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巧绝伦 禅茶一味

  唐代秘色瓷荷形托盏

  宁波博物馆藏有一件唐代秘色瓷荷形托盏,国内罕见。该托盏为1975年我市和义路唐大中二年纪年墓遗址出土,包括茶盏和盏托两件器物。茶盏高6.5厘米,口径9厘米,造型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口沿作五瓣花口弧形,外壁压出内凹的五条棱线,形成五个花瓣的界线效果,茶盏内外素面无纹;盏托高3.4厘米,口径15厘米,仿荷叶形,薄薄边缘四等分向上翻卷,有被风吹卷的动感。盏托中心内凹,刚好稳稳地承接茶盏,看上去似一件不可分开的整体,构成一幅轻风吹拂的荷叶载着一朵怒放的荷花在水中摇曳的画景。整个托盏青翠莹润如玉,青釉亮洁均匀,胎釉结合紧密,胎为浅灰色,造型设计巧妙,制作精致。

  这件越窑秘色瓷荷形托盏,折射出唐代宁波佛教文化和茶文化的兴盛。

  莲花为佛教的一种象征物。据说后来成为佛祖的印度悉达多太子出世后,立刻下地走了七步,步步生莲。从公元一世纪左右开始,佛祖的塑像便已常常是在莲台上的坐像了,他的坐姿成为佛教僧人打坐的典型坐法。佛国也指莲花所居之处,称“莲界”,佛座称“莲座”或“莲台”,佛寺称“莲宇”,袈裟称“莲衣”等等。佛教的建筑、装修、器物都有莲花图案。

  茶盏为饮茶用具,基本器型为敞口小足,斜直壁,一般较饭碗小,较酒杯大。瓷盏在东晋时已有制作,所见实物器形为直口直腹壁,饼状平底足,施青釉。南北朝时饮茶之风逐渐流行起来。唐代及五代时期的茶盏以南方越窑和北方邢窑最著名。唐时茶盏又称“瓯”,陆羽《茶经》中说:“瓯越州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而已。”越窑盏多配有盏托,其托常常设计成荷叶卷边状,上托莲瓣状茶盏。唐代饮茶方式主要为煎煮法,即将以茶叶制成的茶饼碾成茶末后用开水煎煮,煮浓后盛到茶盏中饮用,饮用时将汤及茶末一起喝下。为防止刚烧开的茶汤烫手,也为了敬茶礼节的庄重感,唐代流行“茶托子”盏托,相传为“建中(780-783年)蜀相崔宁之女”所发明。

  据陆羽《茶经》所述,至中唐时,全国种茶已遍及42个州和一个郡,其中包括明州(宁波)。佛教认为茶有“三德”:一是醒脑,坐禅通夜不眠;二是助神,满腹时能助消化,轻腹时能补充营养;三是清心“不发”,不乱性。众僧视茶为“神物”,以茶养生,以茶供佛,以茶释经,以茶祭祀,以茶正心。到唐代,“饮后三碗茶”成了“和尚家风”,饮茶成了寺院制度之一,逐渐把茶与佛教清规、养心悟性、人生哲学融为一体,“吃茶去”成了禅林法语,使茶与禅在精神上达到互通而“禅茶一味”。

  宁波是“海天佛国”,可以说,是唐代的禅文化、茶文化,再加上冠绝当时的越窑青瓷工艺,催生了这精巧绝伦的“越窑秘色瓷荷形托盏”。(涂师平) 

责编: isundust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