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茶叶让茶农增收-茶园被茶农们誉为“绿色银行”

  中国普洱茶网讯:近日,《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出台。

  贵州茶产业的发展目标坚定而执着:到2016年,全省建成茶园面积700万亩以上,其中投产茶园500万亩,形成加工企业3000家以上,茶叶年产量27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超过500亿元,农民人均茶叶收入达到1000元。

  在构建黔茶品牌系列中,更是将以“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宝石”、“遵义红”(简称“三绿一红”)为代表,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遵义茶叶让茶农增收-茶园被茶农们誉为“绿色银行”

  遵义——作为“湄潭翠芽”、“绿宝石”、“遵义红”的原产地,从几年前小作坊抱团冲击全国市场,到今日茶企兵强马壮集结出征。

  今时不同往日,遵义茶产业再出发,踏上锻造辉煌的新征程。

  一片绿叶沁心脾

  清清的茶色,沁人的茶香。

  一杯茶,从茶山一直到茶客面前的汤水,其中的每一道工序都是茶人用心在做;一杯茶,在某一个时刻让人们能感到温暖,感到一点和负能量对冲的力量,在明知不完美的生命中,感受完美,哪怕只有一杯茶的时间……

遵义茶叶让茶农增收-茶园被茶农们誉为“绿色银行”

  说到湄潭翠芽,不能不提到吴贤才,今年82岁高龄的他在湄潭翠芽的演进过程中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1992年,从湄潭茶场退休后的吴老亲手创建了湄潭县茗茶公司。

  吴老告诉记者,早期“湄潭翠芽”是全手工炒制,其炒制技术既吸取了西湖龙井茶的炒制方法,又有其独特之处。

  主要工艺分杀青、摊凉、整形(理条)、压条定型、磨锅等多道工序。

  采用双手在电炒铁锅内进行。主要手法有抖、带、搭、扣、拓、抓、拉、推、磨、压十种。各种手法视鲜叶老嫩、含水量高低等情况灵活变换,因势呵成。但全手工的功效比较低,一个熟练工人8小时最多能炒两斤茶。而且茶的质量不稳定。

  1994年,吴贤才自己研发了一台炒茶机,引起了杭州一家生产制茶机器厂的兴趣,样机做出来后经过试验,炒茶的效率比全手工提高了10倍。

  与茶相交60多年的吴老却谦虚地说:“做一辈子茶,现在我还是个小学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健康、生态、安全、营养等理念的日益认同,有机绿色食品已成为未来食品发展不可逃避的方向。

  贵州湄潭沁园春茶业有限公司便是看准了这一方向,从公司创立之初,便将重心定于此。在云贵山的海拔1千米以上地区,开发出了一片拥有600亩有机茶树种植园,为公司生产有机茶叶奠定基础。

  “达到有机是很不容易的。”沁园春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吉伟介绍说,有机茶园的转换期至少在三年以上,公司可以生产有机茶叶也刚刚从2013年开始。

  做有机茶必须从茶树的种植、土壤的维护开始。国家有机食品相关认定部门规定,有机茶树种植的土壤、茶树转换期至少要三年。

  在这三年内,不允许使用任何人工化学合成化肥,不允许使用任何合成农药。

  种植园的土壤肥料来自天然有机肥料,例如牲畜粪便、植物腐烂转化成的有机肥料等;驱除病虫害,一方面靠茶树自身的免疫系统,一方面依靠生物相生相克法则等。

  三年的转换期满后,有机认证部门对其进行检验检测,只有合格后才可打“有机”商标。

  一方茶事以载道

  在汇川区人民路乌江恬苑图书馆旁有一个清静之地——遵义藏茶馆,贵州省写作学会遵义联络处看上了这个地方,时常有作家们带着作品来这儿交流沟通,以茶以文会友。

  汇川区音乐家协会也常来这个地方,在这儿办起了音乐沙龙,作曲的作词的时常聚在一起讨论作品,表演的也在这儿一展歌喉。

  遵义职业学校还聘请藏茶馆的创办者到学校上课,培训专业的茶艺师队伍。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在中国人的生活里乃是日常必须之物。茶是世界上三大饮料之一,《中国科技史》作者李约瑟博士称之为中国对世界的第五大贡献。茶在今天已经是一种世界性的商品,是人类文明的载体。

