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七星关区:“订单农业”保 33万亩茶叶“钱”途无忧

  根据贵州七星关区“532”农业产业布局,今年将在全区新增茶叶种植5.5万亩,累计种植达33万亩。种出来怎么卖?卖到哪里?订单从何来?
 
  答案就是,以销定产!该区通过“订单农业”牢牢牵住茶叶产业发展的“牛鼻子”。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让企业在茶叶产业发展中当起了“拉单人”。
 
  时下,对坡镇大堡社区茶叶育苗基地迎来了茶叶移栽时节,100多名勤劳的庄稼人正在一个个育苗大棚里挥汗如雨。
  “别看大家现在干得欢,当初可把我们社区干部的心都操碎了。”大堡社区支书谢德敏说,两年前,村民们为发展产业这事忧心忡忡,几百亩田地不种庄稼建大棚,茶叶长得再好有啥用?卖给谁?
 
  “你们尽管把土地拿出来,一样在地里干活,还能让拿工资,收入保证比以前高。”谢德敏的话底气十足。而她的底气正是来自于全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规划。农户只管干,卖给谁?企业来想办法。
 
  作为全区最大的茶叶育苗基地,早在产业成型以前,对坡镇就联合茶叶产业龙头企业为茶苗销售铺好了路、搭好了桥。
 
  “从提供种苗到育苗,育、管、护、售全程由专业团队统一负责。”马子田是苏峰白茶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派驻对坡镇大堡社区茶叶育苗基地的负责人,在这里,基地提供了育苗的平台,他和另外3家公司组织的团队则打通了茶苗种、产、销的所有环节。
 
  631个育苗大棚、3000余万株茶叶苗,基地每天源源不断向全区涉及茶叶种植的乡镇输送茶苗。送出去的是茶苗,收进来的是希望,两年来,大堡社区仅靠这一项产业就为当地及周边群众发出了近1000万元务工工资。
 
  一样的是模式,不一样的是角色,企业在产业发展中不光做起了“拉单人”,还成为了“订货商”。
 
  和对坡镇大堡社区育苗基地越干越带劲的采茶场景一样。近日,何官屯镇新华村的100多名村民也在茶叶种植基地干得酣畅淋漓。
  “土地种啥不用管,我们农民只要有活干就行,一亩地200元,我们一天将近能种一亩。这可是实打实的钞票,同样是种地,以前哪里有这么高的收入嘛。”新华村村民吴道燕说。
 
  据了解,今年,何官屯镇新华村将发展2000亩茶叶连片种植基地,预计在3月上旬全面完成种植任务。
 
  “高山云雾出好茶,这里的茶叶出产后能达到高端茶这个等级,我们可以在全国各地进行销售。”苏峰白茶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法人杨龙新有着30多年的茶产业行业经验,市场资源十分广泛。
 
  “只要有好茶,销路根本不用愁。我们现在是守着市场找生产基地。”杨龙新看中七星关区的生态优势和政府的扶持力度,也期待公司市场与当地生态的双剑合璧产生“1”加“1”大于“2”产业效果。
 
  发展产业,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订单农业”成了群众开启致富大门的“金钥匙”。如何让企业愿意买单、乐于买单,七星关区将服务贯穿茶叶产业发展始终。
 
  “抓好两端服务,前端保障苗木供应、品种选择、质量把关,后端畅通茶叶销路,把控茶叶质量,以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毕节盛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农业产业发展部副部长高顶介绍,目前,全区已将“订单农业”的触角已延伸到每一片茶叶基地。
 
  茶叶产业,作为七星关区农业产业蓝图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正凭借“订单农业”的东风扬帆远航。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夏民
 
  通讯员牟慧松
 
  注:文来源天眼新闻,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责编: 墨墨001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