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茶抱团发展 共铸“硒”望

  中国普洱茶网讯:八方情谊九巡盏,拾得茶馨满园香。

  5月18日,为期3天的2014北京·恩施硒茶博览会圆满落幕。

  在这3天里,我州46家企业携500多个产品,与欧洲、非洲的茶商对接,与北京、天津、福建、广东等10多个省市的茶商对接,共同将“恩施硒茶”这一公共品牌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州委书记、州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海涛巡展后十分欣慰地说,本次茶博会的成功举办,结束了我州茶叶产业发展各自为政、茶叶企业单打独斗的局面,是我州致力做大恩施硒茶富民产业、推进茶产业链建设的一项有力举措。

  我们欣喜地看到,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公共品牌抱团发展,已成为全州上下的共识。

  共举“硒”牌,“硒”望无限

  回眸2011年,由恩施市政府承办的第十四届国际人与动物微量元素大会、第二届硒与环境和人体健康国际会议·恩施富硒茶与人体健康论坛先后在我州举行。两个大型国际性学术会议的相继举行,使得“世界硒都”桂冠更加耀眼,同时让硒这个关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更加引人关注。

  特别是在恩施富硒茶与人体健康论坛上,国际学术精英聚集,论道如何充分利用硒资源开发富硒茶,让我们看到了做大做强本土茶叶产业的光辉前景。

  茶以硒为贵。硒是人体必需的常量矿物质营养素,有抗氧化、抗辐射等多种功能,是人体微量元素中的“抗癌之王”。我国是缺硒大国,约9亿人处于贫硒和低硒区。硒经茶树转化之后,极易被人体吸收。据介绍,我州硒茶含硒量的平均值和最大值,均为世界之最。

  硒元素已是我州茶产业的重要标识。州委、州政府明确提出,要发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加快硒产品应用技术和产品开发研究步伐,加大富硒产品营销力度,全力打造“恩施硒茶”特色品牌,促进全州特色产业发展。

  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悠久的茶文化使我州茶产业发展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全州森林覆盖率超70%,良好的生态保证了茶叶的良好品质。据州环境监测站发布的数据,拥有茶园面积20万亩以上的鹤峰县、恩施市,10万亩以上的利川市、咸丰县、宣恩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都达到了350天以上。

  我州有近2000年的种茶、制茶史,孕育了深厚的茶文化,成为茶产业发展的重要软实力。历史上不乏巴东真香茗、鹤峰容美茶、利川雾洞茶等名茶。唐代,恩施成为贡茶产区,并出现了独到的蒸青制法。恩施玉露茶采用的便是蒸青制法。

  蒸青比炒青的历史更悠久,可以保留更多的叶绿素、蛋白质、氨基酸等内含物,所制茶叶有“三绿”特征,即色泽翠绿、汤色嫩绿、叶底青绿。南宋咸淳年间,蒸青制法东渡日本,时至今日,日式“茶道”所用的仍是蒸青绿茶。1995年,日本著名茶学专家清水康夫就蒸青制法追根溯源到恩施后,挥毫写下“恩施玉露,温故知新”。

  基于对生态优势、资源优势、文化优势的充分认识,共举“硒”牌,同铸茶叶产业希望,前景无限。

  抱团发展 时不我待

  茶产业是恩施州传统的优势产业。2013年,茶业作为全州六大主导产业之一,产值达21亿元,主产区茶农亩均茶叶收入4000元以上,呈现“茶农因茶致富,茶区因茶繁荣”的良好局面。

  然而,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条短而小、品牌知名度低、生产加工条件差、茶叶产销经营分散,也是我州茶叶产业发展中不争的事实。

  我州茶叶基地规模位居全国第四、湖北第一,目前全州51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中,只有恩施馨源生态茶业有限公司1家入围2012年度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第99位);截至2012年11月,全国茶叶品牌获得“驰名商标”的有65件,湖北省有4件,我州至今没有;据2013年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恩施玉露”的市场价值虽然达到6.81亿元,比2009年的1.87亿元提高了3.6倍,但还未达到参评品牌的平均值。

  业内人士指出,恩施茶叶品牌至今没有做大做强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存在小赢则满、小富即安的思想;企业各自为政,互不买账,内部无序竞争消耗大;产业集约化程度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

  州委、州政府认识到,做大做强茶叶品牌,加快“恩施硒茶”州域公共品牌建设,由“产品导向、分散经营”向“品牌导向、产业链经营”转变,时不我待。

  对此,州委、州政府制订了品牌整合方案,确定打造“恩施硒茶”区域公共品牌,构建“公共品牌+子品牌”的品牌体系,助推茶产业链快速形成。这次北京恩施硒茶博览会在京城掀起的恩施硒茶旋风,充分体现了州委、州政府打造“恩施硒茶”公共品牌的战略眼光,同时也表明了我州提升“恩施硒茶”品牌价值的实力与底气。

  近年来,我州将促进茶产业发展工作的重心放在品牌整合、基地建设、质量监管等方面,同时通过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建立茶产业协会,培养农村能人等方式,积极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使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责编: 影子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