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安溪品牌老茶店"重光潮"崛起

  正值春茶上市旺季,位于县城龙湖益民路的祥华茶厂门店内人头攒动,前来购买茶叶的各路茶商络绎不绝。在谈到今年春茶销售时,祥华茶厂的负责人吴传家喜不自禁。

  近年来,安溪县一些具有申报老字号潜力或已通过老字号认定的品牌茶店,充分利用悠久的老店文化,恢复品牌生机。如川和茶业、八马茶业、桂记茶庄、祥华茶厂等,其中八马茶业、祥华茶厂更是抓住了老字号文化,实现强势复兴,品牌老茶店“重光潮”渐起。

  老牌茶店的昔日辉煌

  早在清朝中期,安溪县茶叶就形成了以外销为主,内销为辅的局面,一些茶商除了在本地开设茶店以外,纷纷走出安溪,到省外或出洋开茶行,靠着质量、信誉,已然成了当时的老字号茶店、茶行,在当地赢得良好信誉。

  清光绪年间,桂記茶庄第一代传人章冬桂首次将自产自制的优质茶叶运往厦门,自立桂記茶庄开展茶叶经销,并附有刻的牛角印茶叶专用章。生意日益扩大,章冬桂因此成为当时蓝田乡“四柱万金”之一,创建了俗称“九十九间”的土楼,专用于桂記茶庄茶叶精加工制作,后桂記茶庄由章冬桂子孙经营,代代延承,期间因战乱时断时续。改革开放之后,桂記茶庄本着“以质求生存,以量求发展”原则,在石狮等地开了多家门店。

  八马茶业源于1896年西坪王氏家族创建的“信记”茶行。王氏家族通过茶行,把家乡的茶销往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王氏后人创办八马茶业后,经不懈的努力,企业在首届“深圳老字号”评选活动中,被认定为“深圳老字号”,这是一个代表着深圳发展精神和文化精髓的光荣称号。

  祥华茶厂的历史可追溯至清末民初吴氏制茶世家在祥华霞琦祖厝开办的“祥华茶坊”,“祥华”字号随之而生。后经多年诚信经营,当时的祥华茶广为人知,“祥华茶坊“也逐渐在闽南、粤北、赣西一带建立了较高的知名度。

  民国10年至34年,安溪人出洋开设茶叶店,从安溪至泉州、厦门,从泉州、厦门至海外,联成一个完整的乌龙茶产、购、销体系,销售的国家有缅甸、泰国、印尼等。如张源美茶行的“白毛猴牌”乌龙茶靠大量出口,独霸缅甸。

  文化确立竞争优势

  在茶叶消费中,品质是人们最关心的部分。而八马茶业之所以能够在众多茶叶企业中脱颖而出,靠的不是雄厚的资金,而是秉承“制之惟恐不精,采之惟恐不尽”的古训,坚持“以质量为本”的经营理念,从茶叶源头到生产车间,把茶叶质量控制贯穿于每道工序、每个环节。“八马茶业在发展中始终将企业信用与产品质量视为公司发展的源泉与安身立命之本。”八马茶业副总经理林荣溪说。

  福建省老字号祥华茶厂,则秉承多年稳健务实、诚信厚德传统,祥华茶厂实实在在地从生产经营的每一处细节着手,不但在产品上讲究诚信,也要求员工讲究诚信。特别是今年,靠着诚信经营,好多以往没有生意往来的外地茶商、茶客纷纷慕名而来。比如,上市企业安徽徽府茗茶、北京的苏茶发展有限公司也找上门来,寻求合作或委托生产。“公认的信誉”,为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

  老字号茶企的竞争优势,是其背后蕴涵的文化价值。如何更好地把握这种文化价值,让它转变为茶叶老字号企业或茶店的吸引力,是问题的关键。县茶叶协会相关负责人认为,这就需要老字号企业或茶店要有更强的控制力,发展的力量越大,控制的力量也应该越大,否则,即使没有走歪了道路,也会因为失去控制,自己被自己摧毁。

  生于1810年的虎邱人林朝阳,是第一个到汕头做茶叶生意的安溪人,他开办的茶庄叫“林乾太”,不仅拿安溪茶赚了汕头人的钱,而且使汕头人喝安溪茶越发讲究,以小杯小壶泡出香浓四溢的功夫茶,他给汕头带来的不仅是茶叶,更是一种文化优势的确立。
 

责编: isundust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