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有机茶品牌茶企而言,现在正是反思之时

  早在“公司+农户”的模式出炉之时,这些奶业公司就已埋下了祸根。而茶叶行业,依然不知吸取教训。

  面对农残、化残、重金属超标,喝什么茶才安全?

  绿茶里面的春茶——这是普遍可以看到的说法。正当爱茶者摩拳擦掌,准备来年新茶一上市,小虫子还没出现,就去储备好一年的“口粮”时,催芽素的出现,摧毁了这一梦想。

  “春茶危险的不是农药,而是催芽素——所谓无利不起早。现在炒作明前茶,要比谁家的茶叶上来快,尤其是对某些追求早上市的茶,早一天上市价格往往就好一些,你说茶农喷还是不喷?”竺君透露。

  一般而言,高山茶或者有机茶,对化学农药、激素“零容忍”,也没办法采多季。名茶茶场需要养护,采太多,影响品质。

  有机茶叶有多少?

  目前我国的有机茶产量,占茶叶总产量的1%。但“只要交认证费,就是有机茶”的传言,以及个别有机茶园被曝光使用高毒农药的新闻报道,同样令人心生疑虑。“我听负责认证的老师们说,今年有机产品认证企业砍掉了20%-30%。”安徽绿源茶业的董事长强世山说。

  真正的有机茶园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记者日前前往绿源茶业设在芜湖市三山区浮山的有机茶基地一探究竟。该地生产的茶叶2007年被列为“政府事务机关会议人民大会堂宴会指定用茶”,连续10年通过了中农质量认证中心的有机产品认证。

  驱车40多分钟,记者终于来到了浮山茶园,相传汉初大儒浮丘公曾在此修道。一路异常颠簸,幸有30多年车龄的老师傅驾驶,才得以在山路十八弯上有惊无险。

  山中本无抵达茶园的车道。这条路是承包茶园后,安徽绿源茶业的董事长强世山自己掏了30万修建的。强家世世代代生活在山脚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80年代走出去贩茶之前,村民们都是以卖柴为生。所以这条路哪里土松,哪里能挖,都是强世山亲自带队勘定。由于处处节省,山道也就修得“险情不断”,寻常人想要上去只得靠两腿攀登。这也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让茶园隔绝外界。

  这片有机茶园,一共有400多亩,散布于海拔600米以上的浮山上,一面濒水(水库),三面依山。跳下车来,空气沁人心脾,树木葱茏,安静得只听到鸟语虫鸣。茶丛、桂花树、马褂木、竹林……还有各种动物、昆虫,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多样化生态体系。

  “请你吃野草莓!”强世山摘下路边一颗红色的果子,告诉记者,虽然这些茂盛的野草会跟茶树争点肥,但是他们从来都舍不得拔掉。在这些草上,记者看到了七星瓢虫,这是茶园里害虫的天敌。野草枯萎了,还可以成为茶园的有机肥料。他用手抓了一把土给记者:“看,这里的土多肥!”而种植这么多林木,则是为了避免茶树受到烈日的长时间的直射,同时也给小鸟栖息之地。

  “绿茶里最好的就是云雾茶。没有树木,哪里来的云雾?”他指着另一处山头呈梯田状的茶园给记者看:“那是我开垦的第一块有机茶园,一开始不懂这个道理,把树都砍光了,很快一直弥漫在山间的云雾就没有了,严重影响茶的品质。又赶紧买来树补栽上。

  在福建同样包下一个山头做有机茶的另一位茶商,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头两年,他的茶树被啃得干干净净——到处都是农药,你不打,虫子都跑到你这里来了。

  “这就像跟人一样。城里人经常喝纯净水,偶尔喝一次大河大江里的水就会拉肚子。而我们这些在农村长大的,抵抗力强,喝了就没事。他的遭遇,说明山上原本的生物多样性已经被破坏了,还需要花时间去恢复。而我们这座山一直是村民赖以生存的,保护得比较好,即使我短时期内把其中一小块地的树砍了,也只是影响了云雾,而没有招来大规模的虫害爆发。”强世山指出,“看有机茶园的生态环境好不好,就可以判断是真有机、还是假有机。如果茶园杂草被处理得干干净净,肯定是施了除草剂,再把树木都砍光,虫子一来不用化学农药是不可能的。”

  一旦使用上化学农药,又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上世纪60年代有机氯类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蚧壳虫大发生,80年代有机磷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茶树害螨的暴发,90年代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黑刺粉虱的猖獗。”茶界唯一的工程院院士,联合国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主席陈宗懋对此做过专项研究。

