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产业的凤冈模式(上)

  中国普洱茶网讯:2000年以来,各地产茶县因地制宜,增加茶园面积,推广公共品牌,形成了茶农增收、茶企壮大、茶叶成为当地农业主导产业的喜人局面,本报曾先后报道过茶界的“安溪现象”、“新昌现象”。从今天开始,本报将推出“记者眼中的凤冈现象”,全面解析中国西南部一个偏僻的小县,仅用10年的时间“因茶而名、因茶而富”,在茶业界取得了神奇发展和令人瞩目的成就。
 
  凤冈,贵州省西南部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上世纪90年代末摘掉贫困的帽子。2003年开始,凤冈茶园面积不足2万亩,仅有几间小作坊加工厂,产量不到百万斤。这一年,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选择了茶叶作为主导产业。经过全县上下十年的努力,2013年,全县茶园面积已达40.21万亩,茶叶加工厂187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9家、茶叶产量达1.9万吨,实现产值22.8亿元,凤冈茶叶除在国内10多个省、市、自治区重点销售外,并远销美国、德国、瑞典、东南亚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茶产业的发展温和而漫长,种植是基础工作。2005年,凤冈县委、县政府结合凤冈当地的现实状况,从茶园入手,严格控制茶叶种植的投入品使用,逐步探索出了“畜-沼-茶-林”的茶园建园模式,以农户为基本单元,以茶叶为核心,以家畜养殖为辅助,实施改厨、改灶、改厕,使得沼气用于生活、沼渣沼液用于肥土,并在茶园中有计划地套种树木,不仅解决了茶叶的农残问题,又提高了茶叶内在品质,确保了生态保护和食品安全双重保障。这种建园模式被业界称为南方模式,受到广泛赞誉和推崇。2013年,“畜-沼-茶-林”项目得到国家科技部赞许,并获得“科技富民”强县项目支持。永安镇的田坝现代高效茶业示范园区,不仅被评为省级示范园区,还获批成为全省首个低碳循环农业示范园区。
 
  “畜-沼-茶-林”的有机精品茶园建设不仅带动了茶叶的发展,还推动了其他有机农产品的发展。截至2013年,凤冈县已通过有机茶叶生产基地认证31800亩,并带动有机水稻认证20313亩,有机莲藕认证8000亩,有机肥料生产5万吨,初步形成了以茶叶、水稻、莲藕、皮蛋、肥料等为主体的有机农产品体系。在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放眼望去,太阳能杀虫灯、高清联网摄像头、有色物理杀虫板等现代化设施,构筑了蔚为壮观的绿色防控风景线。2013年,凤冈县获得全省首个国家级有机农业发展示范县称号。长期不懈的努力,让凤冈殊荣不断,先后获得“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等美誉。一张张烫金的名片,将这个昔日默默无闻的西部小县,推向了公众的视野。
 
  长期以来,矿产资源匮乏、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发达等因素制约了凤冈县的工业发展,生态工业更是无从谈起。而茶叶产业的发展,彻底改变了凤冈无工业、无生态工业的状况,极大地优化了产业结构,三大产业结构从2005年的49∶12∶49调整为2013年的31∶23∶46,工业比重上升了11个百分点。茶叶加工助推绿色加工业发展,茶叶加工的配套产业也随之落地凤冈,先后引进了净宇生物有机肥加工厂、华盛包装厂、古之源茶饮料加工厂等企业。贵茶公司的绿宝石茶叶,在德国百余家超市同时上架,作为国家级龙头企业,贵茶公司引进与国际接轨,集清洁化、全电能、环保型有机茶生产于一体的流水生产线。其所有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和生产环境完全符合国家农业部有机食品生产标准,其生产的绿宝石茶叶通过欧盟464项食品安全级检测,填补了贵州省有机茶深加工的空白,带动了全县茶叶企业和食品加工业生产技术的升级。以茶叶为主体的食品加工业,推动了凤冈县绿色加工业从空间和结构上的聚集发展。2011年,经遵义市委、市政府批准,凤冈县成立了有机生态型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全市“10+7”重点建设园区之一,该园区与花屏镇彰教工业园区同步规划,两园规划面积共为12平方公里。2012年,经省政府批准,位于县城南部的有机生态型工业园区,与县城拓展新区融为一体,设立凤冈经济开发区,实现了园区与城区融合发展、产业与城镇融合发展的华丽转身。
 
  凤冈,因茶而扬名,因茶而富民。全县44万人口中,涉茶农民达20.6万人,人均茶园面积0.9亩,人均茶叶产值近12000元。茶叶产业,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种养殖业转移到茶叶加工、销售、运输、贮藏,以及茶旅餐饮、食宿等服务行业,农民从田间走向“车间”,成为名副其实的产业工人。据统计,全县每年新增城镇就业达2000人以上,其中凤冈茶海之心景区直接吸纳劳动就业人数500余人,间接带动劳动就业人数10000余人。
 
