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不禁风”的茶企,如何变得强壮?

“弱不禁风”的茶企,如何变得强壮?
  “三公政策”的继续收紧,今年从春节以来茶行业就弥漫着低迷的气息,各地茶叶店、茶城相继倒闭,许多茶企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加之普洱茶市场泡沫的破裂,整个市场进入低潮期,使得这种低迷更加蔓延。
 
  但即便如此,众恒星认为茶行业还是依旧未到没落的地步,这只是一场市场调整,茶行业的发展潜力依旧无限大。为何这场调整对于茶市的伤害那么大呢?“三公政策”并非只针对茶,但对茶行业“伤最大”的原因,在于茶行业太弱不禁风,整个茶叶市场仍非常薄弱,体系不完善、应变能力差,无法适应大环境的变化。
 
  茶行业弱不禁风体现在:
 
  1、渠道单一。目前的茶叶营销渠道,最主要的是直营连锁、代理、分销等几种,而且这些渠道茶企都是挑一两个重点投入,没有整合各个渠道形成合力,导致某一渠道出现问题,整个茶企就陷入困境。加上传统渠道内,大大小小的茶企齐涌入,造成了同质化、行业竞争激烈,让中小茶企、茶商市场突围变得难上加难。
 
  2、同质化严重。中国茶叶虽然已有几千年历史,但整体发展还比较粗放,行业内细分不足,茶企规模小实力弱,于是模仿跟风,造成同质化。同类茶叶产品过多,使得茶叶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范围非常窄。这样一来,试问中小品牌如何敌得过大品牌呢?
 
  3、品牌效益不高。几年前,大家一直强调茶企要做品牌,重视品牌作用。这几年,大大小小确实做起了“品牌”。但是茶企在做所谓“品牌”中却存在很大的误区,以为做品牌就是做一个logo、做一套VI,众恒星认为这是远远不够。没有重视品牌的宣传推广,加强品牌营销,包装上有没有印上“商标”对于消费者来说有何差别呢?
 
  4、整体呈现太过于老气横秋。一直以来,中国茶企都舍不得丢弃掉厚重的文化,一定要给人一种很有文化、很有历史的感觉,于是在茶叶包装、店面装修注重凸显文化,但却显得老气沉沉。然后复制模仿,造成市场上大部分茶叶店、茶叶给人厚重的感觉,这也是追求新奇特的年轻人不敢轻易进入茶馆、茶叶店喝杯茶的原因之一。
 
  5、中国式竞争。茶叶市场就是一场典型的中国式竞争,大打价格战。就连此次的“双十一”活动,多少茶企是打着降价促销的旗帜呢?。受几千年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企业家们习惯用分出胜负的战争思维来应对商业之争。但就目前问题重重的茶行业,只留一两个茶企的话市场又怎能安全,稍微风吹草动就摇摇欲坠了。对于稍显薄弱的茶行业,最理想的是茶企们在竞争中学会提升,逐渐强大。
 
  众恒星认为茶企欲改变弱不禁风的“体质”,需从这几年方面入手:
 
  1、实施真正的品牌策略。重视品牌效应,制定符合茶企自身的品牌战略规划,既有远大目标,又脚踏实地,着力形成品牌成长的长效机制。实施品牌战略不是去开发多的品牌商品,而是要经过市场调查,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利用自身优势,开品牌。
 
  2、茶叶品牌应建成自己的渠道系统。利用各个渠道的优点,对各种渠道进行集成,即把传统渠道和新兴渠道完整地结合起来,转变营销观念,充分利用全渠道的优势,创造一种全新的茶企经营模式。
 
  3、加强自主创新。茶企要发展就要立足自身而创新。但创新不仅仅只是新产品的研发,还要结合营销,甚至要在商业模式上创新。真正的创新是洞悉消费者的需求,并创造性地给予满足,它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他人所不可模仿的。茶企的创新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产品创新(包括产品功能、产品包装、产品定位等)、营销方式创新(如发展电商模式或者O2O模式)、商业模式创新。
 
  4、倡导合理竞争。合理的竞争原则是:形成“你追我赶”式的良性互动,让社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并向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最终使消费者受益,而非中国式竞争那样垄断式的“一股独大”。中国式竞争、那种对竞争对手恨之入骨的传统心态,可以休矣!
责编: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