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达州出台《富硒茶产业发展总体建设规划》 打造全球最大天然富硒茶区

        为推动达州富硒茶产业跨越式发展,《达州市富硒茶产业发展总体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经市委、市政府审定,日前出台。《规划》“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科技为支撑,从组织领导、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科技支撑、协会促进、机制激励、质量保障七个层面为达州现代茶叶产业发展提出了保障措施。
 
  《规划》明确了“打造全球最大的天然富硒茶区”的战略定位。按照近期(2014年-2017年)、中期(2018年-2020年)和远期(2021年-2024年)三个阶段,以达州市全国三大富硒地区的资源禀赋为基础,围绕十大重点工程,打造现代茶叶产业。重点突出达州天然、富硒、生态的优势,拓宽国际化视野,以集种植、加工、研发、物流、配套、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富硒茶”全产业链模式,突出“一产接二连三”,大力发展“第六产业”,到2020年规划建设富硒茶基地100万亩,到2024年形成100亿元产值。
 
  一带两核四区十园
 
  《规划》明确了全市茶叶产业发展“一带、两核、四区、十园”的空间布局及发展重心。
 
  一带:即达陕高速沿线的宣汉黄金镇至万源太平镇的茶产业带。
 
  两核:以万源、宣汉为核心示范区,重点发展优势规模基地、茶产业精深加工、交易市场、电子商务、物流、商贸、文化产业、创新研发产业、产品质量检测检验、品牌包装运营等产业。
 
  四区:开江、达川、大竹、渠县标准示范区,重点发展规模化、产业化茶基地,包括种植基地、茶叶初加工、仓储物流、批发交易、休闲旅游等产业。
 
  十园:十个各具特色的精品茶园,其中万源规划3个,宣汉3个,达川、开江、渠县、大竹各1个。将茶文化与达州本土的民俗文化、三国文化、红军文化、巴人文化、土家族文化、宕渠文化进行完美融合。
 
  十大重点工程
 
  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工程:至2020年,建成2个省级茶树良种繁育场,形成良种选育、繁育、推广相结合的现代良繁体系。
 
  标准富硒茶园建设工程:鼓励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茶产业基地;基地建设要形成多渠道、多样化的投资体系;实现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促进基地建设规模化生产。
 
  加工产业建设工程:以清洁化、标准化和规模化为发展方向,加快推进茶叶初制、精制分工进程,形成“初制标准化、精制规模化、拼配数据化”格局。通过十年时间,重点扶持初加工企业500家,精加工企业60家,深加工企业40家,建成中型及以上清洁化生产厂150家以上。
 
  品牌建设与推广工程:全力打造“巴山雀舌”达州区域公用品牌,统一规范使用巴山雀舌商标和标识;企业可使用“双商标”管理模式,即“巴山雀舌”区域公共品牌商标加企业自主商标;建立形成茶叶生产、经销、茶文化旅游的统一品牌。
 
  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程:着力强化茶叶标准化建设、监督检验检测和产品质量可追溯等环节,建立起最严厉的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加大对达州富硒茶生产全程管控力度,逐步推广“100%生产资料统购统供、100%良种覆盖、100%病虫害绿色防控、100%测土配方施肥、100%种植技术普及、100%产后初加工”等为主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
 
  茶交易体系建设工程:健全茶产业交易市场运行机制,确定重点目标市场,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搭建全国化、多元化的营销渠道网络,迅速提升富硒茶市场占有率。
 
  企业建设工程:建设集产、供、销一条龙,农、科、工、贸一体化的现代茶叶专业公司,打造四川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同时中小企业强化内部管理模式,优化产品结构,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深化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创新金融产品与融资模式,吸引各类资本进入茶产业。
 
  茶旅结合发展工程:立足达州的资源与优势,把丰富的茶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结合起来,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跳出茶经营的老路,开始探索茶旅融合发展之路。
 
  中国富硒茶博城:作为达州市级重点建设项目,规划在达州主城区建设,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与石桥列宁街、达州博物馆、张爱萍故居串联成一条旅游线路。
 
责编: 语笑嫣然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