  凤冈这样一个不在省城的边沿,又不在中心城市周围的小县,通过发展茶叶产业,优化调整了产业结构,因茶而让人们了解、走进了凤冈。
 
  对于贵州凤冈这样一个中国西部地区43万人口的山区县,一没有资源优势,二没有工业基础,经济如何发展确实是摆在县委、县政府领导面前的一大难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凤冈没有名山,更没有名河,旅游资源的优势在哪里?
  凤冈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土壤富含锌、硒,有西南地区最大的有机茶生产基地。加之凤冈森林覆盖率达62%,尤其是凤冈茶海之心景区森林覆盖率达到85%以上,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
 
  凤冈县委、县政府立足这些资源和优势,把丰富的茶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结合起来,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决定跳出茶经营茶、发展茶,开始探索茶旅融合发展之路。经过8年的努力,找到了一条适合凤冈县情的成功之道,凤冈因此也先后荣获了贵州省十大产茶县、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生态旅游百强县、贵州十佳最美风景县等称号。
 
  重点景区每年发展4—5万亩茶园,实施景区周边茶园全覆盖工程,让景区变茶区。目前,凤冈县田坝、玛瑙山、太极洞、六池河、中华山等景区茶叶覆盖面积80%以上。而在成规模的茶园配植了桂花、栾树、紫荆、油柿等,形成“茶中有林、林中有茶、茶中有花、茶林相间、花香茶海”的独特景观,有的茶园按照祥龙、凤凰、太极等图案种植茶叶,打造人文景观。目前,全县茶园套种花卉苗木有10万余亩,建成观光体验茶园1万余亩。游客既要参观茶叶加工厂,又要保证茶叶的清洁化生产,为解决好这一矛盾,建设了“景观型”茶叶加工厂,设置参观专用通道,使加工厂具有茶叶生产和观摩体验双重功能。在参观车间旁边建设一批“生态型”精致茶庄和餐饮酒店,满足游客购茶、休闲、食宿、观赏茶艺表演的需求,构建“一观、二闻、三采、四炒、五品、六膳、七娱、八购、九学、十住”的体验式旅游。
 
  一是挖掘以茶为重点的历史民俗文化,包装符合现代旅游理念的原生态文化。建成茶文化展示中心一座,收集茶诗、茶歌、茶赋260余首(篇)和历代跟凤冈相关的茶具530余套。二是2008年以来,承办、举办“贵州省首届茶文化节”、“中国西部茶海`遵义首届春茶开采节”等茶事活动30余次,助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三是将茶树作为“县树”,街道、酒店、宾馆等以茶命名,县内营运车辆车体绘制茶标语,城镇建设充分融入茶文化元素,形成茶树遍地、“茶”字遍街、处处茶影的茶乡氛围。四是组建锌硒茶乡艺术团,打造了《土家油茶茶艺》、《祭茶大典》、《西部茶舞》等“十大茶戏”,2010年以来在全国各地演出300余场(次),有力地宣传了凤冈。
 
  首先,利用茶叶品牌开发旅游品牌。整合相对集中的茶园、相邻村落的特色景观和风土人情,利用茶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开发旅游品牌,实现以茶兴旅。整合贵茶、浪竹、野鹿盖等茶企80余家、茶园20万余亩,打造了“茶禽旅”、万佛山“茶鲵旅”、太极养生“茶稻旅”、玛瑙山“茶蔬旅”、中华山“茶果旅”五大区域性茶旅品牌。同时,利用旅游品牌开发茶叶品牌。利用现有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开发茶叶品牌,实现以旅促茶。依托中国·西部茶海之心田坝景区,成功打造仙人岭、万壶缘茶叶品牌;依托万佛山茶旅景区,成功打造迎仙峰、云露、黄荆树茶叶品牌;依托太极生态养生园茶旅景区,成功打造黔雨枝、双塔茶叶品牌;依托玛瑙山茶旅景区,成功打造绿玛瑙、六池河、夷洲茶叶品牌。
 
  其一,打造以茶产品为主的旅游商品,开发绿茶、红茶、甜茶、乌龙茶,推出高、中、低档茶叶旅游商品;延伸茶产业链条,开发茶疗、茶饮、茶枕等茶产品;挖掘民俗茶饮食,推出土家油茶、罐罐茶等民俗饮食和油炸三脆、茶乡混蛋饼、红烧地龙等“茶乡十大特色菜”。接着,围绕区域性茶旅品牌发展特色农副产品,现已开发有机莲藕、大米、蔬菜、大鲵、皮蛋、荞麦、蓝莓、胡柚、黑桃等旅游商品50余个。
责编: Firday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