  藏茶馆老板于女士说,为文化搭台,推动文化的发展是她最关心的,能与文化人交友也是她最大的心愿。

  她认为,办茶馆的目的就是希望不落俗套,为遵义名城添一亮色,特别是让文化人有一个歇脚的地方。

  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曾祥铣对藏茶馆老板的举动很是赞赏,尤其对她能以文化至上,坚持传播茶文化,推动茶产业发展,独辟蹊径为文化人争得一席之地倍加肯定。

  曾会长还鼓励藏茶馆老板大力开展田园文化的调查研究活动,把散于民间的文化珠宝捡拾起来,为名城遵义的历史文化研究作贡献!

  茶馆、茶楼、茶坊从古至今都是品茶、喝茶、交友、论道或商务约谈或静心养神的地方。

  古时,以茶会友,品茶有道,茶馆茶楼是品位极高的会友之地,清静圣洁之地,是一种君子相交的时尚。

  为了提高品茶论道的乐趣,古人还注入了“斗茶”元素,即出楹联求对,四言八句求对,或征集诗词歌赋、诗书字画,胜者奖励好茶品鉴,使茶叶这一种特殊饮品极具文化色彩。因此,也给茶道凭添了几分高深神秘的色彩。

  岁月延续至今,茶馆、茶楼、茶坊仍然此起彼伏,生意如涂,但文化元素却几乎丧失殆尽。

  到茶楼者大多聚在一起斗地主、打麻将,以茶交友者,品茶论道者,静心养神者已是凤毛麟角。

  与遵义会议会址为邻的红雅苑是遵义城内最早的专业茶楼。

  在谈到为何敢吃第一只“螃蟹”时,红雅苑负责人刘先生坦言,12年前,他发现遵义竟没有一家专业茶楼,这与一个产茶大区极不相称。

  在2000年5月,他投资开了这间以茶文化、中国传统文化、餐饮文化相结合的茶楼。

  走进红雅苑,古朴的门牌、青石的阶梯、幽雅的环境、加之纯木质品的装饰,处处传递着华夏千年茶文化的气息。

  简单、随和是红雅苑带给顾客的舒畅感觉。一榻、一椅、一壶、一杯的匠心独运,让顾客感受到积淀深厚的中国茶文化。

  古筝、鸟鸣、雨滴声,绿竹、紫壶、茶香环绕,让人可以静静品茶,融入到“物我两忘,唯留茶香”的意境中。

  一地茶业竞风流

  遵义人嗜茶、品茶、赏茶,兴盛了一方茶事,也繁荣了一地茶业。

  在湄潭县提到茶的发展,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何殿伦。

  何殿伦老先生将湄潭县的茶树种植推广,带领自己村子的农民致富,带动周边村镇走上以“茶”为经济主体的路子。

  为了缅怀这位老人也为了纪念他的功绩,湄潭县阳春白雪茶叶公司将采自1939年何殿伦老先生所种植的那批茶树的茶芽制成的茶叶命名为“贵芽1939”。

  湄潭县茶叶发展中心副主任何义龙介绍说,茶文化旅游与茶叶的供产销生产模式融合在一起,是湄潭茶叶未来发展的着力方向。

  湄潭有天然的茶树种植和生产优势,也拥有48万亩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茶树种植区域,其茶叶的原料供应、生产加工、渠道销售等已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链。

  未来,除了将湄潭茶叶“做大、做强、做精”推向海外市场,更要将茶叶文化做深度开发,将旅游与茶企资源相结合,形成茶文化旅游一条龙。

  如今,遵义农村最美的景色总少不了茶园。蓝天白云碧海,不知道沉醉了多少都市人的心灵。

  茶叶让茶农通过增收获得继续前行的力量,丰收的茶园被茶农们誉为“绿色银行”,一棵小小茶树周身是宝。

  开发利用的多种卖法,使茶树真正成了遵义茶农的“摇钱树”。

责编: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