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一口回味 乙未一泡新茗

——致在曲折中奋进的2015年中国茶产业
 
  白驹过隙、光阴荏苒。这一年,中国茶产业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经济大背景下,或突进拼搏、或步履维艰、或蓄势观望,欢喜与遗憾交织,抉择与焦虑并行。浸泡在茶产业这杯水中的茶企和茶人,有上有下、有起有伏,在一阵凌乱后,沉淀了太多的回味与思考,也为下一年抛出了借鉴和启示。
 
  产品拼品牌行业谋升级
 
  无疑,中国茶产业所创造的收益在20世纪以来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并且这一状况将长期保持下去。然而,和日新月异的现代化经济市场相比较,其所暗藏的不足,如缺乏打造有美誉度的品牌、过分突显为烘托产品而描绘的文化背景、同质化产品之间的初级竞争等诸多病症,清晰可见,并把茶产业压制在市场经济高塔的底端。其中,创造品牌尤为重要,其决定着产品外在价值和内在魅力。中国是世界产茶大国之首,而且茶叶种类繁多,但是国际茶叶出口量和世界茶品牌影响力却不如印度、斯里兰卡等产茶国,以及英国、美国等消费国。消费者的品牌采购意识和行为正在不断被塑造和被巩固,未来中国茶产业亟待发挥自己的特色优势,让品牌化成为扩大内需、疏通出口的加速器。
 
  转型升级是茶行业一直放在案头的功课,也将是长此以往继以攻克的课题,其最终目的就是更高效。茶叶的终极发展形态是商品,商品化程度越高对茶叶的标准化水平和加工工艺要求也就越高,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茶叶加工的机械化。可作为劳动密集型的茶产业,每逢到茶叶采摘季,寻到合适的人选、给出合理的劳资便成了最常慨叹的苦恼。分散无序的茶园、粗放简单的管理、机械化水平的低端等原因,是问题的主要诱发因素;而生态茶园建设、名优茶机械化采摘、茶叶质量安全控制、茶叶智能化、精深化加工以及产品可追溯等又是待答的题目。由此可见,茶产业距理想目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跨界新思路安全喝健康
 
  茶叶不仅可以喝,还应该创新应用于其他领域,如此将大大带动产业的活力。通过发展茶叶深加工,拓宽茶叶的应用领域,提高茶叶的消费量,也是我国茶叶能够得到持续发展的关键。现在,已有一些企业和研究机构挖掘茶叶内涵的健康特性,做成食品、化妆品、医药用品等,其应用领域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大。目前,搞得兴致高涨的茶旅游,将一产和三产相融合,互相带动,人文、自然相结合,就是茶产业跨界合作的极好例子。
 
  食品安全是消费者关心的问题,近年来,茶叶农药残留屡屡被检出超标,消费者购买茶叶往往心有忐忑。其实现代农业不用农药几乎不可能,使用农药喷洒茶叶也无可厚非。在此,一方面劝导消费者关于农残的信息切不可断章取义,结合实际情况多方已证明中国茶叶质量安全是有把握的;另一方面,拔高参考欧盟检验标准以及近几年从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茶叶安检消息,中国茶为和国际接轨,仍需严格把控质量安全。
 
  文化藏内蕴消费贴地气
 
  茶文化就像深埋地下的宝藏,以各种不同的形式面见世人,而且还会有更多的被挖掘出来。2013至2014年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俄罗斯、欧盟、巴西、斯里兰卡、印度等国家和地区时,多次在讲话内容中加入茶事,这昭示着中国茶叶内藏的巨大潜力;同时,《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纪录片、各类茶叶主题影视作品和文字作品,这些无一不预示着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国内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在国际舞台以友谊桥梁的姿态串联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情谊。不仅如此,习主席所提出的“陆地、海上两条丝路经济带”中自然包括茶叶,这对激活经济带区域内的茶产业经济也会起到积极发展作用。
 
  处于茶产业终端的茶消费将继续走理性路线。“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过往价格虚高的茶产品和公款消费的茶馆都纷纷自省,让茶转下高阁,瞄准大众市场,并引导、培育大众消费群体,走贴地气的亲民路线。毕竟,根植于坚实的土地,茶产业才能得到充足的养分。此外,随着人们养生意识的提升,茶叶健康的特性逐渐得到消费者的认可,青年人尤其成为有生力量。因为爱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自发地组成团体,在一起品茶聊茶,以一种活泼的节奏诠释这一古老的饮品,希望这股清新的势头在未来愈加强烈。
 
  2014年,中国茶产业一路蹒跚、坚忍地行完“茶马”古道;2015年,究竟可否“茗羊”千里,我们拭目以待。
 
责编: 语笑嫣然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