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桐木关茶叶特色

  在中国名茶地理带,缘起于中国西南方的茶叶,随着历史时光的缓慢推移,向着东南方的福建延展。当那一粒茶种,从西南出发,历经千山万水,到达福建武夷山桐木村,便造就了红茶鼻祖——正山小种,以及创新红茶——金骏眉。

  4月28日,循着茶香,记者来到了武夷山,被桐木关天堑般的雄伟气势感动了,也被那生物构筑的独特生态环境深深地打动了……

  好山好水出好茶

  桐木村,武夷山市星村镇的一个山村,深藏于人称“东南屋脊”的武夷山脉黄岗山深处,海拔高度1100米,闽赣古道贯穿其间(现为公路),是古代交通与军事要地,为武夷山八大雄关之一,还是名闻天下的武夷山九曲溪发源地,也是离武夷山自然保护核心区最近的一个人类生活区域。

  走进桐木关,你会顿感悬崖绵亘、岩头突兀、奇石沃土、气候温和,且泉质清冽、云气绝佳。沿着蜿蜒的山道一路而上,映入眼帘的不是翠绿的青山,就是碧绿的溪水,且鸟瞰之下还可见生物构筑的独特生态环境。遇到采茶季,不时可看到些许采茶工背着背篓,穿梭在山中。

  不同于常见茶叶产区茶树呈现整齐的梯田状,踏入桐木村,茶树都是一小块一小块地分散在海拔700米左右的山体下部,或在峡谷地带,或在崖畔,或在涧底,颜色呈墨绿色,绝大部分是野生状,从山道上望去,让人觉得可望而不可及。

  “桐木山高,气候寒冷,鲜有病虫害,而且茶园分布不规则,前后都是竹林和山花。因此,茶树不需要也难以施肥,不打农药。更为重要的是,这里生长的茶树多为野生、半野生的‘小叶种’菜茶品种,茶叶只采一季——春季,过季之后茶叶就不怎么长了。用这种茶叶做出来的红茶散发着迷人的淡雅清香和独特的内敛韵味。”桐木茶农赖先生如是介绍。

  桂圆味,烟熏香

  事实上,从明前开始,整个桐木村就开始做茶了。虽然目前,桐木关茶农已忙着制茶,但正山小种的制作却要等到立夏过后才开始。

  关于正山小种红茶的制作,有这样一个传说:大约在1568年(明隆庆二年)采茶季节,有一北方军队路过桐木关庙湾,睡在了茶叶青叶上。待到天明军队离开后,茶叶青叶已经变软发红,而且带黏性。情急之下,有一江姓茶农把茶叶揉捻后,用松柴架火烘焙,这样制作出来的茶叶乌黑油润,茶汤却呈玛瑙红,喝之有一股烟熏味儿。

  “3月底,桐木关就从芽头做到一芽一叶,一芽两叶,一芽三叶,甚至一芽四五叶。其中,正山小种茶的原料就是一芽三叶,这些原料要等到立夏以后才会大量采集。立夏过后,正山小种的制作期基本维持半个月左右。”拥有几十年正山小种制作经验的江骏发师傅介绍,正山小种属于全发酵的茶叶,发酵度至少要保证在98%以上。在口感上,正山小种要有桂圆味、烟熏香。在制作时,必须采用松木熏制。

  江骏发表示,用于制作正山小种红茶的厂房结构多为3层。第一层为烘干室;第二层为控温室;第三层为萎凋室。正山小种的制作从萎凋开始就要用松木熏了。

  但是,相较于早时制作的正山小种,如今在正山小种的制作中“省略”了过红锅这道工艺。而且,目前揉捻的方式主要是机器揉捻,而非脚踩揉捻。

  “过红锅主要是为了控制茶叶的发酵。过过红锅的正山小种茶叶在口感上更显桂圆香,且茶叶条索更紧结。”梁骏德师傅表示,整个过红锅的时间需控制在2分钟以内,锅内的温度至少要在150摄氏度以上。

  延伸阅读金骏眉桐木关的另一奇迹

  金骏眉的前世是正山小种,诞生地是武夷山市桐木村。2004年的春天,桐木关江氏家族第二十四代传人江元勋用桐木关的茶芽制作绿茶,但未获得满意效果。

  2005年7月的一个午后,经北京朋友“点拨”,江元勋尝试用正山小种茶芽做创新红茶。当时,江先生即叫员工将芽尖按红茶制作方式予以萎凋,由于茶青数量太少,萎凋以后只能叫几个人同时用手搓揉,再进行发酵,其时有蜜糖香出现。待发酵后,即刻用炭火进行烘焙,得干三两。焙干后,茶叶香气独特,色泽黑黄相间,茸毛显现。开泡后,茶香满室,有蜜香、薯香、花香等综合高山韵味,并且甘甜回味悠久、爽口滑喉。

  经过反复的工艺改进,如今的金骏眉外形细小而紧实,色泽为金、黄、黑相间;金黄色的为茶的茸毛、嫩芽,开汤汤色亦为金黄色,啜一口入喉,甘甜感顿生。其水、香、味似果、蜜、花、薯等综合香型,滋味鲜活甘爽,喉韵悠长,沁人心脾,饮后使人仿佛置身于原始森林之中。连泡12次,口感仍然饱满甘甜;叶底舒展后,芽尖鲜活,秀挺亮丽。

  “合格的金骏眉采用的原料一般是清明前后的原生态小种野茶的茶芽,每生产500克极品金骏眉需要6万颗以上的芽头,而一个熟练女工一天只能采摘芽尖约2000颗。”桐木关茶农介绍,“金骏眉”红茶的问世是一个转向点,这个转型不仅是创新高端茶,更在于转变传统茶行业的发展模式,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稳步转变。
 

责编: isundust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