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毛坝十任书记接力茶产业 年产值从零到4.2亿

  盘点2014年的茶产业,利川市毛坝镇茶办主任肖银山欣喜地报出一组数字:全镇茶叶面积11.1万亩,产值4.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86元,其中茶叶收入4600元,贡献率高达69.8%。“这一组数字凝结着十任书记的心血。”近日,毛坝镇主管茶叶种植的镇领导陈凤国带记者走进一片新茶园,说起30年的风风雨雨。
 
  1984年,时任毛坝区委书记黄仕永思谋着给乡亲们找一个能致富的产业。他带领班子踏遍毛坝的沟沟岭岭,形成一个共识:种茶。
 
  毛坝素来种茶。零零散散有5000亩,大都是房前屋后的“散兜子茶”。听说要大面积种茶,刚尝到温饱滋味的乡亲们,一时还有些想不通。
 
  黄仕永带着班子成员,挨村挨户做工作,讲本地生态优势,讲茶叶市场前景,鼓励村干部带头。1987年,毛坝山山水水间,一年新添7600亩茶园。
 
  茶叶种下去了,谁来收茶制茶呢?第二年,向开栋接任书记,筹划办起了毛坝第一家精制茶厂。
 
  渐渐地,毛坝茶有点小气候了。1991年,陈朝安书记接手,开始一个更大胆的谋划:让茶叶进田。
 
  消息传开,村组炸了锅,“把散兜子茶当正粮,怕是要搞得我们没饭吃哦!”这个坎子下得陡,乡亲们一时转不过弯。镇里抓试点,干部们白天放田里的水,村民们晚上又把水往田里灌。陈朝安不动摇,走村串户讲一个理:把茶叶培植成支柱产业,老百姓的荷包就能暖和。
 
  经过若干“拉锯战”,毛坝有7200亩田种上了茶。
 
  接下来的几任书记中,李堂芬根据市场行情,发展了一批绿茶生产厂;肖传武引进世行项目,开辟建设一批苗圃基地;杨皓支持企业改制,把民营资本引入茶产业。
 
  2003年,张友平接任书记,利用银行小额贷款和政府贴息政策,一年发展茶叶10300亩。其后,张中见、张自高两任书记,一手抓种植面积稳步增长,一手抓茶叶品种改进改良,并着手培植茶叶品牌。
 
  在九任书记打下的厚实基础上,曾维权2011年接任镇委书记,把毛坝茶产业推向一个新高度——特色品种“冷后浑”得以培植推广,高端品牌“利川红”一炮打响,有机茶园建设成效显著,全镇户均茶叶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
 
  十任书记30年,为何能铆住茶叶不走神,曾维权归结一句话: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成了大家的共同追求。
 
责编: 语笑嫣然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