典型的灰砖建筑。清代民国时期,洞市老街运输货物的竹排绵延数里,马帮列队,游人如织,物畅其流,享有“梅山清明上河图”之誉。到岸的黑毛茶,运往加工厂需经过风雨廊桥即永锡桥,此乃清光绪年间,越六载寒暑,耗数十万捐资,牵动二县九乡百姓,修建此木构廊桥,至今仍是茶农贩茶的通渠。黑毛茶加工中心集中在黄沙坪古镇,明清至民国初年,集镇人口近万,皆以加工茶叶营生。为了保护茶商,清政府还曾在此驻军护航,足见其地位之重。成型后的安化黑茶经过集散中心便可行至大江南北,其中唐家观独表一枝,七个水运码头、路路畅通的石板街诠释出商贸之繁盛。古商业码头之地,被后世誉为“中国商业发展的活化石”。
 
  源自【中茶黑茶园】百年木仓基地的黄金醇化
 
  在央视《国礼档案》拍摄的过程中,中茶黑茶园“百年木仓”基地可谓是全程关注的焦点,镜头里它的每一次出现,都在向人们讲述着百年历史与今夕荣耀……
 
  “中茶百年木仓”缘起于上世纪初,当年晋商活跃在安化酉州制茶贩茶,苦于无处储存采办的毛茶和成品,于是开始了建仓的构想。智慧在民间,当时的安化境内无论是房屋还是仓库皆以木质架构,尤以松木居多。据说松木生长周期长、较为稳定、年轮细密而质地柔韧、经久耐用。经由晋商之手,纯木质茶叶仓库耀时而出。
 
  20世纪30、40年代,战火纷飞,“百年木仓”饱受战时的诟病,却在安化茶商的世代养护下从未间断藏茶投茶。到了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伊始,新中茶公司安化支公司于东坪镇成立,时任公司副经理的杨开智在查看了这一历史瑰宝后,组织木仓的修缮,纯木质茶仓得以永续。经过百年岁月的洗礼,当年清晰的木质机理已被斑驳所取代。2011年,该纯木质茶叶仓库群列入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谓之“中茶百年木仓”。
 
  茶叶乃山野灵物,对于仓储环境的质地和构造均有严格的要求,只有通风透气、清洁干燥的茶仓才能延续黑茶的“生命”,让其稳定转化、不断升华,而“中茶百年木仓”深谙其道。
 
  中茶百年木质茶叶仓库通体选用上等松木,分为背靠式、单体式茶仓,共三幢。其中,背靠式茶仓分为36隔间,每间34平米,格局开阔而结构严整。背靠式茶仓中部为主体库房,顶部为人形阁楼,阁楼与主体库房之间以木板相隔,毛料先在阁楼中存放,再进入仓底自然醇化,前后相继、循环往复。两栋单体式茶仓各含16个隔间,每间29平米,专用于成品醇化。
 
  仓底架空设计
 
  仓体呈东西走向,坐北朝南,通透性强;仓底架有纵横交错的隔空层,防潮透气。仓体木质敦厚,能达到自然恒温的作用。冬去春来,仓内一直保持在15—28度之间,这是最利于黑茶醇化的室温。通过隔空层的对流作用,茶品于此醇化,清洁干燥、不易变质。且充分的氧气供给,加速了毛茶和成品的转化速度,以两倍的醇化速度蒸腾转化,成品茶在问世前即锁定了木仓陈芳和浓郁菌香。
 
  摄制组在关注中茶百年木仓的历史与构造的同时,也不忘挖掘其核心价值,向茶人询问“木质茶仓非独此一家,为何中茶百年木仓如此珍奇?”
 
  “中茶百年木仓”最为突出的藏茶优势皆在百年的时光里。百余年,仓内已富集了优良的微生物环境。其衍生大致被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松木的“呼吸”作用催生出利于真菌等有益菌种繁殖的营养体,这一阶段大约需经历数十年;第二阶段,仓内菌种的自然选育。母体菌种一经形成便可分化、裂变,在这其中,子代益生菌通过“物竞天择、自然选择”优胜劣汰,合理筛分。第三阶段,仓内菌种的稳定繁衍,在这一阶段,益菌与茶品开始交互。完成以上环节,非百年不可得,独木质茶仓成其芳。
 
  经过百年沉淀,“中茶百年木仓”内富集的微生物环境,不仅为茶叶品质的提升提供了保障,同时使得茶品的健益之效完美释放。2014年,中粮营养科学院微生物专家亲临茶仓,从提取物中发现了“中茶百年木仓”菌种的奥秘。于此,携手安化第一茶厂拥有40余年制茶经验的大师,共同革新了茶品醇化技术,塑造“一仓两藏”核心醇化工艺,将毛茶、成品分别进入仓内醇化升华,经过与仓内菌群环境的交互,茶品品相、口感、健康之美均得以完美升华。以上种种是镜头所不能详尽的,唯有亲临茶仓见证、举杯品饮佳茗,方能体味到“中茶百年木仓”黑茶的裨益。
 
  唯非遗技艺成就传世经典
 
  历史与责任 ,百年矢志不渝;技艺与荣耀,世代坚守前行。“中茶百年木仓”的背后,是安化第一茶厂百年制茶沉淀,唯有技艺精熟,方能成就百年醇香。
 
  观摩茶品的制作,是此行的句点。摄制组早闻中茶黑茶园产品制作工艺繁复,便用镜头记录下全程。其中以茯砖茶、千两茶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最为引人入胜。
 
  茯砖茶的加工工序分毛茶拼配,拼堆筛分,汽蒸,堆积,散热,输茶投料,称茶蒸茶,装匣紧压,冷却定型,检验包砖,干燥发花,成品包装等。其中,干燥发花为其关键工序。通过中茶百年木仓中的微生物作用、水热作用及少量的内源酶作用,促进茶叶中的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除去茶叶的青草气和粗涩味,使茶味更醇和,发花完毕后,茶品便呈现出金花璀璨的品相,学界谓之“冠突散囊菌”,我们骄傲的称其为“中茶金花”。
 
  千两茶以上等黑毛茶为原料,通过筛选,拣剔,去杂去梗后,再进行拼配,经踩制等手工作业而成。其加工工序有23道,需多名壮汉齐心蒸、灌、踩、压、勒,初具雏形后,再经历七七四十九天 “日晒夜露”,自行发酵干燥,才能制成一株净重36.25kg,高约1.6米的千两茶王。在中茶百年木仓的醇化环境下,千两茶吸取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后期转化明显,越存越香。
 
  古今称道的国礼香茗。
 
  安化黑茶早在秦皇汉武时期就有记载,历经唐、宋、元、明、清各朝代,在历史长河中最早成为军事、经济、政治用茶,在开拓疆土、治国安邦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历届国家领导人,毛泽东、胡锦涛、习近平主席等都将安化黑茶作为国礼,赠送友邦、招待四方。
 
  在刚刚落幕的2014年APEC会议上,中粮茶业推出的“中茶国礼”产品也备受21个经济体国家元首和工商领袖的大嘉赞誉。中茶公司安化第一茶厂也重磅推出了首款“中茶百年木仓”文物级国礼茶品。
 
  随着央视《国礼档案》的镜头,中茶百年木仓黑茶从采摘到加工再到后期醇化,历历在目、栩栩如生。原料精优、工艺纯熟、醇化完美的高品质中茶百年木仓黑茶至此载入国茶史册。吾辈人既为之振奋,也以此砥砺前行。中茶湖南安化第一茶厂必将传承黑茶历史,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着力打造安化黑茶新经典。
 
责编: 语笑嫣然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