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生态茶产业“变形记”

  中国普洱茶网讯:地处贵州省东北角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近年来立足山区资源优势,抢抓“黔茶出山”等系列政策机遇,着力打造谯家茶叶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新景茶叶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和以新景为核心的清香型绿茶北部茶产业带、以谯家为核心的栗香型绿茶南部茶产业带的“两区两带”茶叶示范产业带,促进了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生态茶产业的快速稳步发展,从资金、生态和人气等方面为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带来了致富发展“三变”。
  一变:群众变富

  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谯家镇生态茶园里,茶农杨旭昌高兴地说,他去年投资10万余元,建了一个小型茶叶加工厂,由于自家5亩茶园的茶青难以满足加工,就以每公斤160元的价格收购其他茶农的茶青进行加工,赚得净利润15万余元。

  在沿河县新景乡锦溪村,群众对生态茶园带来的好处也感慨颇多。“我家有6亩茶园投产,去年仅卖茶青就赚得3 万多元。今年我加大对茶园的科学管理,茶叶长得越来越好了,卖茶青大概可赚5万元。”新景乡茶农潘祖文显得很自信。在锦溪村尝到种茶甜头的不只是潘祖文,村支书罗来高告诉笔者,村里流转了土地4000余亩,建立了生态茶园,不仅解决了全村老少的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大家增收致富,去年只有近1/3的面积投产茶叶,产值就达80余万元。2013年,沿河县销售茶青累计收入2000余万元,成品茶销售达2.88亿元 ,1.9万户茶农户均收入1.5万元。

  “我的土地本来不想用来种茶,怕种下以后政府不管,到时不仅没有收益,而且还要请人重新犁土。如今政府领导向我们承诺,要引资企业建加工厂,绝不让老百姓有半点损失。政府给我们吃了一棵种茶定心丸啊!”种茶大户胡富春说。随着国发2号、《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等一系列政策出台,政府明确提出要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贵州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基本途径,把生态茶产业作为18个重点支持的产业进行扶持。

  二变:荒山变绿

  过去,由于群众乱砍滥伐山林,不仅让山秃了,也使乌江水变浊了。近年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积极动员林农栽种茶叶,不但经济上得到了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植被,给林区群众的生活饮水和人居环境也带来了诸多好处。

  “以前我们大量开荒种地,加之对煤矿的开采也没有科学的规划,植被受到了一定的破坏,不过现在好了,全村的山又变绿了。”谯家镇韩家村村民谯文模不无感慨地说。

  “自从我们村建设了生态茶园,到处都修了生产路,不仅使昔日的荒山变绿了,而今到山坡上干活也方便了,家家户户的收入也比以前增多了。”黄土乡简家村村民田维才如是说。

  据统计,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在谯家镇、黄土乡、塘坝乡等7个乡镇大量流转荒地,种植生态茶叶2万余亩,实现了林农增收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三变:村旅变旺

  在沿河县的边山农场,正在整理红苕粉的林农石忠兵自信地说:“去年我卖红苕粉、土鸡蛋、土鸡就赚得近1万元,今年比去年多准备了些,预计收入近2万元。”近年来 ,沿河县除了流转荒地种茶,还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集中连片建立生态茶园8万余亩,积极打造“观光生态茶园”。2013年,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生态茶园被贵州贵茶公司正式列入出口欧盟的茶叶基地。

  “每年从3月份开始,沿河美丽的茶园风光就吸引了酉阳、彭水、重庆、四川等地游客前来观赏,当地林农借机销售林特产品,收益颇丰。“今年我就赚得了近1万元。”新景乡的林农王佐奇说。

  “生态茶园的建设,体现原生态性,尤其是茶园全部投产后,满眼翠绿,让人心旷神怡,特别有观赏感,适宜乡村旅游发展。”沿河旅游局负责人满怀信心地说。据了解,2013年,“观光生态茶园”为园内群众增收近20万元。

  与此同时,沿河县还制定出台了《沿河自治县生态茶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并于日前分别对沿河懿兴茶业、沿河新景生态茶业、沿河塘坝千年古茶3家茶业有限公司进行了奖励,共发放奖金11万元,其中,沿河懿兴茶业获得4万元、新景生态茶业获5万元、塘坝千年古茶获2万元。积极有效的扶持奖励政策,进一步推动了沿河生态茶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责编: 影子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