  而那些常用于茶园的化学除草剂,残留在茶叶上检测难度比较大,不易被及时发现。长期在人体内不断积累,会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影响男性生育力等,还具有致癌性。美国与化学除草剂有关的癌症患者数约占全国癌症患者总数的20% 。

  为了减少污染,他还在山上建造现代化的猪圈,并将猪粪引入沼气池提供能源。这座茶园只采春茶,修剪完茶树后,刚刚追了一次肥。肥料也是强世山从养殖户那里运来的鸡粪沤成。

  “高山茶园不会要夏秋茶的,因为茶的品质不好,而且也不划算。现在有路了,还方便点,以前爬那么高的山,人工非常贵,夏秋茶的鲜叶价格又很低。”

  茶园的亩产不高,少的时候,40-50公斤,多的时候60-70公斤。高端的野雀舌,一亩地只能产五六斤。至于竹林间的野茶,不算正规茶叶,有的时候采一点,一年百十来斤,朋友之间还不够享用。

  “安徽这一带的有机茶,一般不会低于每斤200-300元。我们野雀舌的价格是2000多元一斤。”强世山坦言,“成本、产量和价格,都决定了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喝上有机茶。”

  如何避免普通老百姓不至于沦为农残、化残、重金属的“主力消费人群”?强世山认为,首先应该加大零售环节的检测力度。

  有统计数据表明,要达到欧美准入标准,从采摘、拼配、加工、包装到储运,每批次茶叶需要检测农残指标数至少43个,微生物和有害金属检测指标在13个以上,每批次茶叶仅检测费用就高达3.36万元。这也是为什么有出口能力的大中型茶企,其种植园相对管理规范,对农药源头的掌控力也强。

  “散奶现象”

  这次绿色和平的检测报告,之所以会引起震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集中在几家响当当的大品牌。

  大品牌茶企为什么会农残超标甚至激素超标?

  强世山认为,这是因为现在很多品牌茶企,根本没有自己的茶园,为了降低成本,全部是在农户手上收散茶。

  另据一位茶人所述,他一点也不吃惊,因为这是迟早会被曝光的事情。“他们只是建立漂亮的现代化的茶叶加工工厂,ISO、QS、无尘车间,加快他们的店铺加盟速度。但是茶叶收购,和其他任何一家小得不能再小的茶叶店一样,跟茶农收购。部分在企业网站及宣传册宣称的拥有大量高山茶园的,也是跟茶农买断,即使是买下的茶山,也是承包给茶农去种植,一纸简单的合同:承包的茶山面积多大,今年必须做出多少斤茶叶。因此,承包的茶农就做出简单的选择:虫害多了,就打农药;如果天气不好,收成预计不好的时候,那就打激素。”

  被绿色和平报告指出茶叶农残超标的日春茶业,也对媒体表示,为了加强质量控制,他们正准备修建自己的茶园。

  这就是茶叶行业的“散奶现象”!当年一些奶业公司采取“公司+农户”形式,无论是有奶牛的、有奶车的,都可以加盟。公司只管收散奶。收奶要检测比重、蛋白质、脂肪、pH值等指标,奶农们都有办法对付,往里掺刷墙用的大白粉、米汤、桐油、牛尿……即使奶站把关严格,但检测项目就那么几个,根本难以杜绝掺假。更何况一些企业采取无序竞争的做法,是奶就收,根本不管奶的质量。早在“公司+农户”的模式出炉之时,这些奶业公司就已埋下了祸根。而茶叶行业,依然不知吸取教训。

  “小规模的茶农分散生产、分散出售茶叶的主要特点,造成了茶叶品质一旦出现问题,责任追究可能将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而且一家使用了剧毒农药,往那么多茶叶里一掺,也不一定能检测出来。”强世山说。

  陈宗懋也注意到了这一现象。“茶叶中农药残留问题从60年代初开始陆续出现,当时主要是DDT、六六六残留严重,严重影响出口。直到1984年我国宣布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六六六、DDT,才使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到90年代初绝大多数茶叶中六六六和DDT残留水平,已经降到国际上规定的最高限量标准以下。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1990到1993年,对来自全国12个产茶省300余个茶样的检测结果显示,96%以上茶样的六六六残留水平为0.07-0.12mg/kg,低于国际MRL标准的0.2mg/kg。DDT的残留水平平均为0.04mg/kg,也低于国际MRL标准0.2mg/kg。但从90年代初起,由于各地茶园大多采用个人承包种植形式,农药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又所有发生。随之农药残留问题也相继出现。”

  对品牌茶企而言,现在正是反思之时。 

责编: isundust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