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贡茶场:援藏干部助力华丽转变

  中国普洱茶网讯:7月15日,入藏援助易贡茶场的广东省第六批援藏干部3年任职到期,记者随采访团深入西藏林芝地区易贡茶场,了解这些年来易贡茶场的援助情况。据了解,在众多援藏干部的努力下,易贡茶场年人均收入从2010年的1800元增至2012年的4100元,易贡茶场实现华丽转身。

  2012年3月底,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和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到易贡茶场考察并指导工作,高度评价了援藏干部所作的努力和工作。

  据林芝地委委员、易贡茶场党委书记黄伟平介绍,在2010年之前,易贡茶场累积历史负债达2700多万元,员工的工资、养老金、住房公积金等都被拖欠。由于这些问题,职工无法正常退休,干群关系紧张,群众不断上访,成为林芝地区最令人头痛的问题之一。

  黄伟平说,2000年4月9日易贡曾发生泥石流,堰塞湖高达80多米,水淹茶场两个月之久,茶场农田、茶地、居民生活区、水电设施均遭受毁灭性打击。同时,由于1998年茶场改制后的西藏太阳公司挪用救灾资金3300多万元,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一直没有开展;因为疏于管理、茶树老化,导致承包经营无法开展,各村集体没有任何的经济来源;而职工住房年久失修,安全隐患大,职工家里没有厕所,公共厕所也破旧不堪且缺乏消毒设施;茶场赖以与外部联系的318国道和305省道塌方严重,汽车难以通行,人员进出只能靠步行。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已经援藏3年的黄伟平“临危受命”援助易贡茶场,与之同行的还有随后被任命为副场长的周喜佳。后来团队陆续扩至十几人,包括易贡茶场援藏办副主任、宣传技术办主任林永望等。

  面对茶场的种种问题,易贡茶场援藏团队首先以民生问题作为突破口。由于群众饮水、用电、住房、交通等民生问题极为突出,为改变现状,茶场班子想方设法争取资金,并调动社会力量支持改善茶场民生。3年来,茶场班子争取到支持资金7000多万元,其中佛山市政府拨款6000多万元,社会各界资金1000多万元。

  用电问题曾是易贡茶场的一大难题,援藏工作组从援藏项目资金中列支345万元改造输电线路,将年久失修、故障不断的电站纳入地方电网整体改造体系。目前,电站机组已得到维修,大部分线路已更换成水泥杆,茶场用电安全隐患得以改善。针对八连和单卡村解放多年一直没有通电的情况,援藏工作组还想办法先解决这两个村的用电问题。

  不仅如此,为解决人畜饮水、危旧房改造等问题,援藏工作组先期投入140多万元,修建公共冲凉房、公共厕所和电站蓄水池,大大方便了群众生活。

  在解决民生问题后,黄伟平带领的援藏团队确立了茶场的经营和发展思路:做强主业,增加收入,脱贫致富。据了解,易贡茶场有茶园2200亩,作为世界海拔最高的茶场,绿色有机茶叶成为易贡茶场发展经济的重头戏。

  做大做强茶产业是茶场班子的统一认识,为提高业务水平,茶场先后组织干部职工18批共120多人次到广东省属企业和佛山市等地培训、学习和交流;到四川雅安、杭州和上海等茶叶知名产地进行考察,参观了嘉竹集团、西湖龙井等茶园,学习茶叶加工和制作技术;邀请农业部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广东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西南大学等专家到茶场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提升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

  目前,茶场通过自主育苗和引进茶树方式对茶园进行了大范围的改良和改造。其中,已完成茶园改造1000亩,引进茶树苗50多万株,自主扦插育成茶树苗8万株,而且还争取到福建省农林大学捐赠大红袍系列优质茶树苗1600株。

  为改善茶叶生产条件,援藏工作组还优先安排援藏资金,把工厂改造为年加工5万多斤标准化茶叶的加工厂;完善产品系列,在原有的林芝春绿和易贡康砖茶基础上,新推出雪域茶极、雪域银峰和易贡云雾等高端产品,红茶试制取得技术性突破,产品“高原红”正在批量生产,填补了西藏红茶生产的空白;确保老百姓生活必须的民族茶生产,2012年大茶(民族茶)鲜叶产量突破50万斤,比2010年增加了约42万斤。2010年易贡茶场茶叶产量为1.5万斤,2012年产量达到了5.5万斤。

  同时,为了更好地推广茶叶,易贡茶场创建了茶叶品牌。2011年,易贡茶场成功注册了“雪域茶谷”商标,积极做好品牌推介工作,多次到广东举办茶叶推介会和参加首届广东(佛山)安全食用农产品博览会,开拓茶叶销售市场。来源:信息时报

责编: 影子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