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做柑普茶的柑都来自新会?

  身一变本地柑,然而,它们的售价却远低于新会柑的价格。近日,记者接到新会柑农报料,称在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肇康市场,只卖2元一斤的“山寨”新会柑出现在了不少果摊上。实际上,近年来外地柑冒充新会柑销售的情况普遍存在,柑农们担心,若不好好管管,外来柑以次充好,会坏了新会柑的名声。
  低价竞争冲击本地市场
 
  时下正值新会柑上市季节,许多市民都会选择去市场购买新会柑回家晒陈皮,新会区的菜市场上也摆满了各种新会柑。
 
  然而,并不是所有写着“新会柑”的都来自本地果场。在新会会城肇康市场,柑农梁某反映,“果摊上只卖2块一斤的柑一看就是外地柑,本地柑不可能这么便宜。”
 
  据农财网柑桔通行情分析,目前新会大红柑在双水村统果卖3-4元/斤,好果卖5-6元/斤,天马村统果卖5-7元/斤,好果卖8-10元/斤,东甲村的好果一般卖10-18元/斤以上。农财网柑桔通分析师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新会以外的地区有卖2元/斤的柑,甚至更低,新会本地就没那么便宜了。实际上,核心产区新会柑价格受外地柑影响较小,但外围产区受冲击较大,这导致本地柑价出现两级分化趋势。眼下,外围产区的新会大红柑价格不如往年,每斤3至3.5元较为普遍。
 
  但不明就里的人们,通常会趋向购买价格更低的“新会柑”。市民黄小南告诉记者,“所谓的外地柑在外观上看和本地的一模一样,果皮闻起来也有柑香味。”梁某称,“外地柑很多树苗在新会购买,种在开平、台山或广西,柑的味道比新会柑淡了很多,不懂行的人不会区分,而且因为便宜,所以还是有一定市场。”
 
  “外地柑冒牌,坑的是我们柑农啊。”另一位新会东甲柑农吴某说,他曾目睹外地车牌大卡车运柑入新会,“因为利益,大卡车把柑运来新会就自称新会柑,本地人卖的时候也说是新会柑,但质量参差不齐。”
 
  不止是低价竞争,外地柑也懂得用本地制陈皮技术包装自己。在新会天马村,马路边上晒着大片的柑皮,当地果场老板告诉记者,今年村里晒的柑皮有不少来自外地柑。天马村是新会柑的传统产区,外地柑借助较低的工人成本与村民的剖皮技术打造成新会陈皮,但售价低于本地陈皮(外地陈皮约45元/斤,本地陈皮约80元/斤)。
 
  陈皮有别盼能规范管理
 
  据新会陈皮协会会长容启仁反映,外地柑冒充新会柑销售的情况随着新会柑名气越来越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特别是今年小青柑柑普茶非常火热,新会区农林局副局长潘华金介绍,2015年柑普茶产值6亿元,2016年预计产值达16亿元。这大幅增加的产值带动了新会柑的热潮,也诱发了不少外地柑以次充好,冒充新会柑的现象。这不仅损害了柑农利益,还使新会柑产业声誉受损,不利于产业发展壮大。容启仁表示,协会一方面要求行业自律,另一方面希望相关部门能规范管理。
 
  新会天马村文昌果围老板叶卓基告诉记者,外地陈皮和新会陈皮还是有区别的。新会陈皮历史悠久,从颜色上看,无论多“陈”都是干净鲜明,油室通透,纹理清晰的;从气味上闻,年份越久的陈皮气味越是清香醇厚;从质量上看,短年份的陈皮因为仍然含有大量的果糖和水分,所以皮身较软,而长年份的陈皮则轻硬,容易碎裂。
 
  而对于未晒成皮的柑来说,“新会柑的油胞多,拿手机照射可看见孔很多,比较通透,而外地柑没那么多油胞。尝一下新会柑皮,会发现不苦回甘的特点,但外地柑不一定能做到这样。”叶卓基希望相关部门能出台相应的管理方式,“外地柑有统一的地点宰皮、销售,这样喜欢外地柑的可以方便购买。”
责编: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荐